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第8次暴力加息,基准利率逼近20%,已经解体过一次的俄罗斯,因为一场没有速胜的俄乌冲突,又开始走“休克疗法”的老路?
俄央行日前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至19%。自去年7月以来,俄央行已经连续8次宣布上调基准利率,从7.5%一路飙升到19%。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
俄央行表示,由于俄国内通胀压力很高,需求增长仍远超供应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不排除继续提高基准利率到20%的可能。
20%的基准利率是什么概念?完爆赞比亚的13.5%,超过巴基斯坦的17.5%,接近安哥拉的19.5%,与黎巴嫩和津巴布韦在同一水平。当然,在“埃尔多安经济学”的指导下,土耳其仍然立于“王座顶端”——50%的基准利率“傲视群雄”。
对此,俄罗斯经济学家阿列克谢·安东诺夫向俄媒表示,这样的暴力加息类似于90年代的“休克疗法”。央行正在做“绝望的一搏”,以避免经济完全失去可控性,避免俄罗斯滑向更高水平的通胀。今年8月,俄罗斯官方公布的通胀率为9.05%,相比之下,乌克兰为7.5%,美国为2.5%。
【俄罗经济学家安东诺夫表示,这样的暴力加息类似于90年代的“休克疗法”】
所谓“休克疗法”,就是指由国家主动、突然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国家补贴,快速进行贸易自由化。
“休克疗法”的拥护者认为,此举是计划经济国家在进行私有化转型时,稳定经济秩序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私有化的转型一般会伴随着经济危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休克疗法”会采取严格从紧的货币政策,强行弥合整体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遏制通胀,平抑物价。
当然,如今俄罗斯央行的暴力加息,远远还谈不上“休克疗法”。安东诺夫这里提到“休克疗法”只是一种比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凡是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人,都清楚那段时期有多么混乱。
1993年,刚刚经历过一次解体的俄罗斯,通胀率高达840%,1994年虽然有所下滑,但也高达224%。直到1996年,俄罗斯的年通胀率才下降到两位数的水平。“休克疗法”在俄罗斯以失败告终,通胀不仅没下降,反倒是进一步恶化了。
【1993年,俄罗斯的通胀率高达840%,1994年虽然有所下滑,但也高达224%】
视角回到现在,如今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当然没有90年代那么糟,但面对持续恶化的通货膨胀,俄罗斯似乎依然束手无策。前7次暴力加息,并没有阻止物价的上涨和卢布的持续低迷,再高一两个百分点又能如何?
这不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逻辑。实际上,只要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和平仍无法到来,那么俄罗斯陷入通胀危机的土壤就依然会存在。包括军费在内,以“特别军事行动”为重心的财政预算有增无减,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已经不是克宫最高决策层“一时冲动”,而是俄罗斯经济赖以生存的“燃料”——上瘾很简单,戒掉很难,很痛苦。
俄罗斯的国库一边向后方的军工厂注入数万亿卢布的资金,另一边向合同兵和志愿者支付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以及数额可观的一次性补贴,这导致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过剩,但同时缺乏足够的商品供应。
【包括军费在内,以“特别军事行动”为重心的财政预算有增无减】
根据俄方公布的数字,目前俄罗斯合同兵的工资为每月20到2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5700元到19600元。而去年俄罗斯人均工资的中位数约为每月4.6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700元。
另外,普京今年7月刚签署法令,宣布将给合同兵的一次性补贴从19万卢布提高到4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1300元。
这还只是一个基础性的补贴,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当地人在签约成为合同兵后,还会有地方政府的额外补贴:莫斯科的合同兵在入伍一年后可获得52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补贴;圣彼得堡的合同兵则会享受180万卢布的一次性补贴,约合人民币14万元。
【目前俄罗斯合同兵的工资为每月20到25万卢布】
别小瞧这几十万卢布,俄军合同兵的主要来源都是俄罗斯的二三四线城市,这些钱在当地的购买力不小。当然,这些合同兵寄回家的工资,也会给当地的物价体系带来不小的冲击,并推动通胀水平的上升。
战争驱动下的经济发展,虽然在短时间内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地方经济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投资,而非私人或外国直接投资,那么一旦战争结束,军备订单取消,就业岗位消失,紧随而至的就是萧条。
其次,战争带来的债务,是一种最可怕,也是最有害的非生产性债务,是一种对资本要素的浪费,其真实价值被射击到空气中、被摧毁在地面上、被击沉于海底下。
想要在战后平衡这种短暂繁荣带来的巨大反作用力,最好的方式,自然是成为战胜的一方,通过丰厚的战利品,对战败一方的掠夺,以及在地缘政治上所取得的优势地位来弥补。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先把仗打赢,让俄罗斯的经济先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传统的货币政策才会有用武之地;当然,如果这场仗打输了,俄罗斯的经济也能回到正常轨道,但要付出的代价,是克宫绝对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