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邮局工作
1969年11月1日,大舅前往台北邮政总局人事处办妥报到手续后,随即函介北投邮政训练所参加为期两周的新进人员训练,结业前调查志愿工作地。
大舅原本想去台北彰化,觉得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老友刘慎修说:“彰化条件虽好,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说,以后子女就学就不如中坜方便了,中坜地区有小学、有高、初中,有三专五专和大学,同乡们在桃园地区的比较多,你也来桃园吧?彼此有个照应吧。”
大舅听从了刘慎修的建议。
1969年11月16日,大舅被分派到中坜邮局工作,报到后以丙等任用,从22级业务员叙薪,底薪100元,实支新台币2400元,是上个月陆军中尉功俸一级所支薪给的2.5倍。
大舅实习期间所见的挂号台工作情形是:每天早上八点交接班,每班一人,接班后是整理当天的封发清单,书写吊牌,然后归档清晨进口的清单,工作相当轻松,下午才有各营业单位送来的待发的挂件;
最忙的时候,是下午5点后,各营业单位结束一天的营业,送来所收的挂件,要赶在晚上9点左右封发完毕,再由平封台装入密封袋内,封妥后交由接送人员送往火车站交运。
中坜位于台湾北部偏南,夜间12点后,北部宜兰、基隆、台北、桃园各局的邮件就进口了,有的人开拆后才就寝,大舅则是在早晨4点前就起床开拆,接着在6点前后,中南部各局的邮件陆续进口,要赶在8点前处理完毕。
不知是何原因?大舅第一天上班,却被安排在下午6点接班,到次晨八点交班。
早晚六点是封发工作最忙的时候,一个刚接班的新手哪能应付得了?
幸好有同时转业、被派在挂号台的陈国飞主动协助,两个新人才好不容易在十点多忙完。
可在最后清点结算时,他们发现结算账目少了20件挂号,怎么查也查不出。
急得大舅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当班的主管不闻不问,按点就提前下班了。
大舅在老员工黄福清的帮助下,核对了几次,还是没有找到错误的原因,真是着急的一夜未眠,身心俱疲,一度甚至想到辞职不干了。
但继而沉思:已离开军职,放弃了国专科,果真辞职,将何以自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别人也没长三头六臂,为什么别人能,我却不能?何况还有同时进局,担任轮班的陈国飞的互相支援?
就这样,大舅硬着头皮坚持了一个月,业务逐渐熟练,陈国飞早上5点到8点,晚上6点到9点,帮大舅封发,轮到他值班,大舅也帮他封发,指导彼此都能单独值班了;但初次值班那天,所短少的20件挂函,也无人查询,后不了了之。
后来大舅反思:那20件挂函,并非短少,极可能登记单子时,误把底份撕掉,同时封发出去了。
2.再次成家
脱离军职后,大舅有两大愿望,就是转业和成家;转业既已完成,两岸对峙依然严峻,短时间回大陆无望,自然希望早日成家,于是托请三重人许焕东帮忙介绍。
1970年4月8日,许焕东陪同草屯镇的萧小姐与其父母前来中坜相见,双方均感合意,约定4月16日到萧府订婚。
上世纪70年代,台湾退伍转业老兵,有稳定工作后,找对象相对容易;台湾舅妈是闽南人,家族在台湾生活多年,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看中了大舅的邮政工作、稳重性格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当时,台湾和大陆差不多,某种程度上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台湾舅妈比大舅年轻20岁,但大舅因为长年从事军中文职工作,皮肤白皙,并不显老。
4月20日,大舅由许焕东陪同,再去萧府,商定5月1日结婚。
大舅没有发帖,只邀请附近的知友、邮局的长官同事,在中兴楼席开5桌,共收礼4550元,酒席3000多元,收支相抵后,再付萧府1200元作为回门宴客之用。
事后结算,结婚费用约4万多元,除大舅自己积蓄外,借用刘慎修7千、吕志恒5千、王惠忠2千。
等到1970年正式退伍,大舅领到退保金20475元,偿还借款后,尚余6千多元,可谓大事已毕。
3.第一次购房
大舅婚后租住于光华新村,一大间平房隔成里外两间,里间充卧室、外间供起居,对门另有厨房一小间,每月租金450元。
上世纪70年代前后,台湾社会安定,经济景气好转,区内外都有建屋出售,平房、二层楼房都有,前者每户六七万元,后者每户十多万元。
虽然如此,大舅仍不敢有置办房产的念头,因为月薪不足3000,除生活开支外,能有多少结余?
1970年10月1日后,邮政局调高了薪给,大舅每月领2600元,加上婚后每月房租补助460元,另有误餐费、夜点费等月500多元,量为入出,节约开支,每月开始有剩余。
两年后身边略有积蓄,又蒙吕志恒先生大力相助,在龙罔路订购平房一户,现金65000元,如果贷款30000元,自备款则需40000元,比现金购买要多花5000元。
1972年夏,龙罔路有预售平房,每户建地70余平方米,现金是每户6.5万元,贷款需7万元(自备4万元、贷款3万元)。
大舅当时的积蓄只有房价的一半,买吧,力有不及;不买吧,长久租下去、又不合算;因为每年租金5千多元,如果租住13年,租金约7万元,不是可以买户平房么?
租住的后果是13年后,仍是一无所有。
大舅于是决定购房居住,即便贷款也比较合算。计议间,他想起就读国文专修科的朋友吕志恒。
吕志恒是河南人,1961年驻防金门时奉令调任通信排副排长兼无线电组长,大舅是通信排通信中心组长,相处颇好;1963年冬,大舅逾假时,幸蒙他曾函告部队调防讯息;1970年春他退伍后,考取国文专修科,正就读中,他有积蓄存在银行。
大舅写信向他商借,依银行计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损益;对大舅而言,则可以节省5千的利息。
吕志恒收到借钱买屋的信,次日,就提了2.5万元,从板桥送到了中坜,让大舅非常感动。
蒙吕的慷慨相助,大舅遂于1972年7月28日预订了一户,并于当年11月24日迁入新居——龙罔路3段124巷25弄6号。
1972年8月22日,大舅喜获一女,取名淑君;1974年8月19日,再获一女,取名淑美;1975年9月5日,男孩诞生,依据家谱,取名尊德。
从此,大舅就开始了在中坜安居乐业、和和美美的正常生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