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发展与作用

张总文化 2024-03-12 16:49:20

《易》形成可称为三个阶段:上古、中古、下古。

上古代表人物:伏羲,创造八卦。

中古代表人物:文王。贡献:作二篇,时间:公元前1340年,据。皇极经世

下古代表人物:孔子。公元551——479年,地点曲阜。晚年

下古指孔子后包括孔子,秦汉以后:田何,授《易》地点:关中,公元前198年起,施雠、孟喜、梁丘贺

伏羲氏始作八卦为上古易;文王分六十四卦为二篇而系以卦爻辞为中古易;孔子为之作十篇以传卦爻象与卦爻辞为下易。

上古、中古、下古《易》有何区别呢?

1.上古易已有“卦爻”卦数,卦有64卦,六爻爻数384,《太玄》法上古易,

2.中古文王,易卦有卦名64,易卦有卦辞64,易爻有爻名12,易爻有爻辞384,易有用九用六,易有用九用六以总结九六爻各192。

3.下古易孔子易,易有说卦,易有序卦,易有杂卦,易有彖,易大象,易有文言,易有系辞。

秦汉以来两千二百多年,所保存的《易》是《周易》。尊之为经,故名《易经》易是在无文字前就有的,它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代表“阳”和“阴”易,是记录观察的自然规律的。经,就是道路的意思,解释诠释的方法方式,是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玄机的必经之路, 儒家五经,为人们指出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也即必经之路。所以叫做经。

《周礼.春官》记载,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汉杜子春:《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后师则以为三代当三《易》视《连山》为夏朝之易,《归藏》为商朝之易,《周易》为周朝之易。相同之处经卦皆八,不同是64,《连山》艮为首,《归藏》坤为首,《周易》乾为首,《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为占。这里可以为从不易到变易的发展。

《易》卦,除应用在预测“祸福吉凶”算卦风水等,其他方面是否可以应用延伸?

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无论天道地道人道所有天地宇宙之道皆包括在内,《易》卦讲究的是《象》言的更多的是象,易者,象也,象也者,象也

观象系辞,圣人则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以上说明这个“象”通过专门研究、探索各种事物抽象或者具体的“形、象”以及时空组合构成状态与数理关系。在不不同的或者相同的状态、时空、区域、环境、这个象呈现的也会有所不同或者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有实有形,实质性的百分之都可触摸看到,二、有无质无形和有形无质可括,虚拟,想象、梦境。三、无质无形,如同空、中国的“道”智慧发展到一定高度,诗云人生本无幻化,毕竟归空无。

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包牺氏者,总结了游牧时代做网罟以佃以鱼,也就是伏羲“仰天俯地”创造了八卦,受八卦启示发明了“网”的工具,这是何等的重大发明。从伏羲氏进入神农氏时代,由游牧进入农业时代, 以农业时代的定居,上观游牧社会的迁居,动静变化,尤为显示《易》的意义。

神农氏以耒耨之利教天下,作为创始神农氏社会的代,由于当时得地之宜逐步耕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者,包括对人本身认识与医药的发展,且由近及远,与天地间之万物莫不相机及。庶易学最可贵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整体概念。

篇幅有限,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