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一次善举,张爱萍将军连续16年邀他赴京,全家视他为大恩人

初柳聊过去的历史时光 2024-09-26 01:12:16

1986年,江苏省角斜乡五坊村一户小院里,务农归来的赵保群洗过脸后,顺手拿起一张报纸,坐到院中凳子上翻看起来。在部队养成的读书看报的习惯依旧没变,虽然他已退伍14年了。

报纸上一则启事吸引住赵保群的目光,这是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发布的一则寻人启事。他心头一颤,飞快地浏览了一遍文章,报纸上要找的人正是自己,一幕幕往事顿时涌上他的心头。

赵保群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出生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69年,他实现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梦想,成为北京卫戍区的一名解放军战士。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卫戍区某团的一名班长。

1972年5月7日上午,赵保群忽然接到连指导员信明显的命令:带上5名战士去301医院监护一位特殊病人,他叫“张续”。指导员特意叮嘱:“你提干的政审已经过了,现在上级临时抽你执行任务,这也是个考验。”赵保群明白其中的含义,只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那是一段特殊的岁月,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赵保群带上5名战士,乘着吉普车,飞快地来到301医院外科六病室。

病人“张续”头发凌乱,胡子拉碴,浑身浮肿,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身上破旧不堪的棉衣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医生说他的左腿骨胫骨断了,刚做完接骨手术,现在开始进行牵引复位治疗。

“专案组”特意交代,不准他们与病人谈论政事;不准病人与外面接触;周二或周五家属探视时要在旁边监听,谈话内容必须做记录;不得给予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和方便……

赵保群看着眼前病成这个样子的“张续”,心里有几分难过和酸楚,农家人出身的他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不能失去该有的淳朴和善良,他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党员,一定要坚持真理。

“张续”其实就是张爱萍,开国上将,曾经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只不过医院的医生护士和这些战士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张爱萍的铮铮铁骨众人皆知,毛主席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军队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这个“张续”不畏强暴,一直在和“专案组”做斗争。

面对一次次的逼问,他要么就是怒视,要么就是冷笑,要么就是闭嘴,总之不会让他们从他嘴里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这一切,赵保群都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他判定“张续”一定是个好人。

好人就应该得到善待,赵保群决心尽可能地保护好这位好人。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肩负着医生护士不敢做或不愿做的护理任务,定期为“张续”洗头,理发,刮胡子,端大小便,擦洗身子,甚至为他一口一口地吹冷粥饭,一匙一匙地喂到嘴里。这些原本都不是他的职责,但他俨然成了病人久病床前的“孝子”。

听说吃茄子有利于骨头愈合,他就上街买回茄子。听“张续”自言自语“西瓜该熟了”,他就上街买回西瓜。赵保群的行为,引起“专案组”的不满,对他进行了口头警告,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7月28日晚,下班的赵保群正躺在床上休息,忽然电铃骤响,他敏感地觉得是病人出事了,当他一咕噜爬起来冲到病房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张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很快进入昏迷状态。

赵保群大声质问值班战士是怎么回事,一边着急地给医生办公室打电话,铃声响了一遍又一遍,始终没人接听。值班室也是人去楼空。

赵保群向5名战士发出命令:保护好现场,任何人不准离开病房一步,在主治医生没有到来之前,外人不得跨入病房一步。

说完,他便飞奔而去,一边跑,一边将值班战士刚才的汇报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原来在十几分钟前,一个戴口罩的医生送来一碗中药,“张续”按要求喝下后,不久就成了这个样子。

赵保群一口气跑到一公里外的主治医生宋军医家中,简要地将情况介绍了一遍,宋军医也是个生性耿直的人,他拉起赵保群就跑,边跑边说:“肯定有人在搞鬼,我们赶快去救人!”

经过两天两夜的紧急抢救,“张续”总算活了下来,他睁开双眼看到赵保群疲惫不堪、眼睛充满血丝的样子,还不知道这位班长曾经48小时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床边,连个盹也没有打。

赵保群笑了,宋军医笑了,战士们也笑了。当“张续”得知事情的经过后,他却哭了,流下的是一串串亦喜亦悲的泪水。

细心的赵保群把收藏着的“张绪”喝过的药渣,拿给宋医生检查分析,果不其然,里面多了一味处方上没有的中药——“金银花”种子,这是一种剧毒型中药,超过5钱即可致人死亡。

赵保群怒不可遏,找到院方要求查个水落石出。医院解释这可能是上层药屉漏下来的,赵保群不相信这种荒唐的解释。

“张续”让战士把赵保群喊回病房,感激地对他说:还是算了吧,你是查不出来的,为了革命我随时准备付出一切!

11月6日下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照下,“专案组”宣布对“张续”解除监护审查。赵保群也接到通知,马上离开301医院,不得再与病人有任何接触。

直到离开,赵保群才知道监护了6个月的“张续”就是张爱萍将军,他站在六病区的窗口下,向张将军所在方向行了个庄严的军礼!

这是一场无言的告别,两人都没来得及也没有机会面对面作别。4个月后,张保群被提前退伍,限令他两天内离开北京。

1973年3月5日,赵保群回到江苏角斜公社五坊大队的家中,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救助张爱萍的事,甚至包括他的家人。

他回归了农民生活,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供销社做临时工,脏活累活抢着干,一人顶几个人;在砖瓦厂做工,肩膀磨破了皮,脚上磨出了水泡;他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心中却充满力量。

他时常想起张爱萍将军,想起他破旧的棉袄,想起他受伤的腿骨,想起他坚强不屈、襟怀坦荡的光明与磊落,不知张将军怎么样了?

1982年,赵保群从家中那个吱吱呀呀作响的方盒子有线广播中,听到了张爱萍将军复出后担任国防部长的消息,他内心百感交集,一个人偷偷地激动了好一阵子。

这还不够,他又狠心拿出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为的就是能在新闻节目中看见张将军的风采。

赵保群没有想着借此改变自己的贫穷处境,甚至连这念头也没有动过,他认为那样做自己就是个“小人”,也会让张将军看不起的。

且说1973年张爱萍将军恢复部分自由后,时常想起赵保群照顾自己时的情景,180多个日日夜夜的相处啊,要不是他的照顾,自己的性命恐怕早就丢在医院里了。他多次写信、打电话给卫戍区部队,得到的答复是:该团已经解散,编入武警序列,赵保群早已退伍。

张爱萍经常在老伴李又兰面前念叨:保群可是个好同志啊,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他啊!李又兰也对这位悉心照顾过自己丈夫的青年心存感激,同样盼着能早日找到这位恩人,好对他说声谢谢。

能找的地方都找了,能问的人都问了,依然没有赵保群的线索。

张爱萍凭着依稀的印象,判定赵保群是江苏海安一带的人。1974年,经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石一宸介绍,他决定去南方找一位老中医为自己治腿。在这期间,张爱萍托在江苏广播电视台工作的老战友吴邦义,帮自己寻找赵保群。吴邦义费尽周折,还是找不到赵保群的身影。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1986年春节。

在与家人团聚的饭桌上,张爱萍将军没有过年过节时的喜悦,他对老伴唠叨了一句:保群不知在哪里?要是此刻他能坐在我身边那该多好啊!李又兰知道丈夫的心思,她说:我这就给南京老吴打电话,让他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登寻人启事。

老友吴邦义深知张爱萍向来重情重义,不早点找到恩人他是不会就此止步的。吴邦义同样被感动了,他放弃了难得的春节休息,马不停蹄地跑了泰州、如皋、海安等几个地方,并请当地广播站播出寻人启事。

后来,吴邦义接到海安县打来的电话,他们找到了赵保群。

5月19日,赵保群收到张爱萍、李又兰夫妇的来信和100元汇款,信中说1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打听你的消息,现在找到你了我们很高兴,寄去100元钱给你的父母和孩子买点东西,是我们微微的心意。

赵保群早已热泪盈眶,张将军没有忘记他,他早已退伍成为一名农民,而张将军现在已是泱泱大国之国防部长。赵保群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将这100元转赠给五坊小学。

得知赵保群的义举后,张爱萍甚为感动,当即挥毫泼墨,题下“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赠给“保群同志纪念”。

这年冬天,赵保群的妻子丁五英生病住院,张爱萍夫妇又特意汇来400元钱,并在信中说今后每月要给他再寄50元。

赵保群忐忑不安,去信谢绝了将军夫妇要资助自己的好意,他把收到的400元钱转赠给了镇上的一所敬老院。

1987年11月13日,凌晨6时,晨曦微露,张爱萍将军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早早起床在客厅和院子转来转去。

7时30分,警卫员报告赵保群已到门外,张爱萍高喊:“敞开大门,让保群进来!”须知,将军寓所的大门平时是不开的,进出人员都是走小门,只有特殊的贵宾才有这特殊的待遇。

张爱萍、李又兰各站一边,夹道欢迎赵保群的到来。

15年了,这种思念令人煎熬。当赵保群跨进大门的那一刻,老将军激动地迎了上去,两人紧紧拥抱,伴随而来的是止不住的抽泣声,和犹如泉涌的泪水。看着眼前的一切,李又兰也不停地抹着眼泪。

张爱萍拉着赵保群的手说:“保群啊,我早已恢复了工作,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知道我担任了国防部部长,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赵保群知道,全世界人民知道张爱萍将军,是因为他在五角大楼舌战群儒的事。他为老将军的忠诚、坦荡、机智、勇敢所深深折服。他说道:考虑到二老工作繁忙,我实在不愿打扰你们哪!我常在电视上看见首长的镜头,知道您身体健康我就放心了。

张爱萍特意将儿子、儿媳叫了回来,全家人设宴款待这位恩人。将军兴致很高,谈兴甚浓,不断地给赵保群敬酒、夹菜,回忆起往事,动情之处总忍不住几多抽泣。张将军给儿子、儿媳说:“如果不是这位警卫班长的保护,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你们要永远记住。”

在将军夫妇的再三挽留下,赵保群在北京住了一周,在秘书的陪同下登上了天安门,去了毛主席纪念堂,还游览了长城等名胜古迹。

赵保群回家时,李又兰拿来一个包裹:里面是给他父母的布料,给他爱人的羊毛衫,给孩子的书籍和画笔,给他的两套军装……

从1987年起,直到2003年将军去世,在这16年间,赵保群每年都会接到张家的邀请,前往北京做客。

他们的事迹传开后,地方政府安排赵保群到镇上的供销社搞外联工作,憨厚朴实的他知道有人想利用他和张将军的这层关系为家乡多批点条子,他向将军去信说出心中的苦闷,张爱萍鼓励他“永远做个正直正派正气的明辨是非的真正的人,做个称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数月后,赵保群被安排至海安角斜工商所工作,张爱萍将军赠他座右铭“逐名利自蒙耻,辨真伪羞奴颜。”赵保群谨记将军教诲,工作兢兢业业,先后荣获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标兵”,三次荣获三等功,张爱萍知道后,高兴地连声称赞:“好,干得好!”

2000年,张爱萍将军迎来90华诞,赵保群再度受邀赴京做客。宴席上,老将军拉着他的手,亲切地问长问短,并再次对家里人强调要永远记住他和这位警卫班长的生死情谊。

随后,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接见了赵保群,他亲切而又动容地说:“你为保护老首长做出了很大牺牲,我向你致敬!”并与他合影留念。

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张爱萍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接到治丧委员会的书面通知后,赵保群犹如晴天霹雳,禁不住抱头痛哭。他急匆匆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一路上泪水不断,惹人诧异。

12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赵保群站在悼念张将军的人群中,一幕幕往事袭上心头,当他依序来到张爱萍将军遗体前肃立默哀时,早已是“泪飞顿作倾盆雨”,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毕恭毕敬地向老将军鞠了三个躬,张将军,一路走好!保群为你送行了!

一段历时31年的将军与士兵的传奇故事就此画上句号,赵保群牢记着将军的谆谆教诲:“永远做个正直、正派、正气的明辨是非的真正的人!”他为此努力奋斗着,相信老将军在天有灵会看到这一切。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