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能让孩子“主动学习”,秘诀就在这里

跟着叶子学感统 2024-02-09 17:19:22

当很多读者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后,他们就更加关心孩子学习了。

有人说:我知道让孩子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特别重要,平常也很注意尊重孩子、给了很多自由,但是效果并不好,孩子在学习上,还是没有表现出很大热情。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点燃孩子的“内驱力”。这个词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很陌生,那就请继续看下去。

1

什么是内驱力

内在驱动力是指: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举个例子,之前朋友和我分享,他孩子5个月会叫“ba ba ba ba”,他开心地跟我说孩子认识他了,叫爸爸了。

我“打击”了他一下,说他想多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发音是无意识的。因为你儿子对着你说这个的时候,你表现得非常开心,这就是给了他一个正向反馈,那么他自然就会对你多做这件事。

推动我去得到这个正向反馈的力量,就是内驱力。

但“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

因此,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只有孩子被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他感觉到自己被爱着、被保护着,他的内心拥有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他才能再去探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2

如何培养学习内驱力

积累愉快的体验

我家孩子刚开始有课后作业的时候,我家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陪伴但不监督。

在她做得好的时候,我会多强调感受,除了夸“你真棒”,我通常会追加一句:你的感觉是怎样啊?写了这么多字,你是不是特别为自己骄傲,因为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啊!

那表现不好时呢?

我就会去多肯定那些很小的进步和成功,娃刚开始学跳绳跳的很差,我们家买了个蛋糕来庆祝她坚持了多少天。

但我是坚定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动力希望变得更好的,只要他们可以感受到被爱、感觉好了,就会认为自己值得更好。

我们要知道,让孩子保持“我做得挺好,我还想做更多”的心态比总是痛苦地做到“完美/正确”要重要。

心态稳了,孩子不仅现在好,未来也可以好,没有我监督下也能好,这一点一定是从增强他的内驱力开始的。

持续正向强化

说完了第一步,也不是说:孩子明明表现就是不好,还昧着良心去夸,更加不鼓励大家“套路化”地去鼓励孩子。

想真正的去做孩子的赏识者,怎么做呢?

1、真正能去理解孩子的“不容易”

让他们形成“学习难的,也是会得到体谅和支持的”,而不是“学习难的,就要被骂,不如只做我会的”;

生活中也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是万能的,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可以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

2、欣赏孩子的努力

让他们形成“过程是会被看到的”,而不是“爸妈只看结果,那如果结果不够好,我就不做了”;

孩子某个字写得好了就指出来,他会知道:原来妈妈是在意我的努力的,原来只是写好了一个字,也是有用的,这样的正向感受会持续留存,以后也会用心写好其他的字。

3、适时提供帮助

不要一说培养自驱力,家长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孤军奋战”,而是让他们形成“我是有支持者,任何时候都是可以提问请求帮助的”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会对孩子讲:你该看书了。

我会自己找一本书在旁边看,或者写一点东西,然后告诉她,现在开始是我和他的学习时间了,妈妈在旁边,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和我说。妈妈一直在的。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增强内驱力的过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其他事件都会有强化作用。

及时给予反馈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无法长期拥有内驱力,就是这个反馈周期过长。

所以我们需要帮孩子把大目标拆分成可以完成的小目标,多给孩子阶段性的正反馈。

比如:

不想骑自行车了,可以和孩子说,骑到前面红绿灯就不骑了;

学习难的时候,允许孩子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容易一些的;

在孩子完成得出色的事情上,就可以得到小红花或者积分,换取他们最想得到的激励;

同时记住别贪多,利用孩子有限的内驱力每次主攻一件事,其他时间多让孩子自由玩耍。

这背后也是有脑科学依据的:每次想放弃前,哪怕努力再坚持一点点,这也能激发大脑释放内啡肽。

这也是在增强内驱力,大脑的“刻盘”机制里也学会了怎么看待自己。一个人自发地想变好,一定就是从一个稳定的自我认知开始的。

当然,内驱力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基础能力,家长和老师的外在监督力量,同样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们要善于结合内外力量,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