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单论打仗,这5位开国中将完全不比上将弱

绿海看历史 2024-08-19 22:34:58

在一百多位开国中将中,有五位“顶级战将”,他们均是老红军战士,参加过艰苦的长征,革命意志十分坚定,而且每次打仗的时候,他们也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与广大官兵们同生共死,如果单论战功的话,他们五人完全不输上将!

这第一位便是郑维山将军,他十二岁参加革命队伍,曾担任过徐帅的传令兵和勤务员,1931年,他被调入战斗部队服役,仅仅1个月后,他便因为作战勇敢被晋升为班长,半年后升迁为连指导员,1933年,他进入川东作战,数次力挫凶悍的川军,由此获得“川东猛虎”的称号。

抗战时期,他在晋察冀军区工作,1940年,他指挥千余名精锐八路军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先后突袭了正太路沿线的多个日伪军据点,累积歼敌七百余人,并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粮食、药品,可谓大获全胜。解放战争时,他先是在华北军区任职,后来奉命率部支援西野,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将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彻底消灭,为“西路军”死难的官兵们报了仇。建国后他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兰州军区司令,2000年病逝。

第二位是廖汉生将军,他早年曾在贺老总麾下任职,因为能征善战威震湘鄂苏区,抗战期间,他在八路军一二零师担任副团长,随后亲自指挥了雁门关伏击战,打得日军抱头鼠窜。1941年,他被调到延安学习,个人能力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1944年,他与王震将军联合带领一支精锐部队,由延安出发一路南下,突破敌人重重封锁与围堵,最终在粤北落脚。1945年初,他与王将军又率部北归,返回延安,这一来一回跨越万里,称得上是“小长征”。建国后,廖汉生长期在科教部门工作,1983年退出现役,2006年病逝。

第三位是陶勇将军,他是原红四方面军的核心战将,在华中多次挫败国民党军,有力的维护了革命的胜利成果。1936年,他参加了西征,结果却遭遇失败,他的部下大多战死沙场或离散在茫茫戈壁滩中,而他本人则被敌人俘虏,投入位于凉州的政治监狱关押。直到1937年初,经由中共中央拼命营救,他这才重获自由,得以返回延安学习、休整。

抗战爆发后,他在新四军第二支队任职,主要率部在安徽与江苏的交界地带活动,与日伪军周旋、对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野四纵任司令,孟良崮战役期间,他参与对整编七十四师的攻坚,在友军的配合下,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全歼了这支号称王牌的部队,取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建国后,他进入海军部队任职,曾参与过多个军事基地的建设工作,为我国海上力量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67年,他在上海工作时,莫名遇害,时年五十四岁。

第四位是王必成将军,他十五岁参加革命,十七岁进入红军服役,历任团政委、副师长等职务。抗战时,他在新四军任团长,他的部队从干部到士兵均充斥着一股视死如归的精气神,每次作战大家都猛打猛冲,绝不后退,上级首长于是授予王必成部“老虎团”的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他在华野任职,建国后他曾短暂在朝鲜与联合国军较量过,并取得了不俗的战果,1955年,他被调派到上海警备区担任负责人,70年代初,他又转往昆明军区担任一把手,并兼任云南省委书记,军政大权“一手抓”,1982年,他离开一线,1989年病逝,时年七十七岁。

最后是王近山将军,他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闯出赫赫威名,因为打仗不怕死,所以被大家称为“王疯子”。抗战爆发后,他在刘帅、邓公麾下担任团长,1937年下旬,他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累积歼敌上千人,由此获得了上级的着重嘉奖。1943年,他又在临汾一带伏击了日军的“战地观察团”,击毙日军军官一百余人,有力的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解放战争时,王将军出任中野第六纵队司令,挺进大别山期间,他率部担任全军先锋,从河南一路转战到安徽,抢先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建国后,他意外陷入一场政治风波,一度被贬谪为农场长,直到60年代末才重新被启用,1978年他溘然长逝,时年六十三岁。

2 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