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期盼中国电动车厂商去投资,有了手机业的教训,还该去吗?

安然浅笑人间 2024-12-29 20:17:3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嗷嗷待哺的消费需求,让无数企业家心驰神往。

如今这个国家又开始热情地向中国的电动车厂商招手,为了让他们入驻还画了一张不小的饼,巨额补贴,税收优惠,条件优厚得让人真的很难拒绝。

可是这套路是不是在哪儿见过?就在几年前,中国手机厂商也曾被印度的“糖衣炮弹”迷得神魂颠倒,结果处处碰壁,甚至被罚了一大笔钱。

有了手机行业的前车之鉴,中国电动车企业还敢去印度吗?这一大块市场到底是充满希望的黄金之地,还是危机四伏的虎狼之穴?

电动车是另一个陷阱?

印度政府喊出的口号是到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达到3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也是蛮拼的,各种利好政策甩得眼花缭乱。

巨额补贴,税收优惠,放宽市场准入,各种政策看得人心里直痒痒。

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大佬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布局印度市场了,其他一些企业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这情景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想当年中国手机厂商也是这么兴冲冲地跑到印度,结果呢?

那时候印度的手机市场基本靠进口,大约在11年前,每年光是从中国,就要进口将近2亿部手机,这么大的市场,谁看了会不心动?

中国手机厂商一看这架势,立马就坐不住了,小米、vivo、OPPO等品牌纷纷涌入印度,打出“性价比”这张王牌,迅速俘获了大批印度消费者的心。

为了把成本再压缩低一些,他们不仅卖手机,还决定开始在印度本土建厂。

一开始是SKD,也就是半散件组装,相当于把大部分零件从中国运到印度,然后在印度组装起来。

后来逐渐过渡到CKD,也就是全散件组装,这意味着更多的零部件可以在印度本地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也带动了印度相关供应链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当时中国手机在印度那可是相当受欢迎,便宜好用功能也不差,这对于很多印度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中国手机的到来,确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的手机市场格局。中国品牌的手机是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把他们本土品牌的手机在全国市场的比例压到了只剩下16%,后来几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降低,一直被压到了2%。

到了2021年的时候,中国品牌的手机在印度智能手机的市场中,比例已经占到七成以上了。

印度藏着什么小九九?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印度政府开始感到不安了,他们担心外资企业做大做强,会挤压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

于是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敲打”一下这些中国企业,政府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一下子迎面砸了下来,中国的手机品牌被质疑逃税,随之而来的就是天价罚款、账户冻结,各种手段轮番上阵,搞得中国手机企业苦不堪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2022年印度政府以“非法汇款”为由冻结了7.25亿美金,还出了高达500多亿卢比的罚款,这要折合成人民币就是大约48亿人民币。

其他中国手机品牌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距离小米被打压3个月,vivo的119个银行账户也被封锁,OPPO也被提出逃避关税37亿多人民币。

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这日子肯定也是越来越不好过,原本最好的时候这三个手机品牌的出货量能达到每个月400万台,后来已经被腰斩。

现在印度又开始给中国的电动车厂商抛橄榄枝,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那些辛酸遭遇。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难道历史又要重演了吗?印度政府如此热情邀请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小九九?

其实答案也不难猜,印度想发展自己的电动车产业,但技术和资金都跟不上,于是就想到利用外资来“扶持”本土企业。

等外资把技术和市场都培养起来了,就到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了,留着这些外资企业也没什么用,不如就找个借口把他们踢出去。

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抉择

中国手机在印度的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和产品力,就想在印度市场长期立足,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除了产品本身,中国企业还需要深入了解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制定更接地气的策略。

比如他们一直强调“印度制造”,那中国企业就可以考虑加大投资,建立更多的工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就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减少一些麻烦。

和印度本土企业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利用本土企业的资源和渠道,又能降低自身要承担的不确定性。

当然,技术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印度市场虽然对价格敏感,但消费者对新技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让推出的产品更加创新化,售后的服务也能更加本土化以及贴心完善,那消费者自然就会更想要选择这些产品。

比如在电动车领域,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就能在印度市场占据更大的优势。

深耕细分市场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印度市场虽然很大,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也很大。

与其“撒胡椒面”式地全面出击,不如集中力量深耕某个细分市场,做到精益求精,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

在希望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才是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结语

手机行业的悲喜剧就是前车之鉴,印度政府的热情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图谋?那些优厚的政策,会不会变成套在脖子上的枷锁都要仔细思考。

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彻底放弃印度市场,毕竟14亿人口的市场潜力,不是随便就能忽视的。

关键在于怎么才能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规避风险,在印度市场上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2024-09-10 日媒称印度望吸引中企投资,“只有中国有资金,放松审查无可厚非”

第一财经 2023-08-16 印度不再从中国进口手机:每年1.8亿支的订单没了|产业链重构

0 阅读:82
评论列表
  • 2025-01-01 19:56

    雷军小米舔着脸去印度

  • 2024-12-29 22:54

    印度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屎坑,谁掉进去都得被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