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29日,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此前发言的重点并非“10万亿”,而是“为了稳定经济,有必要采取短期刺激措施”。
刘世锦进一步解释,刺激是有代价的,是用刺激加改革的办法,花钱建新制度,为中长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
刘世锦认为,近三亿农民工、近两亿外出进城农民工的基本公共卫生欠账更加突出。面对需求不足,扩大消费的重点之一是大力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短期重点是由政府收购滞销的住房,将其转为保障性住房,再向新市民提供。
刘世锦建议,通过提高城镇化比例(达到75%以上)和质量(缩小以至消除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由现在的4亿人口增长到8亿—9亿。提出并推进这一目标,对尽可能延长中速增长期,打破需求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有基础性意义。
总体上,刘世锦的建议有较大影响。他建议刺激+改革,算是学界的共识,尽管资本市场方面的机构多是关注刺激。
我们认为,综合9月24日以来公布的各项政策看,从政策发力框架看,主要是通过财政货币加杠杆来支持化债、房地产、上投资、提振股市。这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资金链修复、房地产行业资金链修复。接下来,只要稳经济、稳预期的目标没有实现,就有可能继续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当然,也要看到,本轮增量政策还是走在“大水漫灌”“上投资”的“老路”上,是“下猛药”、打“强心针”。化债、去房地产库存,是反复推进的工作,这次是新一轮操作,是让经济在原有模式下再运行一段时间,并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和根本问题,仍然存在发力方向不合理、效率低、见效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对其效果的预期不宜过高。
明年,必须抓住短期刺激后经济回稳的时机,全力推动政策转型,以惠民生、促消费、推改革为核心来设计政策。
需要强调的是,从历轮逆周期调控看,一直存在刺激力度大,改革力度小的问题,一直存在上项目力度大,惠民主力度小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明年有显然改观的可能性偏小。
我们认为,先要看今年安排化债的力度。至于明年,会安排一定的经济刺激力度,财政赤字率有可能上调到3.5%左右,专项债发行略有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2万亿元。一些增量资金可能更多用于民生。改革方面,就是落实三中精神,预计改革不会有大力度动作。
以上是2024年10月31日《FOST财经早报》的部分内容。《FOST财经早报》跟踪分析国内宏观事件、数据、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新动向,帮助读者跟住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外部环境的边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