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乌克兰大量军工专家来华支援,现在他们怎么样了?

故事地球谈军事 2024-04-04 10:37:13

中国这几十年间军事技术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说离不开乌克兰的鼎力相助。30年前,当我国的双引工程刚刚拉开帷幕,一群来自乌克兰的军工专家就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带着满身的尖端技术,决心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光彩。如今30年过去了,他们过得如何?又为我国军工事业留下了怎样的传奇?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为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启动了双引工程,旨在引进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同时,也吸引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在这股春风的吹拂下,乌克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成为了来华支援的主力军。他们中不乏安255运输机的设计巨匠和乌克兰航母之父这样的行业翘楚。这些远道而来的专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助力我国军工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更为我国军工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然而,他们为何会选择背井离乡来到我国?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以金琴科·瓦列里彼得罗维奇为例,这位乌克兰著名动力工程师在苏联解体后,面临着失业和生活的双重困境。他不得不放弃自己钟爱的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出租车司机、清洁工等体力活,以维持生计。

然而这些工作并不能满足他对科研的热爱和追求。而此时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争夺人才资源,竞相抛出橄榄枝,吸引前苏联的专家学者们加入他们的队伍。金琴科的许多前同事,受到这些诱惑,纷纷心动,踏上了前往欧美各国的再就业之路。

然而,他们后来的发展却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原因在于,美英等国的科研体系与苏联时代的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在苏联科研体系中如鱼得水的科学家们,一旦踏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壤,便如同鱼儿离开了水,难以适应。更糟糕的是,那些以利益为重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旦发现这些科学家无法为他们带来预期的科研效益,便毫不犹豫地削减了之前承诺的待遇,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金琴科原本也有心去海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但当他亲眼目睹了前同事们在国外的不如意遭遇后,心中的决心开始动摇,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正当金琴科陷入迷茫和挣扎时,我国的双引工程为他提供了新的机遇,他看到了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求,于是他毅然决然的带着妻儿来到了我国,开始了新的科研生涯。

在我国,金琴科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重用,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军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已经成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反观回到自己国家的维克多·科瓦尔斯基,他是安255运输机的总设计师,他的晚年生活让人大跌眼镜。这是去年发生在乌克兰的一件事情,维克多在街上被人冤枉是一个骗子,竟然被打了,乌克兰治安也没有运输机设计师,一个国家功勋军工专家当街被人揍了,不禁令人唏嘘。

真是选择不同,待遇不同,金琴科选择来到中国显然做出了更明智的决定。当然,并不是所有来到我国的乌克兰专家都像金琴科一样顺利,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

30年来这些乌克兰专家们在我国的生活和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他们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光发热,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也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了我国科研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首过去,我们不仅为这些乌克兰专家的到来感到庆幸和自豪,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我国军工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国际友人能够加入到我国的科研事业中来,共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故事地球,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