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王忠嗣险遭不测
历来朝政紊乱往往导致边防动荡,但在安史之乱前的天宝时期,却呈现出一种内部乱、外战强的吊诡现象。
朝廷已在李林甫的操弄下变的混浊不堪,权贵们奢靡成风、不思进取,互结朋党、阿谀奉承,种种丑恶侵蚀着大唐丰腴的肌体。
而在遥远漫长的边防线上,似乎没受半点影响,猛将牛人灿若繁星,战斗力之强、作风之彪悍,比起太宗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也不遑多让。
其实这种情形并不奇怪,就像一颗成了虫的水果,外表依然保持光鲜一样,不过外强中干而已,全部烂掉只是时间问题!
天宝五年(746年),李林甫设计害死了李适之、皇甫惟明、裴坚、裴敦复等重臣,权势之大无人能及。此时的他,就像守在玄宗门前的一条狗,时刻警醒周围动静,生怕有人危及他的地位。
他操弄玄宗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玄宗只能听到他一个人的话,听到他想让听到的声音,把玄宗与朝臣彻底隔绝起来,成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傀儡。
但玄宗精力实在旺盛,虽然年龄大了,新点子、新思路仍层出不穷,这让李林甫头疼不已。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想要广求天下英才,下诏把精通一种才艺以上的人全部集结于长安,他要亲自从中选拔。
李林甫当然不愿意,他做了那么多坏事,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嘴碎,把他的奸恶伎俩揭发出来。他向玄宗提议:“陛下,前来应试的人大多卑贱愚昧,满口粗野俚话,恐怕有辱圣听,还是让下面把把关好些。”
随即下令,先由郡县主官筛选,把靠谱的人签名推荐上来,然后由尚书省考核、御史台监督,再呈奏皇上。
这么一折腾,那些有真才实学、有道德品行的人全被筛了下去。
可笑的是,各地推荐的所谓“优秀人才”,在考核中无一人达到合格线。李林甫竟上表向玄宗庆贺,说什么贤人全都集中在朝廷,民间已无遗留的英贤。
与李林甫不是一条心的朝臣,根本不可能进入玄宗法眼。反之,选择站队于他,即便你是块烂泥,他也会让你闪光。
比如安禄山,虽在千里之外的营州,对朝政却了如指掌,当然知道朝廷谁说了算,一直对李林甫尊敬有加。
还没出正月,朝廷任命执掌范阳、平卢两节度的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
安禄山体型肥胖,肚子垂下来能超过膝盖,曾自称腹部有三百斤重。
他外表看似忠厚憨直,内里实则狡诈奸滑。他在长安设有驻京办,委派心腹将领刘骆谷长住京城,专门刺探朝中动向,稍有风吹草动都会报给他听。每年向长安送来的俘虏牲畜、奇珍异宝不绝于路,苦了沿途郡县,却乐坏了朝中权贵。
安禄山在玄宗面前丝毫不怵,不仅应对自如,而且言语诙谐幽默,时常把玄宗逗的开怀大笑。
一次,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取笑:“你这胡人,肚里到底装的什么,怎么会这么大!”
安禄山一本正经的回答:“臣这里只有赤心一片,别无他物!”
还有一次,玄宗让他拜见太子,他竟没听见似的一动不动。身边人催他行礼,他拱手站立着说:“我是胡人,不熟悉朝廷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说:“这是储君,等朕百年之后,他接替朕做你的君主。”
安禄山貌似诧异的说:“臣不懂,臣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有什么储君!”
玄宗完全被他的装傻充愣所迷惑,认为这是个大大的忠臣,对他愈发看重。在勤政楼设宴时,百官列坐楼下,玄宗专门为他在自己身边设置一个座位,以示尊崇。还让杨贵妃的堂兄、姐姐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安禄山索性认了杨贵妃为干妈,得以自由出入宫禁。
玄宗与贵妃同坐,安禄山先拜贵妃。玄宗问他原因,他说:“我们胡人风俗,都是先拜母、后拜父!”
“伟大的演员”安禄山,用他这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安禄山这状态,让李林甫非常放心。
在当时的边将之中,除了安禄山身兼二节度,还有由玄宗亲自抚养成人的王忠嗣,一人执掌陇右、河西、河东、朔方四节度。
王忠嗣与安禄山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他所受到的教育,决定了他的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忠君报国,而这样的人是李林甫最为忌惮的。
随着王忠嗣声望日隆,李林甫担心他出将入相,弱化自己的权力。
安禄山曾以御边为名,修筑了一座雄武城,在里面存放有大量的兵甲器械。动工前,请王忠嗣出兵相助。王忠嗣过来转了一圈,以他多年为将的直觉,感到这座城修的不对头,数次提醒玄宗安禄山将来必反,这让把安禄山树成典型、四处加以宣扬的李林甫极为反感。
王忠嗣为了躲避嫌疑免遭迫害,主动请求辞去了河东、朔方节度使。
王忠嗣麾下有两员亲信猛将,一个是大斗军副使哥舒翰,另一个是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哥舒翰是突骑施人,李光弼出自契丹,均因骁勇有才略得到重用。
玄宗想让王忠嗣夺回六年前被吐蕃夺占的石堡城,王忠嗣却认为:“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举全国之力固守,如果出兵硬攻,恐怕会付出数万将士生命才有可能攻克。综合权衡利弊,不如暂时厉兵秣马,待到有机可乘再行夺取。”
玄宗看他忤逆自己,表现的很不高兴。将领董延光借机邀功,主动请求率军攻打石堡城,玄宗让王忠嗣协助,为其提供后勤支援。
王忠嗣虽然不敢违令,却并未完全满足董延光在物资方面提出的要求,董延光含恨在心。
李光弼出于对主帅的关心,找到王忠嗣劝说:“将军您因爱护将士生命,不愿配合董延光,以成就他的功劳。然而这是天子意图,他如果无功而反,一定会归罪于您。我们现在府库充实,您为什么不拿出些东西,堵住他的嘴呢!”
王忠嗣答:“用数万将士的命去夺取一座城,得到了不足以制敌,得不到也无害于国,所以我不这么做。我得罪天子,大不了回去到金吾卫、羽林卫做个闲差。再差些,也不过贬到偏远地方当个佐吏。我怎能用数万性命来换取自己官职!我知道李将军你是好心,但我意已决,不必再说!”
李光弼感叹着说:“先前我只是怕您受到牵累,才不得不讲。现在来看,您能行此义举,不是我做得到的。”随即施礼而出。
董延光没能攻下石堡城,果然把责任全推到了王忠嗣身上,说他故意阻挠军功,玄宗大怒。
李林甫借机指派济阳别驾魏林举报王忠嗣,诬称他自幼长于深宫,与太子关系亲近,有拥兵助太子登基的图谋。
要说这太子李亨也是有够倒霉,什么脏事都能牵扯到他。
李林甫这一石二鸟之计成功激怒了玄宗,他诏令王忠嗣回朝接受三司审讯。
王忠嗣镇守河西、陇右,对抗吐蕃,在十大节度使中责任最大,他若离开前线,必须找到合适的人选接替,以免吐蕃趁虚进击。
玄宗听说过哥舒翰的名声,把他召进长安,在华清宫接见。一番交谈,被他的英武气概折服,让他出任陇右节度使;又把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调到河西,彻底夺去了王忠嗣兵权。
哥舒翰受诏入朝时,同事都劝他多带些财物,以便向朝中权臣行贿,搭救王忠嗣。哥舒翰却说:“假如朝中还有公理,王公必定不会含冤而死;如果公义全无,行贿又有什么用!”
王忠嗣入狱受审,玄宗向法官交代:“我儿子安居深宫,怎能与外人图谋,这其中定有虚假,你们不要胡乱攀扯。只问他为什么阻挠董延光攻打石堡城即可。”
在李林甫授意下,三司一审判处王忠嗣死刑。哥舒翰利用玄宗对他的赏识,竭力替王忠嗣喊冤,并愿用自己官爵赎取王忠嗣的死刑。
玄宗不听,起身就要返回。哥舒翰跪行跟随,涕泪横流。玄宗被他这番真情所感,赦免了王忠嗣死罪,贬为汉阳太守。
清朝名臣孙嘉淦,在给乾隆所上一封奏折中说:“小人进而君子退,无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
用这句话来形容天宝年间的政治生态再合适不过,当朝堂之上遍布李林甫、安禄山这样的弄权小人,靠着出色演技贬卖忠诚、荣升高位。而像王忠嗣这样有操守的正直之士,却处处受到排挤打压,别说立足,就连生存都要仰赖他人,还有谁再肯去替朝廷卖命!
【02】杨慎矜满门俱灭
提起杨慎矜的家世,绝对称的上显赫一时,他的曾祖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他祖父杨政道当年与萧皇后在隋亡后辗转落入东突厥之手,李靖灭掉东突厥,杨政道与萧后被李世民收留,安居于长安。
李唐对这一前朝遗脉相当不错,杨政道之子杨崇礼在武周时期担任过吏部郎中,玄宗继位又改任太府少卿,替玄宗掌管国家财库,他为官清廉勤俭,赢得了相当不错的政声与口碑。他的三个儿子杨慎馀、杨慎矜、杨慎名也相继得到重用。
杨慎矜依附李林甫,协助他扳倒了政敌皇甫惟明,获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杨慎矜为人精明,极擅理财,而这恰恰是玄宗执政后期最为看重的才能。随着职务的提升,他与玄宗关系愈发亲近,渐有压过李林甫的势头,由此引来李林甫忌恨。
杨慎矜与王鉷的父亲王晋是表兄弟,小时经常与王鉷在一起玩耍,王鉷能到御史台任职,还是靠着杨慎矜的推荐。
待王鉷升任御史中丞,成了朝廷大员,杨慎矜仗着有恩于他,仍然当众直呼他的姓名。而王鉷自认攀上了李林甫这棵大树,对杨慎矜的倚老卖老颇有怨言。
后来杨慎矜因工作原因夺占了王鉷的职田,又逢人就讲王鉷母亲地位低贱,惹怒了王鉷。杨慎矜却压根没有意识到这些,仍把王鉷当成无话不讲的发小。
杨慎矜与术士史敬忠往来紧密,柳敬忠私下告诉他天下将乱,劝他在临汝郡(今河南平顶山境)山中购买一座庄园避难。恰在此时,发生了一次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杨慎矜父亲坟墓周边的草木上有血涌出,杨慎矜向史敬忠请教。
史敬忠认为有妖物作祟,在杨慎矜家中设坛做法,让他赤身祼体带上枷锁坐在当中。说来也怪,一场法事下来,坟墓中的鲜血不再涌出。杨慎矜认为史敬忠有真本领,对他更加敬重。
杨慎矜有个叫明珠的婢女长的极为美艳,柳敬忠每次见到都紧盯着不放,满脸色咪咪的模样。杨慎矜立即将明珠赏赐给他,用车载着送两人回家。
说来也巧,车辆经过杨贵妃姐姐柳氏楼下,柳氏邀请柳敬忠上楼,向他索要明珠,柳敬忠不敢回绝,只得拱手相让。
第二天,柳氏带着明珠入宫,玄宗没见过明珠,问柳氏她从何而来,柳氏如实相告。玄宗见杨慎矜竟敢违背禁令,擅自勾结术士作法,内心无比反感,但忍怒未发。
这一切都被在旁侍奉的杨国忠所见,遂将此事转告了王鉷。王鉷内心暗喜,拿这事取笑杨慎矜,杨慎矜不堪受辱,与他互相谩骂。
李林甫得知王鉷与杨慎矜有矛盾,暗中挑唆王鉷告发杨慎矜。王鉷随即派人散布流言,诬称杨慎矜与凶人往来,家中存有谶书,图谋恢复前隋。
玄宗怒气贯脑,收捕了杨慎矜,下令刑部、大理寺与侍御史杨国忠、殿中侍御史卢铉共同审讯。面对如此无厘头的灭族大罪,杨慎矜哪里肯认。
眼见审不出个所以然,卢铉改变突破口,把由杨慎矜推荐的太府少卿张瑄抓起来逼供。
没想到张瑄是个硬骨头,各种手段用尽,张瑄就是不说。卢铉让人把张瑄的下身固定在木桩上,拉住套在他头上的枷锁往前猛拽。张瑄的上身被拉长了数寸,腰都要拉断了,眼睛、鼻孔鲜血直流,竟仍一言不发。
没办法,李林甫只好让他的“金牌打手”吉温出面。
都说行行出状元,这话一点不假。靠着刑讯逼供出身的吉温就是不一般,他先到汝州抓捕柳敬忠。
柳敬忠与吉温的父亲是老相识,吉温小时柳尽忠还经常抱着他逗弄。
抓到柳敬忠,吉温一句不说,让人给他戴上枷锁,用布蒙住脸,驱赶着他上路。走到戏水时(今陕西临潼东),吉温派人诱骗他:“杨慎矜已经服罪,现在只需你一句供词,你说了就会活命,不说必死。”
柳敬忠回头看向吉温:“七郎(吉温排行老七,故名),请给我一张纸。”吉温眼望他处,故意不理睬。柳尽忠活命心切苦苦哀求,吉温这才把纸给他,供词写的与吉温意图完全一致。
吉温站起身来,微笑着对柳敬忠下拜:“老伯,没办法呀,工作需要。有慢待之处,还请您见谅!”
杨慎矜见到了柳敬忠的供词,只得认罪。人证已全,现在只缺那张所谓的谶书。可没有的东西,又怎能找的到!
李林甫急了,让卢铉自己写了一张,藏在袖中重新回到杨府搜寻。卢铉趁人不备,把谶书放到暗处,然后装出一副刚刚找到的样子,拿在手里骂骂咧咧的走出来:“好个逆贼,藏的还真隐秘。”
杨慎矜看着出示给他的谶书,苦笑着说:“我从没写过这东西,你又如何从我家找到!不过是让我死罢了。”
罪名成立,玄宗赐杨慎矜、杨慎馀、杨慎名自尽。柳敬忠杖责一百,流放岭南。张瑄伤重而亡,因此事受到牵连的官员多达数十人。
可怜隋炀帝这仅有的一脉,侥幸存活于乱世,却死在了盛世之中。
李林甫背着玄宗屡兴大狱,为了便于审讯,专门在长安设置了推事院。因杨国忠与贵妃是亲戚,能够自由出入宫禁,遂拉拢他加入自己,把他提升为御史。凡有涉及太子的案件,都让他出面报告玄宗。
杨国忠仗着这层关系,排挤陷害了数百家曾得罪过他的人。多亏太子一向低调谦恭,又有驸马张洎、宦官高力士在玄宗面前竭力回护,李林甫才没有得逞。
在这种高压态势下,朝中大臣惟李林甫马首是瞻。只要玄宗不上朝,百司都集结于李林甫家中,陈希烈虽然留守台省,却无一人拜见。
李林甫之子李岫因父亲权势过盛,深为恐惧,一次与李林甫在后园散步时,指着一旁的奴仆说:“父亲您久居重位,仇敌布满天下,一旦祸事来临,即便想当个役夫都很难啊!”
李林甫闷闷不乐的说:“事情已经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李林甫之前的宰相,都以德行威望著称于世,出行随从不过数人,士民无须闪躲。李林甫坏事做绝,害人无数,时常担心有人刺杀。只要出行,就有步骑兵百余人为他护卫,金吾卫专门在前净街,公卿大臣都要回避。回到家中,则防守严密如临大敌,一个晚上需换好几个地方睡,连家人都不知道他躲在哪里。
【03】高仙芝崛起
前面介绍了河西名将哥舒翰、李光弼,与他们同一时代、同一资历的还有安西将领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以作战勇猛、骑射精湛著称,受到安西节度使夫蒙灵詧器重,推荐他做了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兼任安西四镇节度副使。
吐蕃过去一直对其西方邻国小勃律采取强硬态度,多次发兵进袭,屡被唐军所破。
天宝年间,吐蕃改变策略,与小勃律和亲,将公主下嫁小勃律王。小勃律遂与其附近二十多个国家转投吐蕃,不再向大唐朝贡。安西节度使多次发兵攻打,均无果而终。
好面子的玄宗诏令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万余骑兵前往征讨。
高仙芝从安西军镇(今新疆库车县东)出发,长途行军一百多天,抵达特勒满川(今塔吉克斯帕米尔西南喷赤河)。兵分三路,约定于七月十三日在连云堡下(今阿富汗东北,喷赤河以南)会击吐蕃。
连云堡守军没料到唐军猝然而至,惊恐之中据山固守,滚木礌石如同雨点般从山上倾斜而下,唐军进攻受挫。
高仙芝叫来陌刀队长李嗣业,面色冷峻的对他说:“日中之前,必须攻克。如若不然,提头来见。”
李嗣业手执军旗,引领陌刀手从险要地段攀上山峰,与敌展开激战。从辰时战至巳时,大破吐蕃守军,斩首五千级,捕获千余人,其余守军四散溃逃。
陌刀是大唐独有兵器,锻造工艺十分复杂。据史料记载,其长度约为一丈,两面开刃,最重可达五十斤,通常装备步兵,专用于斩马。
这次战斗,是《资治通鉴》中大规模使用陌刀的首次记载。此后,李嗣业的名字就与陌刀紧密联系到了一处。
监军宦官边令城认为唐军已过于深入,害怕遭敌包抄断了归路,不敢再走。高仙芝分给他三千老弱士卒,让他驻防连云堡,自己率军继续前行。
走了三天,抵达坦驹岭(今巴基斯坦属克什米尔巴勒提特以北)。
唐军沿着险峻山谷向下走了四十多里,远远望见修筑于山峰上的阿弩越城。
高仙芝担心将士惧险不前,提前安排亲信装扮成当地胡人模样,诈称自己是阿弩越守军过来归降。为表明诚意,已把建在娑夷水上的藤桥斩断。
娑夷水也称弱水,在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吉尔吉特西北,据说水中连草芥都无法浮起,河上藤桥是小勃律与吐蕃联系的唯一通路。
高仙芝装出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士卒们这才继续进发。又过了三天,阿弩越城使者赶来,真的归附了唐军。
高仙芝率军进入城池,派将领席元庆带领千余精锐前行,临行前告诫说:“小勃律听到大军已到,其君臣一定会逃入山谷隐匿。你只管喊他们出来,就说是圣上赏赐给他们缯帛,等他们一到,全部绑来见我。”
席元庆照着吩咐去做,果然捕获了众多大臣。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逃入石窟,暂时没有找到。
高仙芝赶来,一边派人继续搜寻,一边安排席元庆急赴六十里开外的娑夷水上斩断藤桥,以防吐蕃来援。
席元庆刚刚带人损毁藤桥,对岸吐蕃大军已到,看着宽阔湍急的河流无计可施。藤桥足有百余米,想要再修至少需用一年时间。
八月份,高仙芝带着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凯旋。九月份,到达连云堡,与边令城共同返回,直接遣使向朝廷报捷。
回到河西军府,夫蒙灵詧不但不予慰劳,反而埋怨他不先向自己报告,指着他破口大骂:“你个吃狗屎长大的高句丽奴才!你的官职是怎么来的,竟敢不经我同意就擅自向朝廷报捷!狗奴才!要不是看你刚立大功,我真想宰了你!”
高仙芝只是承认自己有罪,并未多说。而边令城则对夫蒙灵詧的霸道做法看不过眼,利用身份向玄宗汇报,说高仙芝深入敌境万里,立下奇功,现在却危在旦夕!
十二月二十七日,玄宗升任高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征调夫蒙灵詧入朝。夫蒙灵詧以为是高仙芝所为,惊惶不安。高仙芝见他仍一如往常般恭敬有礼,夫蒙灵詧愈发恐惧。
副都护程千里、押牙毕思琛以及行官王滔等人,平时总爱在夫蒙灵詧面前说高仙芝的坏话,高仙芝把他们叫来一顿臭骂,说他们是男子长相、女人心肠。
又将王滔按倒在地暴捶一番,这才指着他们说:“你们几个是我平时最痛恨的人,我如果隐忍不发,害怕你们担忧。现在我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咱们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
高仙芝通过这种方式稳住了军心,实现了安西军权转换的顺利过渡。
高仙芝在做都知兵马使时,有个叫封常清的山西人,自幼孤苦贫寒,生的瘦小枯干,两眼斜视,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恳求给高仙芝做侍卫,高仙芝没有同意。
封常清不死心,每天守在高仙芝门前,就这样一直持续了数十天。
高仙芝被他的韧劲所感,收入麾下。恰逢达奚部叛乱,夫蒙灵詧派高仙芝讨伐,大胜而还。封常清写好报捷文书拿给高仙芝看,里面的内容完全是高仙芝心里想说的话,高仙芝由此对他礼遇有加。
高仙芝做了节度使,提升封常清为军府判官,出征时经常把他留下维持军府治安。
高仙芝乳母的儿子郑德诠是郎将,高仙芝待他亲如兄弟,让他主管家中事务,在安西军镇中颇有些权威。
一次,封常清外出,郑德诠骑马从他身后急驰而过。封常清让人征召郑德诠。等他一到,封常清令人把大门紧闭,起身对他说:“我本出身寒微,这个你也清楚。现在大帅让我做留后,你因何当众冒犯凌辱我!”
见郑德诠仍是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封常清大怒,冷冷说道:“你今天不死,军纪何在!”让人把他按在地上痛打六十军棍,随后面朝地拖出门外。
高仙芝妻子、乳母在门外大声哭救,还是没能来得及。随即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看后大吃一惊:“已经死了?”
可是等到高仙芝回到军府,却再不提及此事,而封常清也没有向他道歉,军府上下见到封常清个个心惊胆战。
封常清此后一直跟着高仙芝,两人生死与共,成就了一番佳话!
自大唐建国以来,边帅通常由忠厚名臣担任,而且定下了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三不原则”,干的出色还可入朝为相,比如刘仁轨、王孝杰、郭知运、萧嵩等都是如此。
对于少数民族出身的将领,即便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这样的百战名将,也不让他们专统一方,而是安排朝中大臣予以制衡。
到了开元中期,玄宗有了吞并四夷的志向,遂把这“三不原则”扔到一旁。边帅长达十多年不调整;皇子庆王、忠王,宰相萧嵩、牛仙客都曾遥领远地;盖嘉运、王忠嗣兼任多个节度。
至于边帅入相,李林甫担心这种做法会分化他的权力,便想从根子上彻底断绝。
他知道胡人大都读书不多,如果让他们做边帅,就是干的再好,朝廷也不会升任他们为相。于是便上了封奏折,写道:“文臣没有见识过战场厮杀,做边帅不如出身寒微的胡人。胡人生性勇猛善战,又不会搞团团伙伙,陛下如果诚心对待,他们定会替朝廷效死命。”
玄宗被他这番看似正确的话所迷惑,开始重用安禄山。此后哥舒翰、李光弼、高仙芝等人相继上位,十大节度使几乎全由胡人担任,精兵猛将集结于北部边疆,遂使安禄山得以颠覆天下,这都是李林甫这一自私加短视的行为所致。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