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想花700元爬泰山却遭父亲说教引发网友议论,来看专家怎么说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2023-04-28 09:04:54

最近,一名女大学生在网上诉说自己的伤心事,称自己因为想要花700元爬泰山而遭到父亲一通说教。

此事在网上引起议论。网友纷纷表态,有的吐槽自己也有说话让人难过的“同款爹”,有的理解这位父亲是为女儿好,有的则认为女儿高高兴兴去爬泰山,当爹的应该支持和关心……

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回归女孩的求助“爸爸发了这么多我不明白”,或许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众多有相似经历的家庭改善亲子关系。

爸爸满屏说教让女儿“感到难过”

上大学的小丽(化名)想和几个朋友周六一起爬泰山,但离开学校需要由辅导员开具经过学生父母同意的假条。

于是小丽和父亲说了这件事,并告诉他爬山的预算是700元,这700元是自己从生活费里省出来的。

然而父亲怒气冲冲地给她发来一连串的消息:“你只算了经济成本,你算过别的成本吗?”“你既然有一个月省下700元的能力,那下个月是不是不用给你生活费了?”“你太幼稚了。”

小丽耐心地跟父亲解释,自己计划了很久,不是一个人去,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并且这700元已经足够。

看一下祖国的美好风光,总是对自己人生阅历有帮助。

但父亲认为,女儿这次想去爬泰山是一种攀比,并提出该跟什么人一起多走动的问题,希望女儿能够好好思考。

最后,父亲甚至抬出了“我是你爸”这句让人无法反驳的话语。

原本只是爬泰山的出游计划,却牵扯到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和学业,与父亲的聊天让小丽深深“感到难过”。

网友热议:

“有什么不明白的?辛苦挣钱给你上学就不错了,还想出去玩?不可能,一分钱都别想多花!”

“这位父亲应该是挣钱不容易,700元对他来说应该是很大一笔钱,他又不好意思直接把自己的状况告诉女儿,只好用看似牵强生硬的道理打消女儿把钱用在无关紧要事情上的念头。”

“父亲不是心疼钱,感觉是不想让女儿请假和男生去爬山谈恋爱,要不然不会说到社会地位,更多的是担心女孩子出校园会出意外有危险。”

“如果父亲真为女儿着想就不会将女儿数落得一文不值,如果真担心女儿安全可以要求保持联系注意安全,而不是执意阻挠打击女儿。”

“如果我的孩子想去,我支持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去看看没有什么不好,大学的时候不去,等到进入社会或者成家立业之后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专家分析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 李敏敏

家长应认真聆听,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在这个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中,“700元”这个关键字也是众多网友所关注的,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父母“哭穷”导致现在消费观出现问题。

“其实家里的条件还不错,但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得叮当响’,导致跟稍微有钱的同学、同事说几句话就自卑。”

“心里一直被‘省钱’困扰,买东西会下意识地去看最便宜的是多少钱,真的觉得挺没意思。”

李敏敏分析,这些心理问题出现,与小时候受到家长穷养理念和专制型教育有关,“不一定是物资匮乏,更多是精神上没有得到支持。”

父母的穷养理念往往是希望刻苦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心性,然而结果适得其反。

他们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回应度很低,让孩子认为自己占用资源是不对的,需求是不正当的。

而这些父母也经常会对孩子施行专制型教育,高要求、命令式,没有倾听孩子,孩子在精神层面上也没有得到支持,会产生“父母对我的爱有很大条件”“我不配提要求”“提要求是为难父母”的愧疚感。

这样的孩子更关注眼前,他们不敢期待未来,不敢投资,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担心来之不易的物质、精神满足会消失。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出现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报复性消费,通过买买买来填补心中的空洞,体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是报复性存钱,认为提要求是不合理的,不花钱才觉得安心。

“如果报复性消费的时间不长,比如工作后第一笔薪酬用来犒赏自己,之后逐渐回归正常消费水平,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一直消费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洞,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仍透支购物,就需要调整消费行为,必要时寻求心理治疗。”李敏敏说。

报复性存钱这种行为则反映出孩子从小在物质、精神上不能被正常满足,几乎没有人聆听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他们不敢释放自己的想法,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长期压抑情绪会发展为抑郁症。

“察觉情绪”是治愈的第一步,然后要有信念可以调整“克制消费”的思维,强调重视自己富养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需求。

把“省钱”的自动化思维写下并进行审视、反驳,逐步扭转,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案。

“确实困难的家庭,也可以在精神上富养孩子,家长认真聆听,给予支持和鼓励,不吝啬关爱与夸奖,能让孩子感到被尊重,物质上的需求可以和孩子一起创造条件努力争取。”李敏敏总结说。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