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19世纪末期的中日甲午战争,因中国的战败、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被后世称为“甲午之耻”。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外交和军事压力,清政府于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如今,1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新中国已发展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强劲的实力,绝不可能让昔日的屈辱史重演。当然,正如“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忘记中国民族曾经历过的痛苦和屈辱,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定信念和开创未来。如今,一枚已在海中漂流了100多年之久的鱼雷,再度让人们重新回想起了当年的那场甲午海战。
打捞上岸的甲午战争时期鱼雷
据环球网报道,山东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接到群众报警,在某海水浴场海面上漂浮着一个长条圆柱不明物体,后经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专家鉴定,认定其为甲午战争时期的近现代鱼雷,随后其被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永久收藏。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并未公布该型鱼雷的型号和制造国,原因恐在于难以详细追溯。事实上,无论是当年的北洋水师还是旧日本海军,都曾使用过很多型号相同的火炮和鱼雷,因为二者基本均是从英国和德国的手中购买武器装备。
北洋水师“福龙”号鱼雷艇
在鱼雷方面,北洋海军衙门曾向英国和德国订购鱼雷艇,并派遣多批学员赴德国学习鱼雷艇操艇和鱼雷射击战术,还在国内开设了如旅顺鱼雷营、威海金线顶鱼雷营和旅顺口鱼雷学堂等培训机构,专门培养鱼雷艇和鱼雷技战术领域人才。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朝海军共有各型鱼雷艇35艘,比当年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手中的鱼雷艇要多得多。这其中,北洋水师列装有13艘鱼雷艇,其中7艘为可独立出海作战的大吨位鱼雷艇,其余6艘为铁甲舰或巡洋舰搭载的小型鱼雷艇,以及主要充当教具的鱼雷营练习艇。另外,在一些北洋水师主战巡洋舰上,也有鱼雷发射管和专业的鱼雷兵。
19世纪时期的鱼雷和鱼雷艇
那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向日舰发动鱼雷攻击所取得的战果为何呢?很遗憾,答案是“命中率为0”,未能对哪怕1艘日本军舰造成毁伤。原因主要为两点,从次要因素来说,那一时期的鱼雷尚属诞生时间较短且技术不够成熟的新兴装备,多以压缩空气为水下主动力,射程往往很难突破400米。日本于1888年从德国买到的一批德制最新型鱼雷,即被旧日本海军称为88式“朱式鱼雷”,因有着“高达”600米的射程而备受青睐,这就已经算是当年不可多得的“远程鱼雷”了,而北洋水师所使用的鱼雷则普遍仅有300~400米的射程。要知道,甲午海战的炮战距离基本为3000米,最近时也有约1000米,顶着对方密集的炮火冲到三四百米的地方发射鱼雷,无疑是一件极度困难且危险的事情。
制造鱼雷的鱼雷局
而从主要因素来说,别看北洋水师鱼雷艇部队的“纸面数据”挺好看,但实际上却问题多多,一个最大的麻烦就在于编制机构不合理。虽说鱼雷营和北洋水师同属清朝海军,前者也在后者的编制内,但二者居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即鱼雷营不归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管辖,而是隶属于旅顺船坞营务处。因此,鱼雷营配备的鱼雷艇和鱼雷,以及鱼雷艇部队官兵,也不直接归北洋水师指挥,甚至就连北洋水师巡洋舰上搭载的小型鱼雷艇,都是隶属于鱼雷营的装备,自然也都归旅顺船坞营务处管辖,等于“母舰”和“子舰”其实是处于“分家状态”。简单来说就是,鱼雷营在纸面上是北洋水师中的一支作战力量,但在部队的日常管理和运作中,鱼雷营和北洋水师却近乎是两支独立的海军部队,从装备到人员均分数不同官员和办事机构管辖。
鱼雷营仓库中的鱼雷
受此影响,在日常训练中,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和巡洋舰,基本没有与鱼雷营开展过“协同作战训练”。什么“战舰以密集火力射击敌舰,掩护鱼雷艇快速靠近敌舰并发射鱼雷”,或是“战舰在正面吸引敌舰火力,鱼雷艇部队伺机从侧面接近敌舰并发射鱼雷”等战法,在北洋水师中统统为0。
甲午海战绘画作品
不仅如此,为了节省相关经费,当年管辖鱼雷营的官员龚照玙还盲目裁撤了鱼雷营中的大量熟练艇员,还削减了对鱼雷艇日常保养维护工作的拨款。直到中日即将开战之时,龚照玙才病急乱投医地重新从军中和民间招募水手,但已经没有时间让很多新招募人员接受系统性的鱼雷艇操作和鱼雷射击培训了。不论是北洋水师的鱼雷艇部队,还是巡洋舰上的那些鱼雷发射管操作手,大都是0基础“新兵”,实战中的命中率自然也都是0了……
中国定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
甲午海战中未能“雷中”哪怕1艘日舰,此事可谓是当年北洋水师战力羸弱的一个缩影。如今,漂泊100多年再度进入人们视野的那条鱼雷,仿佛就在静静诉说着当年的耻辱、遗憾和不甘。也正因如此,中国一定要建立起世界一流水平的“蓝水海军”,绝不能让“甲午之耻”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