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W君了解的情况:隐身飞机的战术意义主要在于提供了空中作战中的优势和战略灵活性。
首先是隐蔽性: 隐身飞机采用先进的技术减少了其在雷达和其他传感器上的探测概率。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接近敌方防空系统而不被发现,从而提高了其生存能力。
“隐身”其实是一句俗话,正确的军事术语叫做“低可探测性”,在二战初期人们就开始尝试用各种方法降低飞机的可见性。
例如一些战斗机在机腹部分涂成明亮的灰色,就是为了在高空飞行的时候不被地面上的敌人发现。同时另一些战斗机采用了深蓝色的背部,也是为了在掠海飞行的时候不被比它高的敌机发现。
后面的时间里也有各项研究都在试图找到一种让战斗机的可探测性变低的途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觉要让战斗机不容易发现,而且在雷达上也要战斗机不易于被发现。甚至还会对飞机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无线电电磁波信号、声音信号和红外线信号都做出限制。这些限制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标——隐身(低可探测性)。
隐身效果最优秀的F-117战斗机在海湾战争中出动了1300多个架次,摧毁了超过1600个有军事价值的目标,而F-117无一损失。这首先就归咎于F-117执行任务的隐蔽性。
正因为有这种隐蔽性,隐身飞机在突破敌方防线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重要的价值和极高的效率,一般的认为隐身飞机可以更容易地穿越敌方防线,执行突袭任务,对敌方基地、防空系统和其他战略目标进行打击,而不受到过多的反制。这也是为什么自从F-117之后,低可探测性成为现代战斗机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甚至“低可探测性”也成为目前评价各种军用飞行器的重要指标。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家的所耳熟能详的各种“隐身飞机”,就连我们的运-20也在保证运输和飞行的前提下不遗余力的在运用低可探测性技术。
仔细看运-20点喷口,你会发现有空气引流结构,在反推气动面内部还有明显的一层分隔层,这是为了导入冷空气冷却尾流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为了降低红外线可探测性。
飞机不容易被探测出来就可以让这些飞机在最后一刻才被敌人发现,无论是作战、侦查还是运输都更具备突然性。军事嘛最重要的就是出其不意。
因此,隐身飞机本身也就更具有战术灵活性: 隐身飞机可以更灵活地执行各种任务,包括侦察、打击地面目标、战术轰炸等。如果传统飞机在200公里之外就被敌人发现,隐身飞机在20公里外才被敌人发现,这180公里的飞行时间差就是相当致命的战术优势了。同时,如果一个雷达探测一架普通飞机有200米的探测距离,但探测一架隐身飞机则只有20公里的距离。这时候,隐身飞机就可以贴着雷达的探测探测范围之外飞行。
这时候会因为隐身特性,导致隐身飞机在雷达上不可察觉。在战场上隐身飞机就可以进入一些常规战机无法进入的区域。这也就是战术灵活性上的体现了。
同时,和常规飞机相比,隐身飞机是具有空中优势的,它在一定距离上可以发现常规战斗机,而常规战斗机则很难发现隐身飞机。这种打瞎子的方式就让隐身飞机有了在空战中的主动优势。在2015年四架F-35与四架F-16进行多次模拟空战,F-35凭借隐身优势,在超视距外进行攻击,F-16飞行员完全不知道F-35在任何方位,就直接被告知自己被击落。
在这次模拟空战中,F-35和F-16的战损比为0:16。已经足以证明隐身战机对传统战机的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