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09年那会儿,《关东大先生》正热映,范伟就只客串了那么几个镜头。谁能想到,这竟成了他和赵本山最后一次合作。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赵本山在镜头前来了句:"你们也不看看范伟现在腕儿多大,人家能来,就等于是借光了。"这话说得,让圈内外都觉得这对搭档怕是要翻脸。
但范伟是个什么反应?他淡淡地说:"他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说着难听的话,做着好心的事。"话是这么说,可人家转头就去北京发展了。
17年啊,从最开始的亲密无间,到后来的渐行渐远。这种关系的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来的。
到了2022年,更是两重天。范伟这边跟黄渤合作新片《外太空的莫扎特》热火朝天地宣传,赵本山那边却要面对徒孙张玉娇公开叫板,说自己是第一个敢和赵本山对着干的人。
你看这对比多讽刺?一个是当年被称为"最被低估的影帝"的范伟,现在春风得意;另一个是曾经春晚舞台上的"小品之王",如今却要面对众叛亲离的落寞。
人们都说范伟"背叛"了赵本山,可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要理解这对师徒的恩怨,得从他们的第一次相遇说起。
毕竟,任何结局都是由开始决定的。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开始好奇,这对春晚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最后会走向如此不同的人生轨迹?且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这样的开头设置了悬念,引出两个人物的现状对比,并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下一个环节 - 他们的相识和成名之路。
用简单的对话和设问,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和期待感。同时保持了原文的关键信息和时间节点,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说到1992年,那会儿赵本山已经是响当当的喜剧大腕了。1990年那个春晚的《相亲》,直接让他成了全国观众的开心果。
而范伟呢?还是个默默写稿的喜剧编剧,虽说参加过第一届全国相声大赛,在曲艺团算个骨干,但说实在的,在喜剧圈压根没啥存在感。
就这样的范伟,28岁就认命地相了亲,和杨宝玲结了婚。谁知道这看似平淡的人生,却在1992年迎来转机。
那年赵本山准备上春晚,对搭档不太满意。他让铁岭艺术团的团长崔凯给范伟带话:"新小品要换人,你来试一下。
"当时在北京演出的范伟,二话不说就跑去央视排练厅,和赵本山排了好几天。
结果呢?春晚导演不同意换人。范伟啥也没说,主动打个招呼就走了。这一幕让赵本山记在心里,觉得这人"宠辱不惊,是个好搭档"。
缘分这东西,妙不可言。1993年,赵本山亲自打电话给范伟,说辽宁省艺术团有个小品《走毛道》缺人,就这样,两人终于成了舞台搭档。
1995年,33岁的范伟终于登上春晚舞台,虽然就是个小配角。演出完,他满心欢喜地打车去机场,还跟司机聊天,希望能被认出来。
结果呢?司机连正眼都没给他。这事范伟后来说起来还直乐呵:"师傅应该是没睡好,大过年的还在工作,有点不耐烦也能理解。
那会儿观众都只认识赵本山,范伟就是那个"戴眼镜的胖子"。失落的范伟甚至想换搭档,但赵本山笑着说:"别急,跟着我走就行。
真正的转机是2000年春晚的《卖拐》。范伟换了隐形眼镜,剃了个平头,演了个看着精明实际上被"忽悠"的角色,直接逗乐全场。
从此,范伟就成了赵本山舞台上能"分庭抗礼"的搭档。
趁热打铁,两人把《卖拐》搞成了三部曲,年年春晚都是焦点。但成名对两人的意义大不相同:对早已成名的赵本山来说是锦上添花,对范伟却是雪中送炭。
这种差距,埋下了两人日后分道扬镳的种子。
谁能想到,200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彻底改变了范伟的人生轨迹。
那年,冯小刚看上了范伟在春晚舞台上的表演天赋,邀请他演《手机》。虽然就几句河南话的台词,但范伟拿出了百分百的认真劲儿。
找河南老乡录音学方言不说,还真跑到郑州体验生活。就在火车上,他看到田埂上一个叼着烟、穿白背心、腆着小肚腩的老乡,那形象可不就成了他的灵感来源?这种较真劲儿,让冯小刚在监视器前直呼绝了。
2004年,冯小刚又给了范伟一个机会,请他演《天下无贼》。戏份不多,但每个镜头都让人印象深刻。就这样,范伟在电影圈打开了一条门缝,看到了比小品、相声更广阔的天地。
但真正让范伟和赵本山关系出现裂痕的,是《马大帅》这部剧。范伟在里面演的范德彪太出彩了,以至于到拍续集时,观众都喊着要改名叫《范德彪与他的姐夫》。
这可是赵本山成名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被人抢了主角光环。
你说赵本山能不担心吗?果然,2005年春晚的《功夫》成了两人最后一次同台。范伟那天心思明显不在这里,上台第一句台词就说错了,把"借我一双慧眼"说成了"借你......借你一双慧眼吧"。
这个失误在外行看来没什么,但对追求完美的赵本山来说,这问题可大了。从那以后,范伟再也没上过春晚,赵本山的搭档也换成了宋丹丹、小沈阳。
没了小品这座桥梁,昔日的黄金搭档连见面唠家常的机会都少了。2009年《关东大先生》拍摄时,赵本山那句"范伟现在腕儿多大了"的话,听着像是玩笑,却道出了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
就这样,范伟踏上了自己的电影之路,而赵本山,则继续在他的喜剧舞台上发光发热。
离开春晚舞台后,范伟和赵本山的人生,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
范伟选择了潜心钻研演技。2006年拍《芳香之旅》,他写了整整一万多字的人物笔记,还特意饿了三个月减重,就为了更贴近角色。
虽然这部文艺片最后只有百来万票房,但圈内人都记住了他的敬业。张静初都说:"想知道怎么做好演员,看看范伟怎么做的就知道了。
就这样,范伟默默参演了一百多部影视作品。圈内有个评价特别真实:不管片子多烂,但凡范伟出场的镜头,绝对挑不出毛病。
这份坚持,最终在2016年开花结果,他凭《不成问题的问题》拿下了影帝。2021年,又靠《一秒钟》摘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再看赵本山这边。他一心扑在二人转上,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把演出从洗浴城搬到大剧院,为此没少花钱费力。
但是,身体却扛不住了。
2009年9月,52岁的赵本山在拍《乡村爱情3》时突发脑溢血。那会儿他都开始准备后事了,还特意叮嘱徒弟们:"千万不要分开,你们在一起,这个团就不会散。
2011年春晚,演完《同桌的你》后,赵本山直接被送去医务室吸氧。就这样,54岁的"小品之王",结束了他21年的春晚生涯。
两人的重逢是在2020年的《刘老根3》。范伟回来客串了一个角色,见到的却是一个苍老了许多的赵本山。当年那个春晚舞台上神采奕奕的喜剧大师,如今却显得那么疲惫。
"你一走就是十七八年,招呼都没打一个。"赵本山感慨道。
范伟答得滴水不漏:"这就是你一句话的事,你说让我回来,我这不就回来了嘛。"
表面的寒暄下,藏着十七年不联系的事实。这么多年过去,两个人都变了,但又似乎都没变......
时光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你看清很多事。
这些年,赵本山遇到了他最不愿面对的事:徒弟们的"反水"。徒弟刘小光在直播里抱怨分钱不公平,徒孙张玉娇更是放话说自己是第一个敢和赵本山对着干的人。
但你看赵本山的反应,就是一言不发,任他们表演。
当年信誓旦旦说"自己撵他走,徒弟们都不会走"的赵本山,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反观范伟,当初没选择继续待在赵本山的圈子里,反而成了他最明智的决定。他太清楚了,抱团取暖容易,但树大招风更容易。
与其寄人篱下等着不满的那一天,不如一开始就选择独自闯荡。
现在想想,范伟的选择是对的。但赵本山的坚持也没错,他只是太重感情,想把自己的"江湖"传承下去。可惜啊,人心难测,越是亲近的人,有时候越容易伤你的心。
其实,范伟从来没有"背叛"过赵本山。那份师徒情谊,那段春晚岁月,都好好地收在心里。只是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路而已。
就像范伟说的:"这就是你一句话的事。"这话听着客气,却藏着真感情。意思是,虽然分开了,但赵本山在他心里始终是那个赏识他、提携他的人。
所以说啊,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范伟选择了独立,赵本山选择了传承。一个收获了艺术的高度,一个经历着人情的冷暖。
缘分这东西,该来的时候挡不住,该散的时候也留不住。好在,情谊还在,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