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都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发展的对象,关于艺术我们时常提及的是京剧文化等,关于相声,似乎很少提及。但在过去,相声一度走进大众视线,甚至受到了毛主席的喜爱和夸赞。
1956年,毛主席的脚步行至天津视察。对于毛主席的接待工作自然不能怠慢,于是根据当地的文化色彩,相关部门邀请了不少文艺界人士给毛主席表演,而“马三立”就在其中。
在相声界,马三立绝对是大师般的存在。而且在给毛主席表演后,他不仅令毛主席笑的合不拢嘴,甚至还被毛主席称赞为“国宝”,如此马三立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马三立”首先我们先从马老,马三立说起。1914年他生于北京,直到三岁去到天津定居生活。可以说这两地的生活气息浓厚,现在我们一旦提及相声,与之挂钩的势必就是天津了。
不同的是,马三立家中本就是曲艺世家,所以在耳濡目染中,将这一本事传承下去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所以过去的生活没有多好,马三立十五岁就拜师学艺,紧接着学习是一方面,更多的还得实践才行。如此马三立一度辗转各地,去到很多地方演出,也深受当时混乱环境的影响。
虽说他们家是曲艺世家,但在过去这一职业的处境却没有多好。不仅基本的生活不能满足,就是当时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多高,所以对于马三立的打击肯定是有的,但只要坚持下去似乎还是有回报的。
马三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但中学没有毕业,他的长相本就有喜感,所以对他工作的展开还是有帮助的。
可能是因为从小接触,慢慢的马三立对相声事业也非常上心,甚至会下很大的功夫去钻研,渐渐地也就成为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说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马三立经历过困境,也经历过磨难,但随着时局的变化,马三立功底的提升,他终在后来的一天成为了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甚至就我们现在提及相声界的人物,马三立的名字也在很多人的口中出现。
直至晚年,马三立因病住院,只要是与他接触的人,肯定都会被逗得笑声不止。
总之他嘴上的功夫了得,病房也总会传出笑声,那无疑又是马三立在跟医护人员乃至儿子、儿媳等讲笑话了。
还有据说马三立在做手术前,肯定很多人都关心着他的身体情况,当然他的心情也是主要的。所以医护人员怕他紧张,也是尽可能的缓解他的心情。
但在医护人员说一会儿逗您玩儿的时候,马三立倒是觉得这次动真格了,并表示他不逗,你们也别逗。可以说一来一回,只要是与马三立相处,他们之间的氛围就都是融洽的。
很多人都喜欢着他的相声,马老的一生也多是在舞台上度过的,经历过坎坷,但他还是勤勤恳恳,做到了为自己的职业负责,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因此,他才能成为相声界的大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岁月的长河中,马三立的付出也便推动着相声艺术的发展,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二、与毛主席接触要说最让马三立难忘一生的事情,那还得是与毛主席接触。
在接到给毛主席表演的邀请后,马三立高兴的像一个孩子,妻子看着他如此很纳闷。但知道事情原委后,无疑也跟着一块激动,并一直嘱咐他好好演出。
马三立自然不会辜负众望,而且必然会拿出看家的本领。
这天如约而至,马三立与一众代表们紧张的等待中,他时不时的整理着自己的着装,生怕出现一点问题。
见到毛主席后,这一次自然是马三立笑的合不拢嘴了。直到毛主席走到马三立的跟前,他也便讲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只是谁能想到,只是一个介绍,其他人都得憋笑。
毛主席也紧跟着笑了出来,而最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听说过他,并说出了马三立此前讲过的相声“买猴子”。
对此马三立激动不已,他也便跟着毛主席一块笑。其实到这里,马三立就得到了很大的激励,而后在毛主席看到马三立的小身板后,还嘱咐他多吃点,太瘦了。
与毛主席握手后,马三立深感心暖,当然也斗志满满。直至此事结束,马三立也仍旧没有回过神来。
不过紧接着马三立就该上台表演了,此事仍旧不能懈怠,而且这一次他的身边没有搭档,就只能来一个单口相声了。可以说马三立表现的依旧不错,也算是稳定发挥了。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马三立这一次的单口相声就讲述了一段农民的故事,在马三立的生动描述下,毛主席很快就高兴的不行。
直至表演结束,毛主席都赞不绝口,如此被毛主席夸赞为“国宝”。而后可以说毛主席对他的期望很高,自然也好好嘱咐了他一番。当然主要也是想让他好好传承下去,而马三立此后的行动也确实做到了。
这段经历显然影响了马三立一生,那么毛主席的话他自然也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对于相声,马老是认真的。对于艺术的传承,他也实际行动了起来。
三、对艺术的热爱不论何时,毛主席对艺术方面的问题都相当重视,甚至还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理解,对于相声如此,对于书法、京剧等的喜爱,我们自然也看在眼里。
毛主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用实际行动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伟人,不论在哪一方面,他都看的极其重要。
革命时期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亦是。在不同的时期,他始终记挂着很多事,毛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必然赢得一代又一代的尊敬和爱戴。
毛主席的激励对于马三立来说是印象深刻,是受益终身的。而马三立无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当然也热爱着自己的事业。
他将这份热爱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也在不同时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就如1984年,马三立在内的一众老曲艺术家们准备了一场义演,他们面向的大众,也是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筹集资金。
当时马三立的处境并没有多好,因为他的妻子病重,但在安排好妻子后,他还是参与了进去。
义演很成功,尽管马三立的年纪已经不小,但他的本事依旧感染着很多人。
结语各行各业都有人在坚守,有些我们可能并不熟知,但文化艺术的传承不论何时都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