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划故事之天津(五):天津崛起之路(中)

海河城市天际线 2024-06-19 10:11:56

上文中提到了,金元时期运河改道,使天津取代河间成为中原往来京城的交通枢纽;而金元时期朝廷定鼎燕京、畅通运河所带来的,除了交通要道的变化,还带来了阻断沧州地区河流河道的结果,使天津取代沧州成为渤海沿岸盐业的新生产中心。

而在日后的岁月中,天津还将凭借其毗邻京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战胜自然条件优越的秦皇岛,崭露头角成为北方耀眼的港口明珠。

渤海西岸盐业生产中心的转移

盐业历来是国之重器。盐,这一看似平凡的调味品,实则承载着厚重的经济、政治与军事价值。因此,凡能孕育盐晶之地,皆会化作繁华的经济枢纽,熠熠生辉于中华大地之上。

渤海湾海边的滩涂,虽然不利于海港的建设,但却既有利于盐业生产。而沧州地区自古就是我国渤海西岸海盐的生产中心,“州控水陆之冲,绾海王之利,江、淮贡赋由此达焉,燕、赵鱼盐由此给焉 ”,因而也自然成为了渤海西岸的经济和行政中心,汉朝开始就在此设立了勃海郡。

沧州州城所在的长芦镇,更是成为了盐业的代名词。明朝开国之初,就在此设立了长芦盐运司,管理整个渤海西岸地区的盐业。

然而元朝运河的改道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元代开惠民河 ,此邦横河皆纵断之 ,柳河之塞在长芦之截地,于是南场运路断绝 。”沧州地区河道的阻断带来的是运路的不畅,运路的不畅必然也带了生产的萧条。

“南场盐业大衰 ,灶户皆归籍改业 ,不惟滩荒灶废 ,并灶课亦多无从追呼 。”而伴随着沧州地区盐业的萧条,则是盐业生产中心的北移,天津地区凭借九河下梢的交通优势在明朝以后盐业的愈加繁荣。终于在清朝康熙十六年,朝廷把长芦盐运司由沧州移至天津。

经济重心的转移也必然会带来行政地位的提升:雍正三年(1725)三月,改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二月,天津的行政建置从州一级上升为府一级。自古以来的偏僻退海之地首次成为了畿辅首邑,而曾经的渤海第一郡沧州则成了天津下属的散州(相当于现在县级市)。

天津是沧州的新城区?

我们看清朝的天津府与汉朝勃海郡的版图,简直是如出一辙:都是北到海河,南到齐北界,只是行政中心由沧州转移到了天津。

这么看天津和沧州某种程度比较相似于正定和石家庄的关系,说天津是沧州的新城区也不为过。正太铁路的修建造成了太行山东侧地区行政中心的转移,金代运河改道走海河三岔河口和元代大运河的南北畅通则造就了渤海西岸地区行政中心的转移。

当然,正定和石家庄只隔着一条河,天津和沧州则隔着一百公里:石家庄的崛起必然导致正定只能作为前者的附庸,而沧州则保留着重新独立发展的希望。

终于到了20世纪,天津直辖从河北独立了出去。而沧州则利用津浦铁路沿线,省会出海口的优势,吞并了自己两千年的老邻居河间,重新成为了河北的地级行政中心。

海水不深的天津为啥成了大港口

清末时期,洋人的坚船利炮无情地撕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海防线。1860年,清政府无奈地在英法列强的威逼下,接连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将北起营口南至海口的众多沿海城市逐一开放为通商口岸,任由列强肆意践踏这片古老土地的尊严。

当时渤海湾沿岸,已有的最发达的城市当属天津。但清朝时代的天津,仍然属于典型的运河城市,并不一定能够把优势带进海洋时代。

渤海湾沿线都是黄河冲出来的淤泥质海岸,因此在进入了海洋时代后,无论是天津还是沧州港口条件都算不上优越。而拥有最好港口条件的城市当属燕山脚下的秦皇岛莫属。秦皇岛依山傍海,港口水深,冬天海水不冻,夏无酷暑,极相似于青岛大连;相反天津沿海不但是淤泥质海滩,而且冬天海水封冻,论港口条件远比不上秦皇岛。

渤海湾开埠港口的选择,基本上就是二选一:一边是具有海洋优势的、气候优势秦皇岛,另一个是已经开发、具有内河航运优势的天津。

经过讨论研究,英国人最终选择了紧邻首都的天津作为开埠城市。美国公使列维廉的话语足以代表当时西方人的想法:“一旦开放天津,除了给欧洲列强一个足以威胁京城的基地以外,天津还将成为一个阴谋的巢穴。"也就是说,与单纯具有经济作用的其他开埠城市不同,天津的开埠一开始就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这样的定义也将在今后一直左右着天津的城市命运。

开埠之后的天津发展极其迅速。清末,天津实际上起到了“陪都”的作用。很多清廷新引进的洋务,因为北京的保守势力太强大,不适合放在北京又不想离北京太远的,都放在了天津。这里有全国第一家电报局天津电报局;第一所矿务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天津机器局;北洋西医堂;天津邮政局;北洋武备学堂;国立北洋大学;天津水师学堂等等,从政务、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天津都创造了全国第一。(未完待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