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农村过年,招待亲朋必备的一道美食,软糯酥酸甜又香

回村的小歇时光 2024-02-05 03:41:30

年年有鱼,鱼和“余”谐音,过年了,家家户户图个吉庆祥和,过年餐桌上各类做法的鱼,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在邯郸农村过年,招待来家拜年的亲朋,必备的一道美食,你知道是啥吗?

我的家乡,邯郸平原,干旱少雨缺水,而鱼离不开水。尽管在这样一个干旱地区,这些年也不缺鱼吃,正应了那句俗话:河里没鱼市场看。

路口卖鱼摊位

可是,这些年来,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给人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琳琅满目的食材。可科学的结果,总被一些反智者妖魔化。

我们不客观地思考一下?再美味的食物,也能吃腻,因此,处于饱样的人们纷纷吐槽:现在的粮食不好吃,现在的瓜果蔬菜不好吃,现在的鸡鸭鱼肉不好吃……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就回忆一下,我小时候,1970年前后,我村里有东坑西坑,坑里就有自然生长的鱼。

农历八月,鱼翻了坑,水面上浮着一层张嘴呼吸的小鱼,我们小伙伴们手持筐子,就把鱼舀了上来。

我们村东的留垒河(漳河泄洪道,漳河,就是西门豹治邺的河流),常年流水,清澈见底,河草顺水摇曳,像极了美人鱼。

结冰的留垒河

春旱是邯郸平原气象的一个特征,留垒河水在春夏之交要断流了。我们小伙伴扛着铁锹,提着水桶,盆子,把河水一段段堵起来,掏干水,河底水洼里一层鱼虾;抓完鱼虾,挖泥鳅。

可逮鱼的乐趣享受完,提着半桶收获到家后,却没法吃。 穷得没油呀!没醋呀!更别说,酱油,大料,味精鸡精,这些今天叫嚷着不健康的调料了。 只有硝盐和大盐疙瘩,白水放点盐,兑熟的鱼一股腥味,真难吃。

1990年前后,随着村里人口增加,村东村西水坑成了宅基地盖上了房子。村东的留垒河几乎常年干枯,只有汛期泄洪时,来几天水。上游河两岸工厂的废水排进河里,水过后,河两边坡上连草都不长了。

村里几个喜欢打鱼的人,经常望河感叹:想吃条小鱼都没有了。可没几年功夫,镇上有了卖活鱼的门店,尤其每年一进腊月,村边在交通路口,镇上,中心村,总有几班子批发零售活鱼的摊位:鲤鱼,草鱼,鲅鱼,斤把重一条的鱼最多,大个的四五斤,也仅仅几块钱一斤。

于是,每到过年,我们这里农村,家家户户会酥一锅鱼,作为招待来拜年的亲戚做下酒菜。

每年进了腊月二十几,各家各户,互相交流酥鱼经验:酱油醋要品牌的,黑糖白糖冰糖,花椒大料十三香,味精鸡精,肉蔻桂皮香叶等中药材……

去鳞开肚,折好的鱼,挂在通风处,风干几天。下锅前,油锅里煎炸一下,排进罗锅里煮一个小时,然后用盘子把鱼在锅里压住,文火慢炖一晚上,入味了,鱼刺酥烂糊了。

一道美食成功:入口即化,香甜酥糯,酸味里汇合着中药味道,从谁家院门外经过,就能嗅到谁家正在酥鱼……

可是,人的味蕾太刁钻,再好吃的美食,吃多了也会腻歪。

村民们又开始感叹,说是市场上买的这些鱼都是饲料喂养的,不好吃,没有自然生长的鱼好吃……

听到这样的感叹,我觉得好笑,纯粹是扯淡,我们小时候从村边的水坑里,小河里逮的鱼好吃吗?

哪倒是自然生长的?

我们不承认自己的胃口刁钻了,反而又找到了贬低养殖鱼的理由:那时候酥鱼没钱买各种调料呀!没有油呀!等等理由,感慨得冠冕堂皇:要是哪个时候有钱买今天各种材料,酥的鱼肯定比现在的好吃。

我要说现在养殖的鱼也好吃,就是跟你抬杠。

可你再思考一下:今天没有昨天好,今年不如去年,现在不如以前,这种认知,只是一个人的怀旧罢了。

如果真有一个时光隧道,我一脚把你踹回1970年代,让你穿越回去体验一下,怕你会哭爹哭娘也要爬回来。

抖音上有个账号 她分享在挪威一年生活经历,说在挪威人工饲养的鱼价格高,海鱼价格低。挪威人认为人工饲养的鱼,从饲料是消毒的,养殖环境是科学监测了的,鱼更健康;海鱼在自然水域里会携带病毒细菌,是不健康的。

挪威人的认知,刚好跟我们中国人认知相反,这是怎么回事?

这非常容易理解:挪威是海洋国家,海鱼到处都是,人工饲养的鱼反而很少;我们中国海域小,海鱼少,人工饲养的鱼多嘛!

看来,不论是挪威,还是咱中国,都有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挪威人工养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写此短文,老农是告诉你,不论遇到啥现象,请你要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逻辑思维去推断判断事物和现象,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做到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明明白白的世界里,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你说这样的一个人群不好吗?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