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欧盟扣押了整整一个多月后,中国货船“伊鹏三号”终于踏上了归途。
11月17日,波罗的海的平静被打破了,德国、芬兰、瑞典、立陶宛四国的海底通信电缆断裂,第二天,该海域的另一根天然气管道也出现故障,一时间整个北欧都风声鹤唳,最终中国货船“伊鹏三号”背锅了。
这场闹剧最大的争议在于欧盟并没有拿出证据,仅仅因为怀疑,就扣押了中国货船,甚至在调查的时候阻碍中方人员登船,在闹剧结束后,就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看不下去,替中国发声,这到底是路见不平,还是锦上添花呢?
无妄之灾事件发生后,欧盟指名道姓怀疑是“伊鹏三号”干的,但理由仅仅是因为“伊鹏三号”当时距离事发海域最近,所以就隔空喊话,没有经过正常的官方沟通程序,直接进行调查。
对此,中方倒是显得很克制,11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秉持合作的态度,积极配合进行沟通协调工作。但中方强调,调查应该建立在获得中方允许的基础上,想要搞小动作,门都没有。
出现故障的海底光缆有两条,分别连接芬兰和德国,立陶宛和瑞典,是否人为破坏,目前还没有掌握任何证据,只是一种怀疑。
在调查期间,“伊鹏三号”一直被欧盟单方面扣押,中方所说的配合调查,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欧盟经过初步调查,有证据指向“伊鹏三号”的情况下,中方才会配合。另外,也不排除欧盟背地里制造伪证的可能性。
结果这个事情耗了一个多月,最终调查的结果证明了“伊鹏三号”的清白,按理来说,就算是误会,也不应该耗时这么久,而且明摆着是带着政治任务来的。
示好的背后,是利益所在事实上,在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后,欧盟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开始摇摆起来,比如过去欧盟经常指责中国援俄,现在集体改口了,甚至连乌克兰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而欧盟对华态度的转变,乌克兰就是最积极的因素。前不久欧盟新任“外长”卡拉斯访问基辅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直言卡拉斯不应该过多指责中国,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言下之意,眼下乌克兰再经济领域对中国是有所求的。
其实抛开俄乌冲突不谈,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跟乌克兰关系一直不错,双方在经贸和教育领域都有长期的合作,直到2024年上半年,两国的贸易额45亿美元,比去年还增长了17%。
2025年,俄乌战争就要结束,接下来乌克兰就要面临战后的重建,而无论是中国的资金还是基建能力,都是乌克兰急缺的。
大国担当其实早在今年7月,中乌两国外长会谈中,乌克兰就已经向中方传递了友好合作的意向。两国在过去已经建立起几十年的友谊,从长远角度来看,乌克兰是响应“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之一,而中国也是乌克兰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合作的潜力非常大。
近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已经释放出愿意谈判的信号,具体停火的时间,应该会跟特朗普的就职有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方也多次表示,会时刻关注局势,尽力向乌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不管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还是整个欧洲,都在为战争付出昂贵的代价,中国虽然不是相关方,但也没有趁人之危,相反,中国一直在国际上努力斡旋调停俄乌冲突。
最近几个月,中国政府的欧亚事务特代李辉也一直在几个相关国家之间奔波,进行穿梭外交,在为解决俄乌问题作出实质性的努力。
和平来之不易,相信久经战火的乌克兰人民对此深有感触,回顾历史,乌克兰就会发现,中乌之间不存在敌意,深化合作,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希望泽连斯基政府能够正视历史,别再让战争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