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技术?为何不在仅19公里宽的琼州海峡,建座跨海大桥?

解析冷知识 2024-07-28 17:10:53

海南省虽然是个岛屿,但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其实海南距离广东省非常近。琼州海峡虽被称为海峡,两岸最近的距离也只有19公里。

【琼州海峡】

目前从广东省到海南省,除了坐飞机,就是坐琼州海峡的铁路轮渡——火车开到码头后,连人带铁皮一起开上轮渡,运到海对岸后再重组下车。

【火车开进轮船里】

那为何我们不直接建设一座更方便快捷的跨海大桥呢?要知道港珠澳大桥的全长就达到了55公里。

没有“琼州大桥”,是因为没有钱还是没有技术?

万众期盼的大桥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有“要修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传言。

事实上早在晚清时期,洋务派的张之洞就提出过“修铁路到海南”的设想,不过的这对于当时来说,那就是“白日做梦”。

【1906年在火车上的张之洞】

到了1974年,周总理又亲自批示,让相关部门对琼州海峡修桥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论证。

从1994年开始,广东和海南两省也一直在计划修建跨海大桥,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

根据数据显示,琼州海峡两岸最大的距离为39.5公里,最小的距离为19.4公里,海峡的平均宽度为29.5公里,如果要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大约需要的用到1269亿元——这个价格国家也能够承受。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路线方案示意图】

而且现在虽然有铁路轮渡,但依靠轮渡转运终究多了几道程序,使得出行不够便利。飞往海南的航班又受到的海上的天气影响,经常导致旅客滞留,有时候机票价格更是暴涨几倍。

【相关的热议话题】

这样看,在琼州海峡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是众望所归,大众的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那为何又迟迟没能动工呢?

这就要说到修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三个难点。

修桥绝非易事——协调

一般跨海、跨江得大桥会修建为两层的结构,上方通行人和汽车,下方通行轨道交通。像重庆有名的千厮门大桥就是如此,上层桥面走的是汽车和行人,下层桥就归轻轨使用。

【千厮门大桥局部】

这样的设计才能让桥的意义和价值最大化,也方便每种出行方式的人。但这对于琼州海峡来说是个大难题。

琼州海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客轮、货轮从这里通过,如果要在海峡上修建大桥,首先就要保证不影响这些轮船的通行。

否则让数以万计的船只绕行,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琼州海峡通行的滚装船】

但这也意味着,在修建大桥时,必须保证桥底到海面的距离达到40米以上。

又因为琼州海峡的海水平均深度为44米,落差极大,最深处达到了114米,所以从海底修起来的桥墩高度至少要有100米。

这相当于近40层楼房的高度,在国内都没有先例,哪怕是青藏铁路的三叉河特大桥,其桥墩高度也只有54.1米。

【三叉河特大桥】

而且在海上修桥还要考虑涨潮等诸多因素。

这无疑是对修建技术和安全的巨大挑战。

修桥绝非易事——大风

和港珠澳大桥不同的是,“琼州大桥”横跨的海域两边通透,同时常年刮大风。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平均风力达到6级,夏季还会出现12级以上的超级大风。

普通的大风还好,就怕遇到台风,当年“威马逊”到南海时,琼州海峡中的风力已经超过了17级,其风速堪比动车,随随便便就能吹飞一大片汽车。

【“威马逊”台风登陆】

试想一下的,一座桥墩高度超过100米、长度超过20公里的长桥,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遭遇此种狂风,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修桥绝非易事——地震

除了大风会给大桥的修建、维护带来巨大的挑战以外,地震也是难以预防的一大难题。

琼州海峡地区涉及到前山断裂带、琼州海峡断裂带、王五-文教断裂这三个地震频发的地方。

根据历史记录,在17世纪时,琼州地区就曾经发生过7.5级大地震,海南省连带着琼州海峡的地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这种沉降对于建筑的打击时毁灭性,就像地基塌陷,房子就直接变成危房了。

【房屋遭受的地面沉降】

虽然其他地区的建筑也做不到规避地震灾害,但琼州海峡因为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发生地质运动的概率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

总结

从技术实施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都说明“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暂时还不会出现。

毕竟修建一座能载入史册的大桥,除了其都能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外,更要将它可能会面临的困境、问题、影响都考虑清楚,然后再权衡利弊,决定其是否开始实施。

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它还要像港珠澳大桥一样考虑安全性、稳定性、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等各种问题。

【港珠澳大桥】

不过,虽然现在不支持大桥的修建,但铁路轮渡的运输方式、流程也一直再改进,国家也一直再努力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参考资料:

【1】「中国有约」火车如何横渡海峡?装进它的“肚子”里!·光明网

【2】连接海南这座桥,为何难产一百年·上观新闻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