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王阳明说得好,“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确实,迎来五月,世界依旧热闹,生活充满变数。谁也不能在现实中穷尽未来,惟有在哲学层面去解构一切。老美最近急了眼,叫嚣着说要将我们踢出Swift,那他们真得褪褪毛再来说话,这种双向核弹只是相互伤害的极端做法,但外敌并不可怕,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那些内奸内鬼才可恨,当务之急还得攘外必先安内。纵观庙堂之上,山河之广,民生之艰,改革的要义是激活,时效的关键在执行,修养的重点乃明善,谁也不能置身事外。是为本篇。
一、五月之美
五月首日,雨后初晴,阳光挥洒开来,旋即伴生夏天的感觉。远望前方,层次分明,山色如故,江水清澈,白鹭掠过,带来一片清宁。
但五月时光更是升腾的,万物喧闹,各具其美,精彩纷呈,若用“眼耳鼻舌身意”去体验,自然带来“色香味触法”的体悟,折射出世界的多样性。
时光闪耀,人们用各种活动,媲美大自然。行进在五月,迈开脚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跑一条蜿蜒曲折的马拉松。停下脚步,看一个底蕴深厚的展览,听一场激情四射的音乐节,借此来穿透各种局限,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时间。
很多时候,美并不在外界,而源自内心。只要心从容了,美就无处不在。
二、旅行之乐
电影《你好,之华》有句台词,叫作“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就能写明白的。”该话语意思很清晰,即“读万卷书不如万里路。”人只有在寂静之路上,才会真正找到另一个自己。
借近日与摩友舟舟交流之际,不由地想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的实践者波西格,这位美国人的困惑比较高级,其实就是精神疾病,他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带来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找寻对支离破碎文化的整合之道。他在经历残酷的精神分裂症电休克疗法与离婚等打击后,于1968年与11岁的儿子克里斯骑着摩托车,横跨美国本土,从游历中完成自我救赎与精神升华。
是的,人比概念重要。负担沉重也许会让人寸步难行,但也是因为负担,更会激发我们内在生命力。
三、实践之悟
人的经历可以相似,但悟性却难相同。中国人似乎有个公式,以为用“只要……就……”的方式,就可以“小葱拌豆腐”似的轻松解决所有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至少,很多所谓贤者,常被世人误以为是写书的,那可大错特错了。要知,古代的孔子、王阳明乃至当代的宗庆后、任正非等人,都是守着内心良知,将实践贯彻到底,然后表展现了坚定的心智与独到的见解,只是后人将其讲话或邮件内容整理成书,形成人类闪光的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往往是语出惊人的。譬如任正非先生在管理中坚持“七反对”的原则,就是一种苦行僧般的“渐悟”,是建立在凝心聚气的实践之上的,没有多少人能够忍受得了的。这种不断的改良,迫使人耐住性子,谋定而后动。面对种种风险,他用流程修正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坚守主航道,在变化发展中获得全新的自由。
所以,很多人学习经典,不免落入窠臼,把形式当成目的。其实执行更重要,实践更有意义。所有的优秀文化之根本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心灵不死。
古人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回望生活,有时动摇是允许的,但重要的是最后能不能摆脱摇摆、战胜自己。我们必须明白,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充满宗教般的热情,以及恪守内心的良知,那么通往华山的路必然光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