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正经历一场奇特的 IPO 盛宴。从地平线到小马智行,再到文远知行,一众中国智驾企业正排队冲刺资本市场。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上市潮背后,却隐藏着行业的深层焦虑。
表面上看,这些公司正乘着 AI 东风扬帆起航。但细究之下,更像是在资金枯竭的沙漠中寻找绿洲。多家智驾公司已陷入裁员、欠薪的困境,IPO 成了他们续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一位行业人士所说:「融不到钱,账上的现金流也不够用了,先 IPO 把命续上再说。」
然而,上市并非灵丹妙药。已上市的黑芝麻智能首日暴跌近 27%,Mobileye 股价更是较巅峰跌去 75%。资本市场对这个烧钱如山、盈利遥遥无期的行业,显然并不买账。
智能驾驶公司们陷入了一个两难困境:一边是庞大的研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边是投资人日益增长的退出压力。就像被卡在冰面上的企鹅,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只能孤注一掷地跳入 IPO 的冰窟窿中。
但 IPO 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高阶智能驾驶并未获得广泛认可。多数消费者对其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对安全性存疑。这导致了智驾渗透率的低迷,也给公司的业绩带来压力。
文远知行的招股书坦言「商业模式尚未经过验证」,地平线也承认「无法保证未来市场将充分采用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这些坦白无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然而,长远来看,智能驾驶仍是一片蓝海。就像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它有潜力彻底改变全球交通出行方式。政策的支持、法律的完善都在为这个行业铺平道路。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百度、华为等巨头入局,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未来两三年,行业格局或将初步成型。届时,芯片巨头、互联网大厂和少数脱颖而出的创业公司可能瓜分这块大蛋糕。
对于那些正在 IPO 路上奔跑的智驾公司来说,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赛跑。能否在资金耗尽前找到盈利模式,能否在巨头夹缝中寻得一席之地,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严峻考验。
智能驾驶的未来无疑光明璀璨,但通往那个未来的道路,恐怕会比预想中更加崎岖。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次押注未来的机会,也是一场需要极度谨慎的冒险。毕竟,在这个烧钱如流水的行业里,只有穿越寒冬的企业,才有资格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