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一个别人的“寂寞”

晖汉聊情 2024-09-22 01:43:50
这是微信群里刚读到的一篇文章。因为太有同感,太使我心动,不敢附加狗尾,所以原文转发,顾不得是否侵权。 原文如下: 文学培训班,培训了个寂寞 民间性叙事 昨天 今天在外面采访,时间掌控上有点失衡,回来有点晚。于是,几个人街边摊上,二两小酒,扯上了。   扯的话题也不远,就是新闻写作。说实话,新闻这个行当,我只干了五六年,算不得老兵。但文字这行,我干了二十多年,语言上自认还是有些功夫。加上我干新闻的时候,是在一个全国有名的先进县级先进融媒体。融媒体的彭主任恰恰是干了二十多年新闻的人,我在他那里,他是毫无保留地教我发现新闻,写作新闻,贯彻新闻,可以说是衣钵相传。有了这种新闻高手倾力相授,加上我本身对文字的功夫,所以,我还是进步挺快。所以我说,我能把新闻搞出点小成绩,感谢彭主任的衣钵相传,也感谢我在文字上的孜孜不倦。  我本身是干文学的,也干出了一些可值得骄傲的成绩。说句托大的话,好多中作协的会员,他们发表过作品的刊物级别,最高的也没达到我当年的那个高度。于是就有人问我,是怎么写出来那些文学作品的,是不是得了高人传授。这个实话实说,我认识很多全国一流的作家,他们也和我有一定的交流,但他们的指点确实很少,甚至是没有。   文学不是新闻,文学无可传授。   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兴起了许多的文学培训班,大多是函授。那些班能传授什么呢?我敢说,什么也传不了。   首先,文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上是多变的。虽然其也有内在的规律,但那个规律只是一个方向,具体到运用上,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人的艺术上的成就,是在其对变化的运用上的灵性,而不是对规律的掌握。   文学如果像机械制造一样,那还有什么艺术可言。   其次,一个人生活的积累,对事物的观察力,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其文学上的原始素养。这些东西,再高明的老师,也是教不了的。它是作家自觉的一种能力,是靠阅读,阅历积累来的。一个三年不读一本书的人,谁能把他教出个世界大事么。   那现在多如牛毛的培训班,都教了些什么?   我说,教了个寂寞。   谁都知道,现在一方面纸媒式微,一方面作家多如牛毛。一篇文字要挤上版面,不是一般的难。于是,有些为求发表的人就瞄准了培训班,报个名,认识一些老师,文友,熟悉了之后,相互邦衬一下,满足一下发表欲。那究竟学到什么了,难说。可能老师讲课时,他根本就不上线。我就曾应邀给人讲课,结果,我讲了一大篇,人家根本不在线。   文学培训班,其实就是寂寞对寂寞,也是文学的寂寞。   文学本身就不是一个功利性的东西,不比新闻,要打上功利的铭牌。干文学,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那是一个个人的修行过程。如果文学可传授,那从古至今,有几个文学世家传世呢。   相信自己的人,就埋头干文学。相信培训班的人,就勇往直前去找培训班。反正,呆着也是寂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