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观察团|小城买房记:有人终得悠闲安宁,有人表面光鲜有苦难言

乐居好房 2022-08-11 10:41:50

编者按:

信息轰炸的时代,我们安静记录买房点滴,关注普通人买房故事,以细致入微的视角,静观楼市,体察民生。

在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买房动辄百万起步的时代,小城房价相较之下,仿佛显得颇为“友好”。首付十几万甚至几万就能上车,月供只需1000-2000元的“低门槛”,令很多潜在购房者心动不已。

但小城买房这件事,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恬淡宁静,亦有“打掉牙齿和血吞”的苦涩尴尬。

01 逃离一线退居小城,我终于扔掉了生发液和褪黑素

上海的菲菲是UI设计师。在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文艺精致的小资生活、国际化的艺术展览、各种新奇潮流的玩意,让她开了不少眼界。

青春的快乐时光,总是如阳光下的露珠一般短暂。不知不觉,菲菲29岁了,和同为打工族的老公一起,在上海租着一个小小的一室,虽然这里租金、地段、楼层、采光都还不错,但菲菲依然感到诸多不便。

她特别喜欢猫,但房东早就明令禁止饲养宠物;卫生间狭小逼仄,甚至无法同时容纳两个人进入;房子墙壁泛黄斑驳,墙角发霉,但房东丝毫没有修缮的意思。

让她发愁的事不止房子,还有大城市无处不在的压力。

她目前所在的公司算是行业翘楚,更大的平台、更高的薪水,自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节假无休、疯狂加班、熬夜画图如家常便饭,更有摆脱不了的脱发、焦虑、失眠、爆痘......防脱生发产品和褪黑素药丸,成了她每次网购囤货的必备。

难道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难眠的菲菲也认真思索过这个问题。小两口已经攒了几十万,但也远远不够上海的首付;结婚一年多了,条件所限生娃计划一再搁置,家里长辈话里话外透露出对新生命的期盼也让他们心酸。

朋友圈里的小城生活让菲菲心生向往。要不“逃离上海”搬去小城?她和丈夫详细分析了退居小城的弊端:工作机会锐减、收入下降、包容性降低……在确认能够接受这些落差后,小两口着手开启了“逃离计划”。

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上海周边的一座小城,花28万元首付拿下了一套100平的现房,装修成了喜欢的模样。城市不大,日常出行一辆小电驴足矣。菲菲成了一名自由职业的插画师,虽然收入不及之前,也不太稳定,但她终于可以把生发液和褪黑素这俩“难兄难弟”移除购物清单。平日里养猫、种花、画画、做饭,惬意而自在,有失必有得。

图文无关

逃离北上广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一线城市的巨大压力,极大挤压了年轻人生活的幸福感。数据表明,2021年广州增长了7.03万人,上海增长了1.07万人,北京则下降了0.4万人(以上数据均为常住人口),“北上广”合计只增长了7.7万人。

但从2010年到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也就是说,过去十年,“北上广”三大城市平均每年合计增长101万人。

从年均增长101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7.7万人,跌幅之大令人惊愕。为什么年轻人都开始离开北上广?原因无外乎:高昂房价和难以落户。一线城市房价,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与天文数字无异,很少有人能全款拿下;而户籍政策,更是漂泊游子扎根异乡面临的一道过不去的“坎”。

小城,固然有轻松惬意的慢生活,相比偏低的物价,以及更亲近的人际关系,那么,回到小城,是治疗焦虑、减缓压力的“全能解药”吗?

02 回到最熟悉的地方,却陌生到让我处处感到难以适应

华子,一个西北十八线小城市出身的标准“小镇学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做程序员。很快,5年时间一晃便过,人生的分水岭上,28岁的他不得不考虑未来。考虑到北京房价高,落户难,车牌难拿,以及今后老人孩子难以兼顾等诸多问题后,华子动了回老家的心思。

他一年前已经在家乡首付15万购买了一套100平左右的新房,月供1400元,用北京过万的工资“降维还贷”,感觉挺不错。这边房价才5000元左右,二手房甚至更便宜。

此时,家乡一国有企业正在招聘软件工程师,向华子投出橄榄枝。他入职后发现,这里的职场环境与他经历过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公司根本没有软件开发能力,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扫领导办公室和写项目材料忽悠领导,与敲代码找bug的老本行没有一毛钱关系。

而且,公司里到处都是关系裙带。保洁大姐不光是保洁,更是董事长的直系亲属,连总经理都要让她三分。

“再这样下去,我怕是要废了吧。”华子很沮丧。

但周围很多人反而对他羡慕不已:有房,有国企稳定清闲高薪的工作,五险一金齐全。这是很多小城人梦寐以求的待遇。

但华子很清醒,他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白天上班,晚上投简历面试。就在华子实习期满三个月、正式转正的当天,慵懒的综合部没有等来华子的“转正申请”,而是收到了一份“辞职信”。

拉着拉杆箱、离开家乡的那天,华子遗憾吗?也许吧。为什么家乡有亲人,有房子,有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却依然留不个下我呢?

图文无关

事实上,小城人口流失近十年来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产业薄弱、就业环境差、人情社会,或成为阻碍年轻人返乡就业的几大主要因素。

拿华子家乡,一个西北地区常住人口30余万人的地级市举例,一位副市长在他们公司调研时曾透露,该市每年考出去约2万个高考生,到毕业时回来的仅有1000人左右。“自家的学生娃娃们都不回来,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也引不过来。我们开发那么多楼盘卖给谁去?没有年轻人,房子也卖不动。”

这位副市长坦言,他到本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考察时,得知本市70%以上的房屋都处于空置状态,不禁忧心。人口净流出、地产开发项目“鬼城”“空城”遍地也就罢了,新生力量的增添似乎也后劲不足、捉襟见肘。

“唉,咱们市的媳妇不争气啊,每年才给我生的1万5千个新生儿。”副市长开玩笑道。“照这样发展下去,今后谁来买房?到时候咱城里还有人吗。”

03 在老同学的怂恿下,我买了一套海景养老房

李大妈距离退休还有两年。随着退休日一天天临近,她非常开心:干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歇歇了。2017年春节期间,一位一直定居在广西北海的初中同学,邀请李大妈和几个关系好的同窗友人去北海找她玩,顺便在那边过个春节。

抵达北海后,同学开车载着李大妈一行人,游览了银滩、红树林、老街等北海著名景点,大伙都玩得非常开心。

之后,老同学顺路买了各色新鲜海鲜、热带水果,做了一大桌子菜,在家里招待了李大妈他们。饭桌上,大家推杯换盏,谈天说地,追忆往事,气氛欢快极了。不知谁说了句:“北海环境真好,我也想在这里养老。”打开了做东老同学的话匣子。

于是,活动发起人——定居北海的这位老同学,开始向李大妈他们细数北海买房养老的各种好处:靠海气候好,老年人过冬特别舒适;海拔低,天然氧吧,对呼吸系统不好的老年人特别有帮助;比起海南、福建、广东、北海房价低,但景色并不差,性价比高;生活安逸物价低,每天都能去海边捡贝壳、散步、踏浪……

而且,他所在的这个小区,距海边不到2公里,且2015年刚修好。这里一套90平左右的精装房,首付只需要15万,买完家具拎包即可入住,十分方便。

李大妈听后,心动不已。身处北方内陆的她,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大海,能在海边悠闲地居住,是她多年的愿望。这一次,老同学的话仿佛有魔力般,将这个愿望从心里埋藏很深的地方,一下子勾了出来,她遂买下同小区的一套精装房。

购房冲动是一瞬间的,但带来的问题是长久的。李大妈买海景养老房的热乎劲刚过去,买房后的问题就一一暴露出来。

李大妈所在的小区虽然靠海,但是位置比较偏,周边很多交通、服务配套设施都没有跟上,出门、生活都不太方便。小区附近只有2班公交车,等很长时间才来,且很早就收车了。时间晚一点,连正规出租车都打不到,站路边不断有黑车司机拉活。

很明显,住在这边,如果家里没车会非常不方便。但当初老同学倾情推荐的时候,压根就没提车的事情。

小区附近配套设施比较落后很大影响了生活幸福感。周边连个像样的超市、饭馆都没有,基本都是小卖部和苍蝇小馆子,让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而且,小区入住率太低,亮灯的住户没有几家,稀稀拉拉,人气不旺。晚上昏暗的路灯发出幽幽的白光,路面都只能照亮一个小光圈,周围静悄悄的只有绿化带里的虫鸣,晚上出门甚至都有点害怕。

不仅如此,北海作为一个时令性很强的旅游城市,天气一冷下来就是旅游旺季。此时游客扎堆,李大妈从家乡到北海的往返机票,动辄飙升至4000元,她作为一个工薪阶层,感到有些肉疼。

这还没完,更重要的是,李大妈已经习惯了家乡的气候、饮食、交际圈,所以只有冬天北方太冷了,才“候鸟迁徙”飞到北海,其余时间房子都在空置。物业费还得继续掏,租吧,租给谁呢?她有了卖掉的念头,在中介那打听一圈才发现,现在这个节点卖不值当,而且也根本无人接盘。

图文无关

中介说,2022下半年以来,国内小城市房价下跌比较明显,而开发商降价促销潮逐渐在全国蔓延。广西北海的房价已经跌到2017年李大妈买房时的水平,最低达到4000多一平,而6000左右的房源到处都是。

你要说李大妈后悔吗?确实是有点,只是她不好意思说。她当初想法是:首付也没多少,房价肯定还要涨。即使不涨,自己住也不错,要是涨了,那就是好上加好,怎么算都是一笔不亏的买卖。但像北海一些“养老盘”“度假盘”,置业风险太大且难以预测,买房后的各种问题让李大妈这个“老资历”也觉得棘手。

在中国的城市序列中,广大三四线城市,以及十八线小县城,都没有什么存在感。故事永远是写给北上广深,以及一众新一线、二线城市的。

北上广深的房价永远能刷新老百姓对一平方米空间的价值的认知,再不济,也有新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涨涨跌跌暗涌流动,围绕着房子,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搏人眼球。

但别忘了,实际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一线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5.8%,依旧属于小众,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是在小城过完这一生,小城买房的故事,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城人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