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大唐名将竟然这样命丧黄泉,究竟发生了什么?

凝阳聊历史 2024-10-11 12:20:34
序言

安史之乱,宛如一场狂暴的野火,在大唐的锦绣山河间肆意蔓延。战乱的烽火,从范阳一路烧至中原,所过之处,皆是哀号遍野、血流成河。

在这无尽的黑暗与混沌之中,封常清与高仙芝,本是大唐的忠诚守护者、英勇的战将。

奈何命运多舛,在奸臣的谗言与君主的昏聩之下,他们如流星般短暂的辉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只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往事,让后人在岁月的长河里久久追思、声声叹息。

一.先天残缺的西域名将:封常清的崛起和辉煌封常青的崛起

封常清,出身寒微,自幼随外祖父流徙西域。在外祖父的教导下,他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他身材矮小瘦弱,眼睛有先天残疾,还是个跛脚。这样的外貌条件,在常人眼中或许是一种劣势,可封常清却有着超越常人的自信与抱负。

他毛遂自荐成为高仙芝的侍从,凭借一份出色的战报,成功让高仙芝对他另眼相看,自此踏上了辉煌的军旅征程。

屡立战功,声名显赫

在西域的军旅生涯,封常清屡立战功。他跟随高仙芝南征北战,参与了破小勃律国、攻打大勃律国等诸多战役,为维护唐朝在西域的稳定与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他杖毙高仙芝乳母之子郑德诠,此人乃高仙芝视作同胞的异姓兄弟,经此一事,那些曾轻视他的人无不胆战心惊,从此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他大力推行屯田之策,使得府库充盈,为军队的补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的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与褒奖,官职不断晋升,逐渐成为唐朝在西域的重要将领。

二.创造奇迹的名将:高仙芝的丰功伟绩

高仙芝,出身于高句丽贵族,早年随父亲移居西域。他英勇无畏,智谋超群,是唐朝的一代名将。

他曾率领两万大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兴都库什山脉艰难跋涉八百里,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击败吐蕃军,攻克小勃律国,创造了高原作战的奇迹,赢得了“山地之王”的美誉。他

多次出征,击败朅师国等,让唐朝的威名在西域远扬。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备受赞誉,堪称唐王朝稳定西域的中流砥柱。

三.唐玄宗的误判,大唐名将的陨落名将的无奈:兵败洛阳,退守潼关

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他们原本荣耀的人生轨迹。唐玄宗对叛乱的严重性严重估计不足,将平叛的重任交给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封常清在洛阳招募士兵,积极准备抵御叛军。但他所招募的士兵大多是未经训练的市井之徒,战斗力极其薄弱。面对安禄山凶猛的叛军,封常清的军队一触即溃,洛阳迅速沦陷。他退入陕郡,与高仙芝会合,共同退守潼关。

潼关保卫战,最后的坚守

潼关,乃长安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封常清和高仙芝深知此地的关键所在,他们迅速整顿防务、修缮战局、稳定军心,成功地打退了叛军的多次进攻,暂时稳住了局势。

他们的战略选择却未能得到唐玄宗的认可。唐玄宗一心想要迅速平定叛乱,对封常清的兵败和退守潼关感到愤怒不已。监军边令诚趁机向唐玄宗诬告封常清夸大敌军势力、动摇军心,高仙芝怯战弃地、贪污军饷物资。

谗言害忠良,含冤而死的悲剧

唐玄宗听信了边令诚的谗言,勃然大怒,下旨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处死。

那一天,封常清平静而坦然,他留下遗言:“败军之将我早就该死了,所以没有死在阵前,实乃担心落入贼军之手,有损三军士气,如今皇上的旨意已下,我死而无憾。我曾三次上表求见皇上,都未被召见,我有一封遗书请转交皇帝,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再轻视安贼。”

高仙芝则在临死前高呼冤枉,他说:“我丢失陕州罪有应得,但说我克扣军饷、贪生怕死,那是污蔑。”

他们的呼声终究无法改变命运的判决,两位曾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悍将,就这样在唐玄宗的错误决断下,含冤受屈,命丧黄泉。

历史的悲剧:反思与警示

封常清与高仙芝的死,是大唐的巨大损失,也是历史的悲剧。

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应被遗忘,他们的冤屈也值得后人深思。我们看到了唐玄宗的昏庸与猜忌,看到了小人的奸佞与险恶,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