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同高祖的族弟,早年经历与洪秀全基本一样,到三十岁仍旧屡试不第,只能到处找农村当塾师糊口。洪秀全早年创立拜上帝教时,也常常与这位族弟密议,两人捧本《圣经》玩命钻读。洪秀全去广西传教,小他九岁的洪仁玕因家人劝阻未能成行,反而去清远一带教书谋生。中间有段时间,洪秀全回广东,与洪仁玕多次相会,见这位族弟在清远教书混得不错,说不动他与自己去广西,也没再坚持。
干王洪仁玕
直到1851年起义前夕,洪秀全派人回老家接家族人员到广西,洪仁玕在清远,也没有随同族人过去。后来,洪仁玕逐渐与洪秀全断了联系。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政府派人到洪秀全的老家抓捕他的族人。
洪仁玕听到风声,到处躲藏,后来于1853年跑到香港,混入教堂给洋教士当中文教师。后来,他听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他马上往上海赶,想去找洪天王。结果战事吃紧,道路不通,上海的小刀会兄弟也不相信他是鼎鼎大名洪天王的族弟,根本不予理会。无奈之下,洪仁只得在上海洋人学馆以学历法为名磨蹭了一段时间,最终又返回香港。此后数年,他在香港学英文,研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并在1859年在洋教士的资助下再次向南京进发。终于在几经周折之后,他进入南京,与洪秀全相会。
当时经过“天京变乱”,东王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因滥杀无辜被处死,翼王石达开因不满洪天王重用两个草包哥哥洪仁发、洪仁达,而负气出走。洪秀全看到这么一个族弟洪仁远道而来,喜出望外,立刻封他为“干天福”。一个月不到,就又加封这位族弟为“天国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掌握朝政大权。为了平息众人怒气,洪秀全不得不在不久之后加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
天王洪秀全
为了向天王哥哥展示才学,也为了平息太平天国高级将领对他的不服气,洪仁玕到天京(即南京)没多久之后就呈上《资政新编》。当然了,其中不少内容都是他在香港早就拟好的。他的《资政新编》主要有三大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
风风类,主要讲移风易俗,大力推广基督教的宗教善意。当然这一类最主要是洪仁建议以西方“有用之物为宝”,如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连环枪等,其实是欣赏羡慕西方物质文明,确有进步意义。
法法类,建议效法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开拓交通,兴办银行,鼓励发明,同时建议设立严谨的基层乡官制度,增设监察机构,同时对洋人通商来往坚持“信义”二字。
刑刑类,就是要实行西方司法制度,矫正从前“有法无依”的弊政,并提出“禁朋党之弊”一说。
总而言之,洪仁玕这篇文章确实是一部带有法制与民主色彩的政治改革方案,其中不仅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还有平等独立的外交方针,也有有关教育文化与社会事业方面的详细论述,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一篇好文章。虽然《资政新编》被当作“天朝”朝纲加以刊示,但是在洪仁玕实际执政时期(1859-1862年)根本就是一纸空文。再加上当时战事紧张,在外打仗的大将陈玉成、李秀成又瞧不起这么个“书呆子”,所以他的建议一条也没有得到落实。
本来,洪仁玕由于精通英语,与好多洋教士关系密切,并把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请到了天京。1862年,随着洪仁玕杀死罗孝全仆人一事的发生,加上自己想在太平天国独掌宗教大权的幻想落空,此后罗孝全在媒体上大肆攻击洪仁玕。1862年下半年起,由于援助安庆失败,洪秀全基本不再信任洪仁玕,洪仁玕也非常郁闷。直到洪秀全临死前,托付无人,他才想起这位族弟,临终托孤,让他扶保幼天王。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陷后,洪仁玕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并在9月22日到达江西玉山。面对清军席宝田部队的穷追不舍,洪仁玕与幼天王在混乱中失散,最终洪仁玕被席宝田手下将士生擒。幼天王也在孤身流浪多天后,被游击将军周家良所部生擒,并送与席宝田大营。
最后关头,洪仁玕铮铮铁骨,不乞降,不求活,虽然书生气十足,但一直以清廷相抗的敌国忠臣自居,最终在南昌与幼天王一道被凌迟处死。
幼天王洪天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