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敢说了!唐国强炮轰陈凯歌:一个大导演把历史片变成商业片了

骆驼有三个胃 2024-10-14 10:19:50

在这个国庆,电影市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其中,《志愿军:存亡之战》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这部由陈凯歌执导的战争巨制,自上映以来就备受关注,不仅票房节节攀升,更引发了诸多热议。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却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最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声音来自于影片中的重要演员之一——唐国强。

作为中国影视圈的老戏骨,唐国强在众多历史题材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经典形象,尤其是他饰演的毛泽东主席,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备受期待的续作中,唐国强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戏份几乎全部被删减。这不禁让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动?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部影片背后的故事,看看它是如何从一部严肃的历史片,逐渐演变成一部备受争议的商业大片的。

一、删减主席戏份,唐国强"查无此人"

《志愿军》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中,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主席无疑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之一。在官方海报中,唐国强的形象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与刘劲、王砚辉并列为影片的三位主角。

然而,当第二部《存亡之战》的海报公布时,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唐国强的形象竟然消失不见了。

起初,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因为第二部的剧情重心发生了变化,主席可能不再是主要角色。

但是,当唐国强在电影节上公开批评《志愿军》的编剧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陈凯歌导演将有关主席和总理的戏份全部删减了。

唐国强愤怒地表示:"再弄这个片子就不是志愿军了,变成长津湖了。写毛主席出兵的艰难,所有艰难都被他们砍了。凯歌作为一个大导演,这是一个作为历史留下来的电影,一定是上中下,你现在弄的成了商业片了。"

这番言论无疑是一记重拳,直指《志愿军2》的核心问题。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如果删减了关键历史人物的戏份,那么它还能被称为历史片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动是否会影响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唐国强的不满,显然不仅仅源于个人戏份被删减的不快。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演员,他深知在这类主旋律作品中,准确还原历史,特别是保留领导人决策的戏份,是至关重要的。

他的批评,实际上揭示了《志愿军2》在内容呈现上的重大转变,从一部严肃的历史片,变成了一部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戏剧冲突的商业电影。

二、夹带私货,强捧"阿瑟",陈凯歌晚节不保?

除了删减重要历史人物的戏份外,《志愿军2》还因为另一个原因引发了争议——那就是导演陈凯歌对自己儿子陈飞宇的过分"照顾"。

在影片中,陈飞宇饰演的角色"孙醒"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和重要性。这个角色似乎融合了真实历史中多个"兵王"的特质,却又没有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这种做法不禁让人怀疑,陈凯歌是否在利用这部重要的历史题材电影,来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第一部中,陈飞宇饰演的角色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而其他战士都牺牲了。到了第二部,这个角色又以"失忆"的设定重新出场,成为了连接两个时间段战场的关键人物。这种为了剧情需要而做出的改动,显然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不仅如此,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让观众难以信服的场景。比如,陈飞宇饰演的孙醒能够在没有任何掩体的情况下,用普通步枪与美军狙击手对抗,而且枪枪命中。这样的描述不仅脱离了历史战争的真实情况,更是将一个普通士兵塑造成了超级英雄。

更让人感到不适的是,在影片的结尾,陈凯歌选择让由当红演员朱一龙饰演的角色牺牲,而陈飞宇的角色却得以生存,甚至还暗示了他在第三部中可能会有更多戏份。这种明显偏袒的做法,不仅引起了观众的不满,也让人不禁怀疑陈凯歌的导演初衷。

如果说第一部《志愿军》还能勉强保持历史片的本质,那么到了第二部,它似乎已经完全沦为了一部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战争动作片。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志愿军3》很可能会变成一部完全以陈飞宇为主角的大男主戏,甚至还可能加入感情线,彻底偏离历史片的初衷。

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原则,更有可能损害陈凯歌多年来积累的导演声誉。作为一位曾经创作出《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经典作品的导演,陈凯歌此举无疑让人感到遗憾和失望。

三、从历史到商业:《志愿军》系列的转变与反思

《志愿军》系列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如何在保持历史真实性和吸引观众之间找到平衡。

诚然,相比于第一部,《志愿军2》在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上确实有了很大提升。影片中的战争场景更加宏大壮观,特效也更加逼真。这些元素无疑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是它能够在票房上取得不俗成绩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是否牺牲了太多历史的真实性?历史题材的电影,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大众,更在于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如果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力和戏剧性,而忽视了历史的本质,那么这样的电影还能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历史片吗?

事实上,《志愿军》系列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刻画来吸引观众。比如,可以深入展现松原狙击战中的"钉子战术",或者聚焦于那些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这些真实的历史素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完全不需要过多的艺术加工。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志愿军》系列理应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它不仅要让观众看得过瘾,更要让观众能够通过这部电影,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删减关键历史人物的戏份,虚构超级英雄般的角色,这些做法无疑会影响观众对历史的认知,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误解。

结语

《志愿军》系列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在商业利益和艺术价值、历史真实性之间找到平衡?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电影本身的质量,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念。

作为一名观众,我们当然希望能看到制作精良、情节吸引人的电影。但同时,对于历史题材的作品,我们更期待它能够尊重历史,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毕竟,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对于陈凯歌导演来说,《志愿军3》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是否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商业性和历史真实性之间找到平衡,将直接影响到这个系列的最终评价,也可能影响到他个人导演生涯的走向。

作为观众,我们期待看到一部既能反映历史真实,又能打动人心的《志愿军3》。同时,这个争议也提醒我们,在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银幕上的画面所迷惑,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真实的历史。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