教师职称的怪象:中小学教师没必要评聘正高!评上的也都是校领导

头条小土豆 2024-09-25 17:20:24
职称,已经成为教师心中最大的痛。让一线教师寒心的不是职称制度本身,而是背后的弄虚作假。

​媒体曾报道过有关评选高级职称造假事件,有网友认为,弄虚作假是中小学评选高级职称的必由之路。司空见惯。

这一听让我惊讶了!何出此言!

大家都知道 ,职称和工资挂钩。利益的驱使也导致了竞争。

副高职称、高级职称评聘后的补贴可不少。

普通教师跟校长竞争,自然是处于劣势的。

去学校看看,哪所学校的校长不是高级教师,这些高级教师的校长,有任课的吗?

大多数校长是象征性地担任几节课,不过有的课课是其他人上的。

平时连课都不上了,评职称的时候倒是好事独享。

再是现在评职称的,摸着良心问问,有多少论文是自己亲自撰写的,多半是花钱购买的。

特别是论文作假较为普遍。还有就是有利益先满足领导,这让老师寒心。

除了个别优秀的老师,那最有评职称优势的就是校领导了。

各个学校最先评上的都是领导们,荣誉课题都是领导们的,除非他们不想要,才轮到下面老师。

中小学的正高级职称是基本上是给领导们设的,这本身就是荒唐的事。

真正一线老师评正高的比例在很多地方基层是麟毛凤角,只是点缀,主体是管理层的校长书记。

在中小学教育中,职称低的在一线教书育人,职称高的基本是不教书的,职称特别高的,早就不站讲台了。

中小学教师晋升为正高级职称,荒谬,实际上是对大学教授的不尊重!中小学教师没必要评正高。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造成了教师之间同工不同酬,教师专心经营评定职称,涨工资。弊大于利。

中小学评聘职称,严重降低了硬件条件,如学历、科研能力水平等,这就为部分人获益大开方便之门!

职称,初衷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结果积极性没调动,却产生了一大堆矛盾,增加了财政负担。

中小学教师职称已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去追逐教学以外的东西。

自从中小学开始评正高级,职称评聘上产生腐败现象。

职称,让教育不再是一片净土,失去公平,让老师失去教育初心。破坏了原本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