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4月19日凌晨对伊朗发动了袭击,伊朗却表示敌人仅仅飞过来三架无人机,还全被击落了,地面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不料现在打脸来了,卫星照片显示,位于伊斯法罕的第八战术空军基地遭到了以色列导弹的袭击,部署在此的S300PMU2防空系统的雷达被摧毁,该雷达是S300防空导弹的目标指示雷达,非常重要。
而这个空军基地的地位也相当不一般,距离北面的纳坦兹不远,而伊朗的地下铀浓缩工厂就设在纳坦兹。据知情人透露,这套S300PMU2远程防空系统部署在这里,正是为了保护纳坦兹的核设施。以军炸毁空军基地的雷达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他们有能力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并摧毁伊朗最重要的核设施。
按照外媒的报道,伊朗之所以声称以色列的空袭仅仅是几架无人机,一方面是为了淡化影响,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探测到以色列导弹,更别说以色列战机了。因此,无论是以方的战机还是导弹,应该都具备隐形能力。
以军拥有从美国购买的F35A战斗机,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凭借极小的雷达反射面积,F35A在中东如入无人之境。西方专家认为,以色列空军的F35A在空袭伊朗时,并没有选择最近的路线,因为那样会经过约旦领空,给伊朗留下约旦支持以色列的口实。
这些战机从北面绕道叙利亚和伊拉克,然后从伊拉克逼近伊朗边境,发射了一种神秘的导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军还轰炸了叙利亚南部的一个雷达营和叙军第112旅的阵地。在伊拉克还发现了不止一枚以色列导弹的残骸,从外形推断,西方专家普遍认为该型导弹是以色列研制的“岩石”空射超音速弹道导弹。
这种武器2019年曾经在印度航展上露过面,是一种很特别的导弹。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在强烈的GPS干扰下击中远方的目标。为了防备以色列的空袭,伊朗干扰了重要地点附近的GPS信号,如果使用普通的GPS制导武器,很可能无法击中目标。
但“岩石”导弹却有一项绝活,它在大部分飞行阶段都可以利用高精度的惯性导航,也就是用陀螺仪等惯导组件来修正误差,确保导弹能够按正确的路线飞向目标。由于惯导不需要任何外部通信,所以根本无法干扰,也不依赖GPS信号。
而当导弹飞到目标附近时,弹体头部的光电导引头开机,获得目标区域的光电和红外图像,然后与事先存储的目标图像比对,如果图像吻合,就能够确定目标的位置,然后发起攻击。由于是采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岩石”的飞行速度很快,还能够进行末端机动,与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很像,拦截难度比较大。
从航展上公布的模型和照片来看,岩石导弹的外形比较传统,弹体呈圆柱形,尾部有四片梯形弹翼,弹头为长长的锥形,顶部明确带有光电系统。与伊拉克多地发现的导弹残骸来看,外形特征比较吻合。这种弹体形状貌似不具备隐形能力,尚不清楚以色列采用了何种特殊的技术,能够让伊朗防空系统一点儿也没能察觉。
以军使用的也有可能是“岩石”导弹的改进型号,拥有了隐身能力,还能在GPS干扰严重的伊朗腹地作战。这么一看,那三架被伊朗击落的小型无人机,很可能是作为“炮灰”使用的。以色列先用这些无人机引起伊朗防空部队的注意,将火力吸引过来,再利用对手的防空漏洞发起导弹打击。
令人意外的是,S300PMU2是一种伊朗和俄罗斯引以为豪的远程防空系统,射程可达200公里,雷达可探测到300公里远,最多可同时追踪100个目标。如此先进的防空系统,在以色列导弹来袭时竟然毫无反应,自己的雷达还被摧毁了,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也说明:以色列对S300PMU2之类的俄式防空系统已经研究得很透。在以军多次袭击叙利亚时,无论是叙利亚的防空系统,还是曾经部署在叙利亚的俄军S400防空系统,都没有作出过反应。伊朗又是以色列的宿敌,装备中最强的S300防空导弹当然是以军的关注重点。
以色列应该是发现了S300PMU2的弱点,然后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成功的用空射弹道导弹击中了目标,达到了敲打伊朗的目的。不管现在伊朗如何嘴硬不承认,其内心应该是相当震惊的,以后在做决策是否袭击以色列时就会有所顾忌,这正是以色列本次空袭的目标。
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说伊朗进口了我国的米波反隐身雷达,却没能防住以色列的空袭。发现不了隐身战机和导弹的责任,都应该算在我国米波雷达的身上。这种论调就相当滑稽了!米波雷达主要用于远程警戒,雷达波的波长约在1米到10米之间,频段约在30~300MHz。
由于现代隐身战机主要防范的是分米波和厘米波雷达,在设计上也是着重减少这两个波段的反射面积,当遇上波长较长的米波雷达时,反射面积反而会显著增大,因此米波雷达就具备了一定的反隐身能力。
但是米波雷达并不能引导拦截弹去摧毁来袭的弹道导弹,那需要专用的反导雷达才能实现。另外,伊朗并没有任何进口我国米波雷达的公开记录,把它被以色列导弹击中的锅算到中国雷达的头上,显然是没有任何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