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毛骨悚然,细思极恐的正史记载?

童问娣 2021-10-06 17:21:09

汉武帝刘彻的上位之路,应该算得上是细思极恐的正史记载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汉武帝刘彻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位后颁行推恩令,改变了诸侯王坐大的局面,又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重用卫青等出身低微之人,大败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使大汉的威名遍于四海。

但根据正史记载,汉武帝刘彻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皇位继承人,当时皇太子是汉景帝的长子刘荣,不过,刘荣不仅被废,最终还落了个自尽而亡的结局,这才让汉武帝有了机会继承皇位。

从刘荣被废,再到刘彻成为太子,以及刘荣最后身亡,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史书中只用了寥寥数语,就将这一情节一笔带过。

要知道,一国的储君被废,可不是什么小事情,但为何史书中对此却如此敷衍呢?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抽丝剥茧,看一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刘荣是汉景帝的第一个儿子,他的生母是汉景帝的宠妃栗姬。

在《资治通鉴》里,对于刘荣的生平介绍得十分简单,只知道他在公元前153年被汉景帝立为皇太子,而后仅仅过了三年,也就是在公元前150年,便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那么,刘荣是为何被废除的呢?根据部分史料记载,是因为当时有大臣向汉景帝建议晋封刘荣的母亲栗姬为皇后,就因为这个事情,惹得汉景帝大怒,不仅杀了进言的大臣,并且还直接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坦白来讲,这个废除刘荣的理由着实有些牵强,当时刘荣已经是皇太子,根据古代母凭子贵的习俗,大臣们建议晋封栗姬为皇后并不过分。

进一步讲,哪怕是这个建议有些过分,汉景帝也不愿意晋封栗姬,处罚大臣情有可原,但也犯不着废除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吧,刘融这着实有些“躺枪”的嫌疑。

这还不算最让人迷惑的,更离奇的情节,发生在刘荣被废之后。

公元前148年,也就是刘荣被废的两年后,有人告发刘荣侵占祖宗庙地,并大肆修建宫殿,汉景帝就召其进京问话。

实际上,刘荣并没有侵占土地,因此他就在进京的途中,准备写一封书信来向汉景帝申诉自己的冤屈,谁知道,负责监督刘荣进京的中尉郅都,不仅不允许刘荣写信,还命令侍卫们不准给刘荣纸笔,最终刘荣在极度的忧惧之下,自尽而亡。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刘荣想给皇上写出自己的冤情,但郅都却不给他笔墨,魏其侯偷偷得让人把纸笔送给了刘荣,然后刘荣在写完后,就自杀了。

这里面有几个十分奇怪的点,让人十分疑惑。

一个曾经的太子,即便是被废了,但至少也是个亲王,况且,他还是皇帝的亲儿子,就因为占了一点土地,就被兴师问罪,这就让人十分奇怪。

即使是有罪,但这罪过至少在当时来说,并不是太大,但为何刘荣却最终自杀了呢?

当然,要是说汉景帝本着“皇子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来质问刘荣这也无可厚非,但最奇怪的是,一个小小的中尉郅都,却胆敢限制刘荣给自己父亲上书,他有什么权利来这样做?

在考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看这个中尉郅都是什么人,郅都的出生年月不详,最早的时候,他只是普通的侍从,但在汉景帝登基后,郅都升任中郎将,负责保护汉景帝的人身安全。

郅都对外的名声,一向是奉公尽职,时时刻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某次他陪同汉景帝前往上林苑,途中,汉景帝的一个妃子贾姬内急方便,结果正在方便过程中,一头野猪窜入厕所,汉景帝示意郅都救援,但郅都却不为所动。

最终,汉景帝急得自己拿着武器准备赶跑野猪,却又被郅都拦了下来,义正言辞地说,妃子少了一个再找一个就是,但皇帝陛下就有一个,怎么能把自己置于险地,不顾祖宗基业安危呢?汉景帝这才放弃救援行动。

这件事发生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对郅都的做法大加赞赏,赏赐了郅都黄金百两,而汉景帝也自此十分重用郅都。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郅都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这样一来,废太子刘荣的死,似乎就能解释得通了,是因为郅都秉公执法,查到了刘荣的“罪证”,这才让刘荣畏罪自杀。

初看似乎十分合理,但细细深究,却又不是这么回事。

刘荣不是阿猫阿狗,他可是皇帝的亲儿子,即使是郅都再铁面无私,但至少应该会给犯人一个申诉的权力,怎么会不允许他上书呢?

他没这个权力,但如果有人赋予他这个权力呢?

换而言之,如果有人提前给郅都打招呼,阻止刘荣上书,那么他自然不会给刘荣纸笔,同时,刘荣是否有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招呼的人,目的就是要刘荣死。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解释得通了,这就是为什么刘荣在得到纸笔,并写完申诉信后自杀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死路一条,自己有没有犯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不想让自己活。

那么,又是谁想让刘荣死呢?其实背后的元凶,正是刘荣的父亲汉景帝,换句话说,是汉景帝逼死了刘荣。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汉景帝曾经下过的两份人事安排就能看出来一二。

在刘荣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汉景帝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刘彻,封为胶东王,与此同时,安排郅都担任济南太守。

汉代的胶东,大致范围在烟台、威海一带,还包括如今的青岛部分区域,也就是说,距离济南并不远,汉景帝把郅都安排在这里,其用意就是为了辅佐刘彻。

为什么要辅佐刘彻呢?是因为汉景帝想立刘彻为太子。

早在汉景帝将刘彻封为胶东王时,他就已经有了立刘彻为太子的想法,而这个想法,说起来都要拜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所赐。

前文讲过,汉景帝最初立的是长子刘荣,册封诏令颁布后,刘嫖便找上了刘荣的生母栗姬,找她的目的,就是刘嫖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

不得不说,刘嫖真的是一个极其善于钻营的人,因为刘荣是皇太子,日后就是皇上,如果她的女儿嫁过去,那也就是未来的皇后,这样自己的富贵也就能持续保持。

但是,栗姬并没有答应这门亲事,原因是因为刘嫖常常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这就让栗姬十分担心自己失宠,因此也就对进献美女的刘嫖没什么好感。

既然没有好感,那么自然也就不会答应这门亲事,最终,刘嫖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

回去之后,刘嫖越想越气,但女儿的亲事还得继续,正在她为此焦虑的时候,汉景帝的另一个妃子王娡找上门来。

王娡即汉武帝刘彻的生母,此时,她刚生下刘彻没多久,在她听闻刘嫖在栗姬那里吃瘪后,就认为机会来了,因此,她就主动的找上刘嫖,承诺自己的儿子刘彻将来会娶刘嫖的女儿。

但有个条件,就是刘嫖要帮助自己,把刘彻推上太子之位。

在双方达成一致后,这个秘密的计划就展开了,刘嫖利用自己是汉景帝姐姐的身份,时不时地在汉景帝面前,说一些栗姬的坏话,一次两次并不明显,但次数多了,让汉景帝对栗姬的印象也就越来越差。

与此同时,刘嫖也不忘记故意说王娡的好,逐渐就让汉景帝对这个妃子加大了关注力度,久而久之,本着爱屋及乌的想法,再加上刘彻也确实聪明伶俐,汉景帝就对这对母子越发的宠爱起来。

而栗姬这边呢?由于日渐受到汉景帝的冷落,让她变得越来越脾气暴躁,某次汉景帝交代她,若是将来她成为皇太后,要善待其他妃子与她们的儿子,结果栗姬当场表示不会对她们善待,还出言不逊,顶撞了汉景帝一通。

这样一来,汉景帝对栗姬的印象越来越差,连带着对刘荣也看不顺眼,不过,即使在这个时候,汉景帝还没有改立太子的想法,真正促使他废除刘荣的,是来自刘彻母亲王娡的火上浇油。

前文提到,在公元前150年,有大臣向汉景帝进言,要封栗姬为皇后,其实这个进言的大臣,是受了王娡的暗中指使,她知道最近汉景帝对栗姬母子百般不耐烦,因此就借此机会,让汉景帝彻底对她们失去耐心。

结果也正如王娡所料,在大臣进言后,汉景帝勃然大怒,不仅处死了大臣,还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降为临江王。

这样的做法,算是汉景帝给栗姬的一个报复,也正因为如此,在刘荣被废之后,又通过刘嫖和王娡这对姑嫂的不断努力,刘彻被正式封为太子。

所以说,刘荣的被废,并非是无缘无故,而是事出有因,只不过,这前前后后,责任并非在于他,他只不过是成了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而在刘荣被废除之后,为什么又会被逼得自杀了呢?这就要说汉景帝的狠心了。

为了让刘彻的太子之位坐稳坐牢,也为了帮助他扫平这日后的威胁,汉景帝只得亲自出手,密令郅都协助办成此事,至于他如何让郅都同意并配合的,就不得而知了,想来也就是汉景帝利用郅都一心为国的信念,以国家稳定为由,让郅都就范的吧。

不然,即便是郅都再执法严苛,他也不敢不让刘荣给汉景帝写信,必然是早就被汉景帝授了意。

而刘荣之所以在写下申诉书后自杀,其实正是他知道了想要他死的人正是他的父亲,面对这一切,他灰心绝望之下,方才会留下遗书,自尽而亡。

在权力面前,哪里有什么亲情可言?君要臣死,臣是不得不死的啊。

而亲眼看着刘荣自尽的郅都,在刘荣死后,差一点被窦太后杀掉,毕竟刘荣是窦太后的大孙子,从小就深受窦太后喜爱,但汉景帝为了保护郅都,只是将他罢官还乡,随后又偷偷安排他担任雁门郡太守,但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还是露了马脚,郅都的走马上任最终还是被窦太后得知。

这次,窦太后说什么也要杀了郅都,而汉景帝却辩解郅都为忠臣,窦太后只说了一句话,汉景帝就闭上了嘴,任由窦太后将郅都处死。

而在刘荣自杀后,被葬在了蓝田,当时有成群的燕子衔着泥土往他的坟墓上填土,当地的百姓,无一不为这个无端被废,并最终自杀的皇太子感到悲哀,皆痛哭流涕的前来祭奠。

至此,正史中再也没有刘荣的相关记载,唯一留下的,就是短短的几行字,但在这几行字背后,却是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皇太子,也是一个最终含冤而死的年轻人。

总结一下,在很多正史记载里,有不少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可能是寥寥数语,也可能是短短几字,但这些轻描淡写,却有可能在背后是一个令人细思恐极,或者是极为惋惜的故事,就像刘荣,很少人会去深究他身上的故事,毕竟,他只是一个废太子,而他的弟弟刘彻,光芒也太过耀眼。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