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11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由美国和法国斡旋的停火协议,该协议于次日正式生效。这项为期60天的过渡性停火协议不仅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更揭示了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根据协议,以色列承诺在未来两个月内分阶段将其部队撤至“蓝线”以南,即联合国确认的临时边界。同时,将设立一个由美法主导的监督委员会,确保双方遵守停火条款。真主党则被要求拆除所有军事基础设施,停止武器生产和转移,并撤退至利塔尼河以北。此外,黎巴嫩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队将成为南部唯一合法的武装力量,任何武器交易都将受到黎巴嫩政府的严格监管。
表面上看,这份协议似乎是为了实现和平而设计的,但实际上,它更像是对真主党的一次重大削弱。真主党长期以来作为黎巴嫩境内最强大的非国家武装力量,一直坚决抵抗以色列。然而,此次协议要求真主党放弃其军事能力,撤出战略要地,无疑是对其实力的沉重打击。更为关键的是,黎巴嫩政府——这个在历史上对真主党持敌对态度、且被认为对以色列较为温和的政权——将接管南部地区。这种安排不仅可能削弱真主党的影响力,还可能导致黎巴嫩南部逐渐失去抵御以色列的能力。
利塔尼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条全长约140公里的河流不仅是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源,更是以色列长期觊觎的战略资源。以色列作为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控制利塔尼河将大大缓解其水危机。因此,以色列一直试图通过军事行动将真主党赶至利塔尼河以北,从而获得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如今,随着真主党被迫撤退,以色列就能彻底控制利塔尼河。
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的补充声明。他明确表示,一旦发现任何威胁以色列安全的情况,包括真主党获取新武器或重新武装,以色列保留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这一声明不仅显示了以色列的强势立场,也暗示了未来冲突可能再次爆发的风险。以色列在这场博弈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霸道行径毫无和平的诚意。
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解释了以色列接受停火的三大原因:应对伊朗威胁,重整以军部队,以及切断对手各条战线之间的联系,孤立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军事上的现实困境的确迫使以色列不得不寻求停火。经过一年多的高强度冲突,以军已经师老兵疲,特别是在冬季寒冷多雨的条件下,继续推进黎巴嫩境内的行动将付出巨大代价。尽管以军可以通过空袭削弱真主党的实力,但没有地面部队的深入打击,行动效果极为有限。事实证明,以色列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军事手段彻底摧毁真主党,长期的消耗战只会让以军陷入泥潭。因此,停火成为了以色列避免进一步损失的最佳选择。
然而,以色列接受停火远非表面那么简单,实际上还反映了以色列、美国、欧盟以及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更为重要的是,这份停火协议是由美国拜登政府和欧盟共同施压的结果。美国和欧洲希望通过这份协议来稳定中东局势,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拜登政府明确表示,如果以色列不接受停火,将停止武器供应。这对以色列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因为其储备的战争资源早已枯竭,尤其是在与哈马斯和真主党长时间的冲突之后。内塔尼亚胡别无选择,只能被迫接受停火协议。作为交换,美国初步批准了一项价值6.8亿美元的军售协议,确保以色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军事优势。
对于内塔尼亚胡而言,这份停火协议意味着他失去了通过军事行动彻底解决真主党问题,追求大胜的机会。原本,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这次冲突重创真主党,进而打击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政权。然而,拜登政府的干预使得这一计划落空。内塔尼亚胡只能转换策略,追求有限的胜利,即通过与伊朗爆发战争,将以色列的冲突转化为美国乃至北约的战争,来保证其政权延续。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是被迫接受的这份停火协议。
美国拜登政府和欧盟紧急推动的黎以停火协议,不仅是为了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更是各方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场精心布局。
而对于拜登政府来说,这份停火协议迫使内塔尼亚胡只能追求有限的胜利,为自己在与特朗普的谈判中增加了筹码。特朗普目前尚未上台,不愿被扣上“破坏中东和平”的帽子,尤其是他不敢公开反对以色列。因此特朗普也不得不接受这份协议。
而对于欧盟来说,这份停火协议不仅仅是出于对黎巴嫩利益的维护,更是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一次战略调整。欧盟目前在乌克兰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拜登政府不惜挑起更大的地缘冲突,试图通过中东局势的升级,迫使欧洲进一步卷入对抗俄罗斯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不得不采取行动,防止自己成为拜登的战略工具。为此,欧盟试图通过刺激内塔尼亚胡的小集团追求有限胜利,迫使特朗普在与拜登的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只有这样,拜登才可能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所收敛,从而为欧洲赢得更多的喘息空间。
对于欧美主导的这份停火协议,真主党领导人卡西姆表示,真主党“批准”了与以色列的停火协议,并将与黎巴嫩军队在高层进行协调,确保协议的执行。但他同时警告,如果以色列发动攻击,真主党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伊朗外交部也表达了对停火协议的欢迎,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显然也不愿意被扣上“破坏中东和平”的帽子。
伊朗深知内塔尼亚胡是被迫接受停火协议的,很可能会再次采取挑衅行动。对于内塔尼亚胡以及以色列内部极右翼势力来说,停火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内塔尼亚胡深知,如果不采取行动,他就无法在国内展示强硬立场,也无法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胜利。因此,挑起冲突几乎成为了他的唯一选择。对他而言,特朗普正式上台前是其挑起冲突寻求胜利的最终机会。一旦特朗普就任,美国的中东政策可能会发生重大调整,内塔尼亚胡恐怕不会再有机会如此自由的施展拳脚。
事实上,停火协议生效后不久,以色列便以发现“可疑活动”为由,空袭了黎巴嫩真主党设在南部的一处武器库,并朝“数名可疑人员”开火。黎巴嫩军方和真主党迅速作出回应,指责以色列多次违反协议,并称以军使用“各种武器”袭击黎巴嫩领土。以、黎都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伊朗在这场博弈中表现得相当谨慎。通过表态支持停火协议,伊朗巧妙地将球踢到了内塔尼亚胡的脚下,迫使以色列成为第一个打破停火协议的一方。这种策略不仅让伊朗占据了道德高地,也为未来的行动留下了回旋余地。
然而,以色列不可能自我封印。内塔尼亚胡明白,伊朗也在等待时机,因此他果断行动,再次袭击黎巴嫩和加沙,试图激怒伊朗。以色列的逻辑是:如果你伊朗可以忍,那你就等于坐视真主党和哈马斯被削弱;如果你不能忍,那么就会被迫采取行动,从而破坏停火协议。这种“你先动手”的心理战,使得双方都在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
内塔尼亚胡最终目的还是彻底解决黎巴嫩真主党,这样对以色列的损失是最小的。
然而,拜登肯定不会就此坐视不理,任凭内塔尼亚胡获取大胜。他的策略是对普京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试图给特朗普制造烂摊子,迫使俄罗斯介入中东局势。因此,拜登对普京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如果普京依然保持观望态度,拜登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施压,甚至不惜动用更为激进的手段。在特朗普上任前,拜登仍然握有充分的权力,他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例如将核武器引入乌克兰,以此加大对俄罗斯的战略压力。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俄罗斯和伊朗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整个中东地区而言,这份停火协议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相反,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以及以军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都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停火协议更像是一个中场休息,而非持久的解决方案。未来50多天将是各方角力的关键时期,任何一方的举动都可能打破脆弱的平衡,引发新一轮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