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三宣六慰

卢克文工作室 2024-08-26 19:30:50

中国是一个拥有极大地形优势的国家,优势大到周边所有的民族,打破头都要往这里挤。

形成地形优势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黄河,另一个是长江。

这两条江河最大的特点,是从西到东,带着各自的支流,贯穿了中国大半可耕国土。

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种“从西到东,贯穿大半可耕国土”的天然江河,欧洲没有、印度没有、伊朗没有、俄罗斯没有,只有巴西有东西向亚马逊河,但流经的都是原始雨林区,根本没啥经济效益,大国里头,只有美国南北向的密西西比河串连起了全国。

全球只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串连范围跟长江差不多

但密西西比河水量小、含沙量大,其通航里程只有2.6万千米,远低于长江的6.5万千米;长江落差大,水能资源高达2亿千瓦,密西西比河则只有4900万千瓦;最重要的是出海口,长江出海口直面太平洋,密西西比河出海口在墨西哥湾,去亚洲要走巴拿马运河,去欧洲要在佛罗里达兜个大圈子,成本太高不值得大量投资。

所以长江中下游沿线城市,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沿线城市,反而是美国贫穷落后的地区。

在古代时,只有尼罗河可与黄河一战,到了当代,长江则是全世界最宝贵、独一无二的一条河流,没有之一。

中国这两条大江大河,就是中华文明的地理基石,是中华区域自动形成大一统的基础条件。

在唐朝结束前,河南河北的气温,跟今天江浙地区差不多,河南河北就是那时的江南,那时的江浙热得像今天的广东海南,四川都热到能种荔枝,所以中国的开发是先北方后南方。

除了天气原因,在北方没有陷入长期战乱、且铁器农具没有普及之前,黄河流域因为土质比长江流域松软,开发更为便利,因此中国最先依赖的河流是黄河,最早占优的便是黄河文明。

铁器农具出现前,中国人耕地用的是石头、木头、青铜制作的耒(lěi)、耜(sì)、铫(yáo),这三个就是远古版的叉、铧、锄头,专门用来收拾土地,所以《管子·海王篇》里说: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

农民们拿着这些远古版农具,弯着腰在农田里忙活,种植粟(小米)、黍(黄米)、稻、豆。

后来铁器从春秋晚期出现,战国开始普及,农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长江沿岸土地,拎着手里头的铁锄跃跃欲试。

农民们这时候手头有了镢、锄、镐、锹,装备越来越专业,很想试试手里的火力。

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开始打成一团,老百姓牵牛抱儿逃到了江南,也就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进入开发阶段,到唐朝时,江南走向一线,南宋时,江南已经是全国最富。

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色秀丽的江南,三国前跟罗马时的法国差不多,到处是湖泊、沼泽、滩涂、森林,是经过一代代人两百多年的耕耘,才有了日后的锦绣之地。

2023年我在浙江湖州走访时,当地人带我去参观太湖溇港圩田,才知道太湖周边的良田,以前就是一片片滩涂,是北方老百姓两晋时逃到太湖,为了获得更多田地,发明了“竹木围篱透水”的沟渠技术,历经几百年治理,才将太湖变成人间天堂。

是农业与水利的共同进步、人口因战乱迁徙、唐朝后全国天气变冷,南方不再热得让人抓狂,才让江南越来越富。

中华文明的重心,粗放点说是从黄河流域转向了长江流域,但细细看,长江只是上游的四川和下游的江南过上了好日子,唐宋时期的湖南湖北,这么一大片区域,还被认为是荒蛮之地。

四川是很奇特的一个省,它虽然身处内陆深处,但没有黄河平原的干旱,也没有江浙广东的水患,更没有东北平原的霜冻,但四川资源在全国又算不上顶级,只是守成之地、偏霸之资,稳定而难进取,因此在中国常属于二线重镇,是工业备份地、是农业粮仓所。

而那些不在长江流域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那是蛮上加蛮,荒上加荒,苏东坡流放到海南岛时,好歹是个公务员,也只能日日吃芋头喝白水,住着四处漏雨的茅草屋,常常看见成批的白蚁死在自己床柱上。

如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在古代都过得这么苦,那贵州、云南、西藏,以前这日子可怎么过?

好歹湖北湖南就在长江边上,支流两省两蹿,广东广西属珠江水系,三十公里的灵渠就能打通两省与长江的交流,青海、贵州、云南、西藏四省,是青藏高原、是横断山脉,地形图看起来都张牙舞爪,给人强烈的生存压迫感。

图源未知,百度来的

在古代,远行都必须依靠水运,离开长江黄河的支流区域,经济上意味着孤苦无依,军事上意味着自成一系,青海、贵州、云南、西藏这些省份,纳入中华文明大家族的版图,就要比长江黄河支流区域,要慢得多得多。

云南成为稳定的中华文明的一份子,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久。

云南以前是一个独立王国,西汉时汉军第一次将云南纳入中华版图,汉武帝死后云南便陷入混乱,直到诸葛亮七擒孟获才重新收复云南,诸葛亮死后云南再次叛乱,脱离中央控制,唐代时这里是南诏国,11-13世纪这里是段誉同志的大理国,忽必烈灭大理后云南归入元朝,勉强第三次并入中华圈。

云南的山里汉子一直不太服气,元末时天下大乱,云南再次自立,朱元璋赶跑蒙古人后,派24万大军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进攻云南,第二年收复全境。

朱元璋深知要让云南归附中央,必须下狠辣手段,因此下令销毁云南所有历史文献档案,禁止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同时派大批儒士到当地推广汉语汉字,彻底抹平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记忆,并向云南大量移民。

三十年后,云南才终于洗去白蛮影响,之后又历经明朝几代皇帝治理,云南才彻底融入中华文化圈。

也就是说,云南这个家乡宝,完全融入大家庭,其实是明朝开始的事,也就七百年时间,没有大家模糊记忆中那么久远。

其实贵州建制时间更晚,是1413年(永乐十一年),朱棣才找了个机会,在思州、思南改土归流,建立八府及贵州宣慰司和贵州布政使司。

云贵难以控制,就是横断山脉直接造成的影响,没有长江黄河的支流,叠加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很难从经济到行政完成统一,朝廷派下来的人一转头,下面的人操起刀子就给你一刀。

我们当代人没有地理隔绝的概念,是因为有了飞机和高铁,这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才多少年?地理隔绝对人的影响极大,远超当代空调房里现代人的想象。

你如果不懂这个概念,建议你跑去川西某个景点爬爬山,体验四五个小时就够了,让你知道高海拔下的缺水、缺氧、烈日、疲劳、寒冷叠加的绝望感,我前几天爬山时一只手臂没做好防晒,回来几天手臂那块都红得跟下了油锅的虾一样,皮肤皱巴巴的看起来像提前衰老了十年。

我这不过是几小时的体验,受不了可以开车回城,古代人靠两条腿背着干粮,从黄河长江流域跑这来,要在这种地方打仗生活,要完成对这里的征服,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明朝时河湟宣慰司向朱元璋称臣,朱元璋派去的军队,卫所只到达河湟地区,也就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接壤处,西宁海东这一片,无法再深入青藏高原。明朝名义上统治西藏,但实际并没有在西藏设立行政机构,就是西藏高原那可怕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元清时对西藏的控制比明朝略好,但西藏地区能彻底控制,还得多亏了青藏铁路,交通到了,军事、教育、医疗、商贸、文化、行政才有保证。

修青藏铁路一共牺牲了179人,伤633人,正是这些筑路工人的无条件付出,才让中华文明的星火,稳定点燃了一个区域。

中华文明从黄河流域起家,到长江流域兴盛,以这两大流域为基本盘,之后向四方扩散,花了上千年时间,陆续稳定了东北、青藏、云贵、新疆,使每一个省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当大中国区域形成后,非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每一个省份,也都成为我们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新疆负责镇守欧亚大陆通道、西藏负责镇守整个南亚、东北三省负责镇守大农业与大重工、福建负责镇守妈祖、内蒙古负责镇守北亚。

而云南和广西,负责向整个东南亚前倾辐射。

那里是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是我们过去生产力巅峰时,向南能到达的最远区域。

1382年,在朱元璋手下大将还最能打的时候,大明在云南设置了南甸、干崖两个宣抚司,麓川、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使司。

经六十年变迁,中间各种反复,宣德年间,还定有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分别由土司刀氏、傣族刀氏、傣族多氏统治。

这三个宣抚司称为三宣,从四品,分设在云南梁河、盈江、陇川瑞丽三地。

另还剩有六个,由世袭土司担任的从三品宣慰司,分别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六个宣慰司分别管理着今天的缅甸北、东、中部,西双版纳、泰国北部、老挝北部。

大明名义上管理三宣六慰,给宣抚使和宣慰使颁发金字红牌,作为朝廷信物,新皇帝上任和土司换代,都要重新下发金字红牌,确立上下级关系。

不过实际上也只比管理西藏强一丢丢,这些土司都是独立小国,三宣六慰有些都自称国王。

明宣宗放弃安南后,嘉靖时三宣六慰就不太听大明号令,开始相互兼并,老挝宣慰司独立,八百大甸被暹罗吞并,木邦和孟养被缅甸吞并,大明在一旁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任由事情发生。

清廷灭明后,前期对西南这种贫苦之地没啥兴趣,到乾隆时曾花十年四征缅甸,耗银1.5亿两,也没讨着什么好处,只收复了木邦、孟养、蛮莫等土司地区。

1852年英国入侵缅甸时攻入木邦,1897年英国与清政府签《中央续议缅甸条约》,木邦又被划入英属缅甸,从此以后这里的汉族就称为果敢族,也就是今天缅甸果敢族的由来。

上面提到,大明放弃安南后,三宣六慰就不怎么听话了,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大明对安南和三宣六慰的控制,就是古代中华文明,能到达的最远处。

中国在秦朝时将越南北部打服,纳入象郡,汉唐时收越南全境,分别叫交趾和安南都护府,安史之乱后中华国力大衰,越南就没人管了,内部也各种混乱。

北宋成立前两年,即968年,丁部领平定越南十二个诸侯,第一次使用“越”这个国号,算是现在越南的开端。

之后大宋忙着跟北方三大野族暴打,就更没人管越南这边的事了。

从宋到清,越南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藩属国身份存在,明朝永乐年间,越南被张辅平定,实际统治过20年,但因为越南此时已经立国好几百年,逐渐有了国家认同,视大明为侵略者,不断发生暴动。

明宣宗朱瞻基时,因考虑到国家要集中财力军力对付北方游牧,在击败叛军后决定来一次体面的撤退,裁撤了交趾,1428年承认安南独立,不过仍属藩属关系,大明对越南的实际统治,也就这20年。

1802年越南进入阮福映的阮朝,请嘉庆帝批准改国号为“南越”,嘉庆查了下历史,发现南越古代包括广东广西,就赐名“越南”,这个名字就用到现在。

中国对三宣六慰和安南的统治,实际都败于地理。

我第一次深入贵州山区时,就感觉这要是在古代,根本没办法执行大国的基层治理。

因为不同的人分散在不同的山区,每一片山区就会形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生活习惯,相当于很碎小的一个个小王国,对外人充满排斥。

而治理这些小王国成本极高,去一片山区收税和判案,走路都要十几天,腿都走断了地儿还没到,行政效率极低,细节管理上,财报全是亏损。

最后只能把一片地方承包给一个土司,让土司全权负责税收、司法、治安,但土司必须听中央的话,不听话就敲打他们。

我们能控制贵州,是因为它旁边就是湖南四川,离中华核心区近,容易调集军队粮草,贵州要是搬到缅甸,我们拿贵州也没办法。

图源未知

大家看上图中南半岛的地形图,这里是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边界,北部山川就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整个半岛北高南低,那加、若开、登劳、他念他翁、比劳克东和长山山脉都呈南北向并驾齐驱,把北部割裂得一条条的,河流也跟着南北走向,使中南半岛到处是深谷高山,激流湍河。

因为山脉的作用,造成了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其领土大都像越南那样,呈南北长条状。

中国要进攻中南半岛,就必须要穿越极度炎热的雨林区,这里降雨频繁、毒蚊子黑压压乱飞、山蚂蟥又大又粗,部队在这种环境下行军容易脱水,更容易得疟疾打摆子打死。

古代征云南及中南半岛,士兵大量死于瘴气,这个瘴气就是蚊子群,黑压压飞起来像一团黑气,蚊子叮人很容易传染疟疾,古人不懂这个,就叫中了瘴毒。

马援征中南半岛,“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就是得了疟疾死亡率40-50%。

诸葛亮七擒孟获期间,“瘴气密布,触之及死”。

唐朝打南诏国时,七万大军“十之七八死于瘴气和饥饿”(饥饿就是地形影响了后勤)。

直到1820年法国人发明了奎宁,才找到了对付疟疾的方法,饶是这般,1960年代美军打越南,还是因为疟疾减员十万人。

在中南半岛开垦土地,也比黄河长江流域要艰难许多,草木生长茂盛,树根深入地底,雨量太大使土地失肥,在没有化肥的前提下,古代中南半岛粮食产量,远不如黄河长江流域。

所以中南半岛有些地方真不是人待的,文明会先出自黄河和长江,自有它的道理。

古代中国的军事威胁,通常都来自北方,中南半岛的小国没有进攻能力,但长期损耗能力很强,所以中国最后都只能撤出中南半岛,专注国力对付北方侵略者。

这也是自唐以后,中南半岛越来越难吸收进中华文明圈的根本原因。

当时间进入到当代后,富有野心的越南,一直很想统一整个中南半岛。

越南在吴朝时,仅有现在领土的三分之一,之后越南连续打败占婆、高棉,形成今天的版图框架,正准备与泰国争霸半岛,法国人拎着枪跑过来暴打越南,1893年将越南、老挝、柬埔寨合为法属印度支那,打断了越南的争霸计划。

越南二战后在中国帮助下,摆脱了法国殖民统治,但中苏反目后越南投靠苏联,霸心复起,准备吞并柬埔寨,但被中国发现企图,逼越南把柬埔寨又吐了出来。

我小时候看到越南1978年灭波尔布特政权,中国后来又把越南赶走,有点想不明白,因为波尔布特的名声实在太差了,我们是不是在帮坏人啊?

后来才明白,中国当时赶走越南,是在阻止越南称霸中南半岛,越南1978年11月跟苏联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已想借苏联的力量吞下整个中南半岛。

波尔布特确实很差,但柬埔寨还有西哈努克,怎么也轮不着越南来统治柬埔寨。

越南要是真的统一中南半岛,会对中国形成巨大威胁,所以要在其萌芽状态时打掉。

恰好我们当时需要跟美国搞好关系,在各种原因驱使下,中国1979年击碎了越南的称霸计划。

时至今日,越南还是有着先吞中南半岛,再定东南亚的欲望,所以越南在参与中国一带一路时,总是含含糊糊,因为越南害怕一旦深入连接中国的经济规划,他们的经济上限会被压低,必须跟着中国一起出经济牌,所以常常跟中美同时谈条件,企图制衡中国对他们的影响。

2021年我写过一篇《王道与霸道》,详细介绍了泛亚铁路计划,时至今日,越南那条东线还是没有动工,可见越南着实不想完全融入中国经济,还是有他们自己的野心。

中国在经济和基建上,也会走先定中南半岛,再连接整个东南亚的思路,于是跟越南处处都有冲突。

古代时中国试图用武力控制中南半岛,在地形压迫下,三宣六慰制并没有成功,现在时代变了,地形问题不是大问题,搞经济也比搞武力有效得多,所以中国也换了一种思路,要完成新经济版的三宣六慰。

面对越南迟迟不肯点头,才有了2021年的昆万铁路和2024年的扶南运河。

不管越南你想不想玩,我们先把东盟大交通网络搞起来,能搞一些是一些,你来,大家一起发财,你不来,我们绕着你走。

许多人认为,柬埔寨扶南运河是钳制越南的,但其实还可以这样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想落子泛亚铁路,扶南运河的建设,只是在催促越南,做个关于泛亚铁路东线建设的决定。

东南亚这块区域,迟早、也必须成为中国的后花园。

前面说新疆镇守欧亚大陆通道、西藏镇守南亚、东北三省镇守大农业与大重工、福建镇守妈祖、内蒙古负责镇守北亚,其实,东南亚也是扼制印度的桥头堡。

印度跟中国,古代时同时影响东南亚,古代印度陆路挨着缅甸,公元1-2世纪走海上到达东南亚时,东南亚还处于石器时代,印度文明要先进得多,东南亚只能被动接受印度文明的影响。

8世纪的婆罗浮屠和12世纪的吴哥建筑群,都受过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对东南亚的影响在15世纪才停止,西方殖民者进入东南亚后,印度人的影响彻底清空。

但在西方殖民者退回老家,中印相继崛起的背景下,中印两国的文化会同时向邻近的东南亚外溢,这时候中国必须抢先控制中南半岛,因为中国一旦放弃,印度肯定会在后面五十年控制中南半岛。

长远来看,中印两国对东南亚的争夺不可避免,未雨绸缪,中国应当在领先印度时,早先布局整个东南亚,为子孙后代多谋一些福利。

过去因为生产力落后,中原无法战胜中南半岛的恶劣地形,致使长江黄河文明到云贵就基本结束,到三宣六慰就拉到了极限。

现在生产力已足够克服地理上的困难,中华文明翻越雨林,先影响到中南半岛再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在物质上已经没啥问题。

但因为中南半岛上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六国(新加坡不算),各有各的烂账,以致于中华文明已经达到能提升中南半岛交通、经济、军事安全的高度,但中南半岛还因为战乱或野心迟迟不敢落子。

中国也改变了古代以武力征服的思路,改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的新路线,但中南半岛还在观察犹豫,所以中国只能先从昆万铁路和扶南运河逐步推进,以示诚意。

中国对东南亚的经营,必先从中南半岛开始,菲律宾和印尼还在一旁等案例出来,才会决定投不投。

收拾复杂的中南半岛,是中华民族继明朝后,重新向外蔓延文明的第一步,十分考验我们的政治智慧。

好在对中南半岛的细心经营,还是在缓步前进的,是看得见成果的。

中华民族重新兴盛,必有一条定东南亚、收台湾、降日韩、控中亚、连欧俄、经略西亚的大路线。

而在这条宏大的政治路线图上,中南半岛只是其中的一小步,我们不克服中南半岛,谈什么人类大同?

道路还十分漫长,好在我们已经出发。

这世上有很多河流,都决定了他们国家的兴盛。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恒河、莱茵河、密西西比河都为创造伟大的文明,做出过极高的贡献。

但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同时拥有黄河和长江这么重要的两条大江大河,也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长江这样,几千年整体上不衰败,连续不断地哺育出优质文明。

当这项文明足够优质时,就会向外不断延伸传递,为周边更多的人类族群,提供更优质的物质与精神产品。

一旦地理困境得以征服,真正先进文明的拓展,是难以阻挡的。

比起掠夺与征服的野蛮文明路线,共同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富裕,和平以待,才是人类发展的真正康庄大道。

在走上大道之前,先让我们重回经济版的三宣六慰,在中南半岛,给全人类打个样,告诉一些强盗和土匪,不称霸又追求共同发展的优质文明,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22 阅读:1799
评论列表
  • 2024-08-26 20:46

    有深度[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8-26 23:37

    [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8-27 16:51

    孔子学院走的太急太快,缺少以退为进的勇气,缺少和当地文化融合的底气,缺少了润物细无声的人气。在中南半岛的发展,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都要吸取孔子学院的教训。

    惆怅出长安 回复:
    孔子学院太理想化,太高端,太形式化,太注重展示。
  • 2024-08-27 16:02

    镇守妈祖[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