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气中找病因的“当代吴有性”——阚海东

保健时报 2023-07-13 19:55:32

阚海东多年来在大气环境与健康领域深耕,具有丰富的经验。其领衔开展了数个全球多中心研究,成果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全球空气质量基准、确定空气污染为人类一类致癌物提供了重要证据。新冠疫情期间,他还探索了新冠病毒在空气气溶胶中传播的规律,提出了防护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点场所。

工作中的阚海东 阐明全球大气污染 导致健康危害的全貌

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十年来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大气污染是怎样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阚海东带领全球团队,主持完成了覆盖全球6大洲、24个国家或地区、652个城市的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

该研究采用统一的研究设计和方法,首次在全球尺度上系统地评估了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的关系,首次拟合了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为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9月推出全新的《全球空气质量基准》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该研究是在“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由我国学者主导、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具有全球视野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英国医学杂志》上,并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评选为“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工作中的阚海东(中) 摸清新冠病毒 气溶胶传播规律

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阚海东联合多个团队,深入武汉方舱医院等一线现场,开展了首个新冠病毒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实地研究。结果发现,患者使用的厕所中气溶胶病毒载量较高,提示大小便冲水过程是病毒气溶胶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分析病房落尘样品和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区域的病毒气溶胶载量和粒径分布,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提出了病毒气溶胶“沉降(衣物/地面)—人员携带—空中扬起”的传播模型。

最后,根据采样结果,阚海东认为新冠病毒拥有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潜力,但维持室内通风,并对防护服进行消毒以及对厕所区域的正确使用和消毒,可以有效地限制气溶胶中新冠病毒的浓度。

这项工作是新冠疫情暴发后,首个新冠病毒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实地研究,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迄今被引用约2千次,为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确定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完成大气污染 对居民死亡影响的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大气污染对人群长期健康影响最为理想的方法。阚海东团队利用我国“高血压跟踪调查”队列,分析了大气污染对人群死亡的影响。该研究作为发展中国家首个大气颗粒物队列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评价我国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科学制定相应的环境、卫生政策。该研究2011年被应用于全球污染疾病负担(GBD)项目,以建立全球通用的颗粒物暴露—反应关系;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大气污染为人类一类致癌物,该研究提供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唯一证据。

近期,阚海东团队又利用我国“慢性行为危险因素监测队列”,结合自行开发的高时空分辨率臭氧暴露,完成了发展中国家首个大气臭氧队列研究。

除此之外,阚海东团队还开展了随机双盲交叉设计的干预研究,为空气净化器、口罩、鱼油等降低居民PM2.5暴露、保护心肺损伤提供了证据。研究中他们发现,空气净化器、口罩、鱼油等干预措施可以让人们血液中炎症、凝血和血管收缩因子、血压水平和呼吸道炎症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肺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该研究成果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空气污染(霾)人群健康防护指南》的重要理论依据。

工作中的阚海东(中)

在大约380年前的明清之际,瘟疫流行,著名医学家吴有性发现空气中飘浮的灰尘是传播瘟疫的重要媒介,因此创立了“厉气(也写作‘戾气’)学说”,提出了传染病的病因是一种叫做“厉气”的致病物质,传染途径是从口鼻传入。380年后的今天,阚海东及其团队通过现代科学理论和科技手段探索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说与吴有性的思路异曲同工,其最终目的都是济世养生,服务于人类健康。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