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巨人”企业超1000家!位居全国第二

财闻到 2024-09-26 12:55:26

作者:张晓慧

编辑:孙超逸

图源:图虫

自2019年工信部正式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来,“小巨人”企业数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具象指标”,也被视为区域“创新力”的体现。

本月初,工信部完成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共有3012家企业上榜,因审核流程更为严格,本批“小巨人”企业数量较此前几批有所下降。

(图源: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

从区域分布来看,第六批“小巨人”企业中,长三角城市占比最高。据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统计,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364家位于长三角地区,占比达到45%,珠三角地区有543家,占比18%;省份上,江苏、广东(含深圳)、浙江占据前三,分别为711家、561家和400家。

市一级,深圳是本批“小巨人”企业获批数量最多的城市,共有298家,占全国总数近10%,占广东省总数的50%以上。

(该数据由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整理)

目前,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到1040家,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披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制造业中各个需要“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关键细分领域,在产业链强链稳链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与深圳发展“20+8”产业集群的重点行业和发展目的不谋而合,深圳多区出现“小巨人”企业集聚或加速增长现象,但各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也表现出较大差距。

1

霸榜珠三角 深圳“提前”破千

根据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自2019年工信部正式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来,深圳已有742家中小企业入选前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叠加此次第六批的298家,深圳截至目前共有10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据了解,2021年深圳曾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以上,目前来看,深圳已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近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发现,从第四批到第六批,深圳获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与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整体增速放缓有关,全国范围内,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较第四批共减少了1316家。

虽然单批次数量有所下降,但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总体数量中的占比呈现增长态势,已从第四批的占比6.38%增长至第六批占比近10%。

(整理:南方财经全媒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圳位列全国第一,但华南地区在这场企业创新力竞逐中却并不占优势。

深圳大学专精特新企业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占比53%;其中,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占比达45%。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比20%;其中,珠三角地区占比达18%。再次是华北地区,占比12%;这体现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存在地域间的发展不均衡。

(该数据由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整理)

据覃耀萱统计,前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20强城市中,大湾区城市占三席,为深圳、广州、东莞,分别位列第2、第8和第15。长三角城市则有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合肥、常州、嘉兴9座城市上榜。暂列第二梯队城市首位的苏州,上榜企业数为607家,远超除深圳外的珠三角其他城市。

(该数据由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整理)

2

折射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圳大学专精特新企业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数量最多,占比 47%,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 33.39%。从股权融资来看,超过三成企业接受过创投机构投资,投资次数在10起以上的企业共有40家。

从细分行业来看,第六批 301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等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其中,131 家为 A 股上市公司。从行业(申万二级)来看,专用设备 15 家,汽车零部件 15 家,半导体、通用设备、电网设备各 8 家。

深圳为何能在“小巨人”评选中频频霸榜且占比不断提升?“小巨人”企业的特点和深圳的产业结构给出了答案。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书,工信部主要从专、精、特、新等几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审。具体包括:经济效益和经营情况,包括企业的收入、利润、融资计划、研发人员占比等;专业化,即企业所在的细分市场和主营业务占比;精细化,主要考察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情况;特色化,即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研发费用、研发人员数量、知识产权数等;产业链配套,考察企业是否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等。

由此可以看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青睐长期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关键环节或精细领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且有一定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的中小企业。

这与深圳培育产业发展的特点不谋而合。目前,深圳瞄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了对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20+8”产业集群体系。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方面对单一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高效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引领作用和打造产业竞争优势。2024年,深圳福田5G信息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南山新能源应用产业集群、宝安低空无人机产业集群等9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新增数量全省第一。

另外,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有着创新基因的城市,并且重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为1880.49亿元,增长11.8%,占GDP比重提升至5.81%,其中深圳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高达94.9%。此外,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年间增长了5.2倍,已超过2.4万家。

3

深圳多区成为“小巨人”聚集潜力股

如果将目光聚焦深圳各区之间的差别,在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南山区以77家上榜企业数量成为深圳各区冠军,宝安区以69家位列第二,两区占深圳总量的49%,接近其他9区总和。

(整理:南方财经全媒体)

深圳各区之所以在“小巨人”企业数量上表现出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各区经济结构与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分布的适配度不同。

(图源: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在行业分布上,深圳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延续了此前的特点:集中分布在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及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领域。

“小巨人”企业重点集中的行业正是南山区和宝安区的重点发展产业。2023年,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9.5%,超过深圳全市8.8%的增速,战新产业占GDP比重的49.8%;其中,新材料产业增长34.6%,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呈现增长态势。另外,2023年宝安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也有出色表现,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4.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达88.4%。

南山区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738.01亿元,占全区GDP的55.3%,占到深圳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的三成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南山的传统优势产业,涌现出迈瑞、腾讯、大疆、中兴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并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发展出专业领域产业集群,其中南山智能终端芯片设计、智能生物识别产业集群获评广东省2023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另外,据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覃耀萱统计,与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结果相比,坪山区、光明区企业在第六批评选中表现出后发优势,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其中坪山区的增长率为36.36%,光明区的增长率为26.92%。

这与两区的经济表现密切相关。2023年,坪山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6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4%,较全市平均值高出3.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98%。光明区则有着较为坚实的科研支撑,2023年,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中有20个在建和运营,94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院士团队达27个,这为光明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后备力量。

本期编辑 张樱洁

深圳外贸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补贴4.8亿元,惠及超30万人,深圳“以旧换新”成效初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