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那个让人五味杂陈的话题——大学扩招。记得1998年,专家们满怀激情地提出要让更多的孩子跨进大学的门槛,可老教授们却忧心忡忡,他们担心这是在给教育掺水。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就像股市泡沫,越吹越大,而我们,是否在这场狂欢中迷失了方向?
1. 学历贬值,梦想缩水
曾几何时,一张大学文凭是铁饭碗的象征,是改变命运的钥匙。然而,随着扩招的浪潮,文凭变得随处可见,其含金量却日渐稀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卖牛奶的日子,新鲜直送的牛奶变成了超市里长保质期的产品,虽然包装依旧光鲜,但那份原始的新鲜与纯正已不复存在。
2. 高校债务,未来的枷锁
为了容纳更多的学生,大学开始大兴土木,贷款建楼,学校变身房地产大亨,教授们也成了包工头。我开机械厂那会儿,也是这么借钱扩产,结果呢?债务越滚越大,最后还不是我们这些“消费者”来买单。这债务,就像一座无形的山,压在了每一个家庭的肩上,也压在了每一个毕业生的未来之上。
3. 人才供需,失衡的天平
我们国家需要的是能动手的技工,不是满街跑的办公室白领。大学扩招一来,大家都往大学里挤,结果蓝领工资飙升,白领却只能拿着微薄的薪水排队。这情景,就像我卖机械时,大家都追进口货,国产精品却无人问津。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和未来,是否也在这供需失衡的市场中被忽视,被边缘化?
4. 教育内卷,家长的焦虑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血本。家教、复读、择校,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这让我想起了我卖乳制品的日子,大家都在比谁家的牛奶更浓,结果呢?消费者越来越焦虑,生产商也越来越累。而现在,这种焦虑已经蔓延到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5. 城乡差距,越拉越大
农村孩子上大学,家里得卖猪卖粮,举债交学费。这不仅加剧了城乡差距,还推高了城市的房价。我小时候在农村,那时候的梦想是在自家宅基地上盖房子,现在呢?都想着怎么在城里买房,房价不高才怪。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梦想和机会上的差距。
6. 教育商业化,名字越吹越大
现在的大学,名字越改越响亮,实际上呢?消费者越来越迷茫,我们也越来越迷失。这让我想起了我做销售的日子,产品名称越长,听起来越牛,实际上呢?你懂的。教育,本应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如今却变成了商业化的牺牲品。
---
朋友们,大学扩招,听起来很美,但背后的问题却不少。它让我们的教育体系变得臃肿,让我们的社会变得焦虑。这就像我当年经营企业,一味追求规模,却忘了初心。所以,我们得停下来,好好想想,这样的教育,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或者你就是那个孩子,拼命学习,只为了那张越来越不值钱的纸?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房贷,你的车贷,你的一切贷款,都是因为你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但这个未来,真的如你所愿吗?
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个老朋友,他的儿子去年大学毕业,专业是市场营销。他告诉我,他的儿子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销售,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而他为了孩子的大学教育,已经背负了10万元的债务。这是怎样的一个讽刺?一个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却无法“营销”自己的未来。
再比如,2023年,上海烟草局公布录取名单,大量专科生赫然齐立,而985和211毕业生却惨遭淘汰。这不仅是对教育体系的讽刺,也是对那些辛勤努力的学生的打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扩招,真的带来了公平和机会吗?
最后,用一句老话结束今天的话题:“教育不是注水的猪肉,而是酿造的酒,越陈越香。” 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回归本质,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