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东被活捉后,向谭友林跪地求饶:只要不杀,我帮你们喂猪都行

豁达看历史 2024-11-06 07:00:34

1946年深秋,黑龙江合江省四道河子山区,一场围捕恶名昭著的土匪头目谢文东的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位曾在合江地区称王称霸的"四大旗杆"之首,从日伪政权的马前卒到国民党的急先锋,一路作恶多端。然而,在359旅副旅长谭友林的巧妙设伏下,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土匪头子最终在一座偏僻的土地庙前被擒获。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曾让合江百姓闻风丧胆的狠角色,在谭友林面前却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跪地痛哭,甘愿为不死而去喂猪。最终,在1946年2月3日,谢文东在黑龙江勃利县被公审处决,为其罄竹难书的罪行画上了句点。

乱世土匪 祸害一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曙光。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却暗中布局,派遣大批特务潜入东北三省。

国民党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他们要借助收编土匪武装的方式,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抢夺胜利果实。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警惕,毛主席随即作出决策,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精干力量北上,剿灭这些为虎作伥的土匪武装。

在这支北上干部队伍中,有一位年仅29岁的年轻指挥官谭友林。他被陈云同志指派到松江军区哈北分区,担任司令员一职。不久后,哈北军分区与359旅合并,谭友林被任命为该旅副旅长。

就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一个叫谢文东的土匪头目正在兴风作浪。此人是合江地区"四大旗杆"之首,手下人马众多,占据着最大的地盘,拥有最强的火力。在抗战时期,谢文东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投靠日本人充当走狗。

1946年8月15日,佳木斯民主政府正在举行一场公审大会,审判7名日伪罪犯。就在这庄严的审判即将宣判之际,隐藏在人群中的土匪分子突然发难。他们朝主席台疯狂扫射,导致多名解放军战士和群众受伤。

这场血腥事件激怒了中共合江军区司令员贺晋年。他立即下达了铁令,要求部队务必铲除合江境内的所有土匪势力。在合江,除了谢文东外,还有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三大土匪头目,他们被当地百姓统称为"四大旗杆"。

这些土匪头目中,谢文东的实力最为强大。此人善于见风使舵,日本投降后立即倒戈,接受了国民党的收编。他摇身一变,又成了蒋介石在东北的一员急先锋。

在合江这片土地上,老百姓深受这些土匪的欺压。每到夜幕降临,村民们就提心吊胆,生怕土匪们半夜破门抢劫。谢文东的匪帮更是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为了彻底根除这一祸害,1946年9月,中共合江军区专门成立了剿匪指挥部。贺晋年担任总指挥,谭友林为副总指挥。他们决心要把这些为害一方的土匪彻底铲除,还合江百姓一个安宁太平。

追歼谢匪 智谋巧设局

贺晋年和谭友林在佳木斯召开了一场关键的剿匪军事会议,针对土匪们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会议决定采用"钉子"和"楔子"式的战术,瞄准土匪的薄弱环节,重点打击势力最大的谢文东匪帮。

谭友林按照战前部署,从九月下旬开始带领部队展开围剿行动。解放军战士们沿着山路布防,把各个出山的通道严密封锁。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谢文东只能带着残部退入深山老林。

深山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谢文东的匪帮断了补给来源,连基本的衣食都成了问题。匪徒们只能靠着杀马充饥,士气越来越低落。不少匪徒看到形势不妙,纷纷选择了投降自首。

为了获取谢文东的行踪,解放军在各个要道设立了岗哨,严密监视着山中的动静。一天,一位解放军侦查员带着一个投诚的土匪来到谭友林面前,报告了谢文东的最新动向。

谭友林根据情报分析研判,很快锁定了谢文东藏身的位置——四道洞子。这个地方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土匪们最理想的藏身之处。

部队立即向四道洞子挺进,开展地毯式搜索。在搜山过程中,一名解放军战士抓获了一个形迹可疑的土匪。经过审问,这个土匪是谢文东派下山的侦查员。

这名被俘的侦查员交代,谢文东正在策划一次行动,准备带领匪徒下山抢粮,然后偷渡牡丹江逃往刁翎。这个情报为谭友林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谭友林决定设下一个圈套,在四道河子和五道河子之间的村落布置伏击点。解放军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在预定地点构筑了严密的防线。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谢文东果然按照侦查员所说的计划行动了。他带着几百名土匪,趁着夜色掩护下山抢粮。当土匪们全部进入伏击圈后,解放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

这场伏击战打得十分成功,共歼灭了大批土匪,活捉了两百多人。但谢文东本人却趁乱带着五个亲信逃入了深山。这五个人中包括他的大儿子、部下老金、老杨、马夫,以及他儿子的马弁汤二虎。

深山中的处境更加艰难,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汤二虎看到大势已去,向谢文东提出要投降。谢文东为了稳住这个心生二意的部下,假意同意让他先去投诚。

谢文东让汤二虎第二天带马来接应,但等汤二虎带着解放军赶到约定地点时,谢文东早已带着其他人逃之夭夭。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谭友林耳中,他立即调动部队在周边地区展开地毯式搜索。

在搜索过程中,解放军遇到了一位进山采蘑菇的老人。这位老人告诉战士们,在四道河子二里处的土地庙附近,看到有人生火做饭。部队根据线索摸了过去,成功包围了这座偏僻的土地庙。

昔日枭雄 今朝送命时

解放军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土地庙,透过晨雾看到一个令人意外的场景。一个体型肥胖的男子正跪在土地庙前磕头祈祷,在他身边还有两个人正用茶缸煮饭。

战士们端起枪,厉声喝令他们举手投降。这三个人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解放军,慌乱之中纷纷举起了双手。359旅的一位副连长走上前去,仔细打量着这个跪在地上的胖子。

经过初步辨认,这个狼狈不堪的胖子极有可能就是匪首谢文东。战士们立即将他们押解回359旅指挥部。一路上,这个胖子低着头,双腿发抖,与传说中那个嚣张跋扈的土匪头子判若两人。

在指挥部,谭友林拿出了谢文东的照片,仔细比对。从体貌特征到面部细节,处处印证这个在土地庙前被抓获的胖子就是合江一带赫赫有名的土匪头目谢文东。

为了进行详细审讯,谭友林命令将谢文东单独关押在一间房内。这间审讯室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光线从高处的小窗投射进来,为这场审讯增添了几分威严。

谭友林走进审讯室时,谢文东的表现可谓是判若两人。这个曾经在合江地区横行无忌的土匪头子,此刻却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他不停地打量着房间的每个角落,双手紧紧攥在一起。

当谭友林走到他面前准备开始问话时,谢文东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嘴里不停地求饶。这个曾让百姓闻风丧胆的恶贯满盈之徒,此刻却说出了"只要不杀,帮你们喂猪都行"这样卑微的话语。

在场的解放军指战员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发出了笑声。谢文东这副怂样,与他过去在合江地区呼风唤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的他,就像一条丧家之犬,毫无往日的威风。

谭友林面对谢文东的求饶,态度严肃而坚定。他告诉谢文东,处决与否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要交由群众来公断。谭友林要求谢文东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任何狡辩和隐瞒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在审讯过程中,谢文东不得不详细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从投靠日寇到勾结国民党,从烧杀抢掠到无恶不作,他的犯罪事实罄竹难书。这些罪行,每一条都足以让他万死难赎。

随着审讯的深入,谢文东的嘴脸越发显得可憎。他在日本投降后迅速改换门庭,投靠国民党继续为非作歹。这种背信弃义、见风使舵的行径,更加坚定了人民对他的审判决心。

谢文东的认罪供述被一一记录在案,为后续的公审做好了准备。他的这些罪行,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生死,更关系到合江地区能否彻底肃清土匪的影响。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土匪头子,终于要为自己的累累罪行付出代价。

铲除匪患 还民太平天

1946年2月3日,黑龙江勃利县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无数民众自发前来参加对匪首谢文东的公审大会。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群众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谢文东被押上审判台时,台下爆发出一阵愤怒的声浪。那些曾经被他欺压过的百姓,此刻全都站了出来,揭露他的累累罪行。从抗战时期投靠日寇,到后来勾结国民党,谢文东的罪恶史被一桩桩列举。

法庭上宣读了谢文东的罪行清单,光是杀人放火、抢劫勒索的案件就有数十起之多。面对铁证如山的犯罪事实,谢文东低着头,再也没有了在审讯室里求饶的声音。

公审结束后,法庭当场宣判了死刑。谢文东被押赴刑场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这个曾让合江百姓闻风丧胆的土匪头子,如今也到了伏法的时候。

谢文东的处决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些还在山里负隅顽抗的土匪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放下武器,主动走出深山投案自首。他们害怕重蹈谢文东的覆辙,都想争取宽大处理。

然而,"四大旗杆"中的李华堂却不以为然。他在山中扬言:"谢文东是豆腐,我李华堂是金刚钻,解放军要捉住我,比登天还难。"这番狂妄的话传到了谭友林的耳中。

359旅在谭友林的指挥下,立即对李华堂展开了围剿行动。解放军战士们凭借着剿灭谢文东时积累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李华堂的藏身之处。土匪窝点被层层包围,李华堂插翅难飞。

与谢文东一样,李华堂也在几天之内就被当场活捉。当他被带到审讯室时,那副嚣张的气焰荡然无存。面对解放军指战员的询问,这个曾经扬言要与解放军斗到底的土匪头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随着谢文东和李华堂的落网,合江地区的剿匪行动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他的土匪头目看到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一些负隅顽抗的小股匪徒,也在解放军的围剿下很快被清除干净。

当地百姓看到这一幕,都拍手称快。多年来困扰他们的土匪祸害终于被彻底铲除,大家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少年轻人受到鼓舞,主动报名参军,要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谭友林率领的359旅在这场剿匪战斗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胆敢为害人民的恶势力,最终都逃不过正义的审判。合江地区的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这场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不仅肃清了地方上的匪患,更让当地百姓真切感受到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通过这次行动,解放军在东北地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