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之鸟礁,是一块位于日本本土以南约1740公里的小礁石,在涨潮时几乎完全被海水淹没,按理无法被认定为岛屿。然而,日本却在这块礁石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修建防波堤、灯塔、气象站等设施,企图使其符合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岛屿标准,从而扩展自己的专属经济区。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希望掌控约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利用周边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同时监控重要的航道。
2008年,日本正式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提出要求,欲将冲之鸟礁作为岛屿,并扩大其专属经济区。此举引发了中国和韩国的强烈反应。中国在学术和外交领域展开反击,指出冲之鸟礁的自然状态不符合岛屿的定义。2009年2月6日,中国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反对文件。
然而,日本并未因此放弃,反而通过新立法增强了对冲之鸟礁的控制。2010年,日本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为其填海造岛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2012年,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部分批准了日本的要求,允许其在冲之鸟礁北部海域扩展经济区,令日本的野心逐渐膨胀。
面对日本的强硬态度,中国并未直接对抗,而是采取了更为巧妙的“阳谋”。2013年,中国开始在南海大规模展开填海造岛行动。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天鲸号,每小时可抽取6000立方米砂石,中国迅速将一系列原本只是退潮露出的礁石,成功改造成小岛。这一行动不仅改变了南海的战略格局,还提升了中国的实际控制力。
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岛行动虽然遭遇美国、日本等国的强烈反对,但中国坚持自己的立场,强调这一行动是为了改善驻守条件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这一系列行动,中国不仅增强了南海的战略地位,还在国际法上通过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权利辩护。
这一战略为中国赢得了实质性的控制权,也为国际海洋法的实践增添了新的案例。相比之下,日本通过冲之鸟礁进行的填海工程进展缓慢,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但始终未能完全实现其扩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