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购买避坑指南:别听宣传,上市半年再出手,相当于每天赚200

东展谈汽车 2024-10-10 14:23:13

嘴上说着不要卷,身体却很诚实。

国庆刚过,不少车企就开始晒成绩单了。鸿蒙智行全系10月1-7日订单突破28600辆、小米SU7国庆期间新增锁单6000辆、小鹏汽车国庆期间新增订单破1.6万辆、理想国庆期间大定2万台。。。。。。

整个市场洋溢着一种车不够卖的欢乐气氛,但同行不同利是永远的法则,市场再火爆也不可能所有厂商都吃到肉,就像A股大涨之后必然会有一大堆人深套其中。

实际上,订单是一种非常虚的东西,而且现阶段厂商们吹嘘自己订单的行为并没有受到严格监管,因此经常出现一些订单量与实际交付量不符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几款这种声量与销量严重背离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款车,大家都很熟悉。

首先来看一下智界S7,这款车2023年11月份上市时声量很足,被寄予厚望,奇瑞内部还传出了主动为这款车让路的消息,当时的订单也十分给力,号称一个月内大定破一万。

实际上,智界S7上市后头4个月月均交付量不到800辆,2024年4月份改款之后连续两个月月均销量突破5000辆,但随后又开始下滑,8月份仅剩下了425辆。

智界S7的销量可以说是远远低于预期,与它所投入的资源、得到的技术支持以及获得的关注度相比,这样的销量显然是不成正比的,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有多么激烈,好车不一定好卖。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阿维塔,也没有达到此前的预期。

2024年3月底,阿维塔12正式上市,官方宣称其预定量已经突破4万台,但从上市至今,阿维塔12月销量从未超过5000台,销量不能算差,但也并不算是爆款车型。在如今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月销不过万的车型,很难称之为主流。

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另一个关注度比较高的品牌上——腾势。

2024年7月初,新款腾势N7上市,官方表示其上市24小时大定11687辆,这个订单量还是不错的,考虑到腾势N7的高定位,这样的订单如果全部变成销量,腾势N7就可以称得上是咸鱼翻身。

然而这款车7月份和8月份加在一起,月销量仅为2000辆出头。虽然经历了不小的升级,但这一次改款,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

“长安系”旗下的深蓝G318也有类似的情况,6月份上市,上市后120小时内订单突破1.4万台,看上去还是比较火爆的,但乘联会数据显示,这款车7月份销量仅为2483辆,8月份则进一步下跌至1280辆。按照这个速度,交付完这批订单,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其实与同级别的合资新能源相比,这些国产车型的表现并不算特别差,只是与销量预期有差距,与庞大的订单量相比更是显得有些讽刺。

当然,对传统老牌厂商来说,个别车型的销量不及预期,并不会影响它们的整体表现,这么多厂商,这么多的车型,谁的手里没几个拖后腿的呢?

问题是,大型厂商耗得起,某些造车新势力就不一定耗得起了,订单与销量不符,很有可能让他们面临生存危机。

以哪吒汽车旗下重磅车型哪吒L为例,这款车4月份上市时获得了很多关注,还有周鸿祎这样的流量制造机站台,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官方宣称这款车上市35天订单量突破3万台,但这款车上市后月均销量仅为5000辆左右,也没有达到此前外界的预期。

除此之外,另一个流量制造专业户小米,在订单量上也相当惊人。根据某些大V的说法,小米SU7上市仅40天,就已经锁定了10万份订单,此后小米官方又多次更新订单量,一直在飙升,但到目前为止,小米SU7的月均交付量依旧维持在一万辆出头的水平。

这个成绩当然不错,但与订单量相比,差距显然是有点大的。

订单量不错,而实际销量不及预期,这种现象在新能源时代还是很普遍的。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所谓的“订单量”,就跟中国古代战争动辄百万人数的战争人数一样,水分很大,不同的厂商通过各种文字游戏,都可以制造出不同的订单量,外界很难掌握真实的订单量;第二,现阶段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确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势力厂商,出于谨慎的考虑,它们不敢也不想在短时间内大幅扩充产能。

那么,消费者该怎么选择呢?归根结底,车只是工业流水线上产出的代步工具,不是什么艺术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厂商放出的惊人订单量而失去理性,一句话,新车上市等等别着急,你不买我不买,天天就能赚二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