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坑杀降卒赵兵40万人,那么究竟得挖多大的坑才够呢?

小飞鱼儿写文 2024-03-01 20:39:30

公元前262年,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爆发了一场大战,决定了秦赵两国的国运。

最终,赵国被秦国打败。

秦国通过多次战争,蚕食楚、韩、魏三国土地后,将扩张矛头指向赵国,在对上党地区进行争夺时,爆发了秦赵两国长平之战。

一开始,“尚能饭否”的赵军名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军将领王龁久攻不下。

于是秦国使出离间计,促使赵王用赵括取代了廉颇,秦国却秘密将白起派往长平。

而赵括在被赵王派上战场之前,可是赵国鼎鼎有名的军事理论家。

公元前260年,白起用计将赵括射杀,最终赵军被迫投降。

这便是成语“纸上谈兵”典故的由来。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创造了中国先秦战史上最大的一次歼灭战战例。

长平之战之前,尚有“战国之雄”一说。长平之战后,便形成了“六国皆弱、惟秦独强”的战略格局,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史记》记载,赵国在战争中损失了5万人,另有40万大军在钱粮耗尽的情况下向秦军投降。

秦军主帅白起认为“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下令“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将40万赵军全部坑杀,只留下240名年轻士兵回赵国报信。

由于坑杀士兵的行径太过残暴,白起被后世称为“人屠”。

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兵的具体方式和规模一直是历史讨论的话题。

传统说法中,这个数字达到40万,但实际数字可能会有所不同。

关于坑的大小,古代文献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尺寸描述,因此无法准确计算所需挖掘的坑的大小。

从考古发掘来看,长平战场附近已发现的尸骨坑有30多处,但每个坑中所含尸骨数量有限,全部加起来也远未达到40万的数量。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做个简单探讨:

♥历史记载:在较早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提及白起坑杀赵国降卒的事情,《史记》“坑杀赵兵40万”这一说法,可能有夸大的成分。

♥坑杀的方式:传统上认为的“坑杀”可能并非是将降卒活埋,而是先进行屠杀,然后再随意埋葬。因为

♥技术难度:如果真的要活埋40万人,从技术和物理角度来看,这将是一个极其庞大且难以实施的工程。

同时,40万战俘不太可能心甘情愿被活埋,而不进行任何反抗。

坑,楷书体为形声字。从土,表示掘土为坑;亢声,兼表义,亢有高的意思,表示坑底到坑面很高。本义:沟壑或地面凹陷处。

也就是说,“坑”这个字除了向下挖坑的意思外,本义是在土地向上叠加的意思。

也就说“坑杀赵兵40万”,除了挖坑活埋之外,还可以理解为将赵兵杀死在土地上叠高。

这样是不是就不用疑惑“到底得挖多大的坑,才能埋得下40万人?”

同理,《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羽诈坑秦卒三十万”,是不是也可以同样来理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