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投标公司的自救与转型之路

文兜 2024-11-14 10:11:31

我已记不清2024年是我在招投标行业摸爬滚打的第几个年头。我经营着一家投标服务公司,主要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投标服务,包含了竞争对手分析、投标策略制定、投标文件编制和商务谈判等,偶尔也会承接一些熟客的全流程投标业务。

我们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凭借勤勉工作、专业能力和优质服务,在业内赢得了一定的声誉,频繁受邀出席各类行业论坛,与同行分享见解。面对同行的赞誉,我总是谦逊以对。

2024年前,我们每年都能盈利,然而今年,我们服务的企业中标率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在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5%的情况下,中标率却同比负增长,甚至环比持续下滑,整体中标率已跌破65%。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

我们公司的投标服务体系原本十分完善,在接项目前,我们会进行详细的客户背景调查,并利用自研“项目匹配模型”测算匹配度,匹配度低于75%的客户,我们是不接的。

这几年,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模型的测算精准度也提高了34%,通过对项目的匹配度、筛选和优化,我们服务的企业中标率以往保持在85%以上。

面对现实的情况,合伙人提出降价策略,但被我第一时间否决。一旦降价,新老客户都会持币观望,我们将陷入价格战的深渊,利润空间会被严重压缩,服务也会大打折扣。

虽然中标率的波动已经对我们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不做“高价低能”的项目。

中标率的波动导致超过三成的客户提出解约,我对团队成员说:“客户因为投标结果不理想,还要付比市面上贵十倍的费用,他们有所顾虑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们会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们要重新调整策略和改造流程,让这些用户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相信这个局面会改变的。”

正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在问题本身”短视频的观点启发了我。

我开始对客户的投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客户对项目的投标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往年的集中投标转变为今年的广泛投标,也就是 “盲投”, 另外我们自查发现,老客户每次有项目时,我们都不再进行项目匹配度测试,只进行“中标模型”测算。基于以上原因,才导致了客户的中标率严重下滑。

在理清问题根源后,“以投标指导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想法逐渐在我心中形成,我们要成为企业投标咨询公司。这不仅可以提升服务价值,还能使我们脱离同质化竞争。

“以投标指导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是一种高效且目标导向的经营策略,通过系统性的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利益,从多个维度优化和推动企业运营。

这一策略主要围绕企业的人力(人)、财务(财)、技术(技)和销售(销)四大核心资源进行展开,并通过项目筛选、流程拆解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这个未来里,投标将成为企业综合实力与战略眼光的较量。而我们,也将在这一轮竞争中崭露头角。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