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王国宝是怎么死的?被抛弃或用来挡刀,是他早已注定的结局

采蓝说历史 2024-08-21 15:23:35

朋友们,特别是事业有成、日子滋润的朋友们,咱们千万别作、别狂,温和地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比什么都强。如果把自己提前作死了,你的财产、事业、妻儿就基本上都是别人的了。记住,珍惜自己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不懂这些道理的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把自己作死之后,他那个早就不甘心当男二号的弟弟司马道子及其党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一来是少了司马曜这个直接对手,二来是司马曜的接班人对他构成不了任何威胁。

司马曜的接班人是他的儿子司马德宗。民间说接班人来得好是祖坟冒青烟,司马曜生出司马德宗这么个儿子来,那估计是祖坟着火了,冒烟冒过头了,都烧焦了。司马德宗从小就是东晋驰名商标,但不是因为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司马德宗傻得与众不同,其智力水平直接碾压他们祖上著名的傻子皇帝司马衷,成为两晋第一痴呆皇帝。司马衷至少还能问出“何不食肉糜”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话来,说明他还有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而司马德宗则是直接话都不会说、冷暖不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这样的新帝登基,自然就代表着司马道子那样的权臣为所欲为的幸福时光到临。在司马德宗登基后的两天,司马道子便升为太傅,扬州牧,赐黄钺,当上了摄政王。

癸亥,有司奏:会稽王道子宜进位太傅、扬州牧,假黄钺,诏内外众事动静咨之

皇权不能自理,相权一家独大,这种局面和趋势自然让原来的帝党意难平。尤其是驻扎在京口的司马曜的舅子王恭,最为不忿。

王恭有啥理由忿忿不平呢?首先是自己的金主爸爸司马曜死得太离奇了,然后是司马曜的政治遗产几乎被司马道子集团独占了,最后是司马道子在掌权后继续当甩手掌柜,任由王国宝的奸佞爪牙为非作歹、祸乱朝纲。自己这个先帝铁杆心腹逃不过被打压的结局。

是以,王恭在回朝参加国丧时,公然感叹道:房梁都是新的,但眼瞅就是要亡国的节奏了。

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

国丧完毕之后,王恭在返回京口前夕,还不死心地对司马道子进行了劝谏,希望司马道子对标伊尹、周公那样的名臣,亲贤臣、远小人。别跟那些奸佞小人打成一片,该开除的人赶紧开除。

王恭这番话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直指以王国宝为首的相党集团要好整顿。但是,大家想一想,司马道子跟王国宝等人蛇鼠一窝,他能听得进去这话吗?司马道子不光把王恭的话当耳边风,还一个劲地给王国宝提升待遇。原为领军将军的王国宝同志被升为左仆射兼领官员人事工作,加后将军、丹杨尹。不仅如此,司马道子还把东宫太子的兵马全部分配给了王国宝。

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国宝,使领之

王国宝素来就跟本是同宗的王恭不和,毕竟这货连他自己的岳父谢安都能出卖,在得势以后,便使劲地煽风点火,怂恿司马道子削减王恭和殷仲堪等原帝党骨干手里的兵权。

这些消息被王恭知道后,王恭便积极思考和寻求自保之策。最终,王恭把目标锁定在了东晋最为威名赫赫的北府军身上。

北府兵其实跟曹操的青州兵有极高的相似度,都有点很重的募兵制味道在里面,讲白了就是所谓的雇佣兵,他们是认主的,谁当初把他们召集、组建的,他们就只认谁。所以在谢家交权后,这支战力恐怖的军队便逐渐解体了。

北府军的解体其实跟我们现在很多公司解体是一个意思,不是那些员工干部不想上班了,而是突然失去了自己长期认定的领导和组织,一下子迷失了。再加上时过境迁,北府军在淝水之战后,也没啥用武之地了。北上自主发展嘛,又没组织、没名号、没体系、没后勤;留在原地等待时机嘛,亲爹不在了,后爹又没有政策和供给上的倾斜和照顾。变成后娘生的北府军在后燕和后秦的逐渐侵逼下日渐星散凌乱,比如刘牢之后来由黄河一线逐渐回到彭城,在后燕攻打廪丘时因为没有救援而以怯弱畏敌的罪名被罢官了。最后,北府军在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后自行解散了。

原本已经处于离散状态的北府军,如果不是遇到胡马南下,东晋朝廷危急时刻突然想起这支虎狼之师,他们是很难重新站到历史前台来的。

但谁也没想到,机会最终还是以另外一种极为讽刺的方式来了,那就是司马道子背后的相党和司马曜背后的先皇党终于图穷匕见了,内战一触即发。

感觉到自身很危险了的王恭,便以“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晋陵诸军事的兖青刺史”的身份联系了以刘牢之、孙无终等人为首的北府宿将们,引他们率部还驻京口为援。

刘牢之等北府将领们在经历谢家落幕后十几年的坐冷板凳后,也深刻意识到“挂靠一个正规平台”的重要性,于是找不到任何拒绝理由地跟王恭一拍即合了。

得到东晋第一王牌部队北府军的援助之后,悬着一颗心的王恭终于有底气出招了,他派人去联系了同为先皇党的殷仲堪,相约一起兴兵勤王。

但殷仲堪这个人大家也知道,骨头比较软,所以面对赌身家性命的这种事情,一时还真拿不定主意。

然而这并没有关系,因为殷仲堪拿不定主意,有人会帮他拿定主意的。这个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桓玄。天下不乱,我桓玄一个无实权的南郡公怎么能拿回原本属于我们桓家的一切呢?于是,一直欺负、恐吓殷仲堪的桓玄一改常态,很是友好热情地跟殷仲堪交流,使劲给殷仲堪打气、带节奏,怂恿他出兵。

桓玄是怎么给殷仲堪带节奏的呢?他说,你殷仲堪和王国宝等人确实是政治立场不一样,而且人家现在当权,也已经计划要对你动手了,按道理你就只能坐以待毙了。王恭人家好歹也是个国舅爷,背后多少有点人脉和势力,自保问题不大。但你啥靠山都没有,他们走流程把你调回朝中,你敢不服从吗?调回朝中你不就任人宰割了吗?

恭遣使与仲堪谋讨国宝等。桓玄以仕不得志,欲假仲堪兵势以作乱,乃说仲堪曰:国宝与君诸人素已为对,唯患相毙之不速耳······

殷仲堪本来就是一个没主意的人,被桓玄这么一吓唬,更加找不到北了,于是赶紧问桓玄该怎么办?桓玄接着说:王恭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你应该跟他暗定盟约,东西一起起兵清君侧,我桓玄不才,愿率荆楚豪杰充当先锋。

玄曰:孝伯疾恶深至,君宜潜与之约,兴晋陽之甲以除君侧之恶,东西齐举,玄虽不肖,愿帅荆、楚豪杰,荷戈先驱,此桓、文之勋也

早已六神无主的殷仲堪赶紧按小桓老师的意思办,立马联络雍州刺史郗恢、堂兄南蛮校尉殷觊、南郡相江绩等人一起谋划起兵之事。

结果很尴尬,殷仲堪找来的这些人每一个同意他的出兵提议!殷仲堪你喝多了吧,出兵朝廷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咋在你这里就变成如此轻描淡写了呢?

殷仲堪一看形势对自己不太友好,便杨佺期接替了当时情绪最为激动的江绩的南郡相,相当于引进一支外援部队。

这个杨佺期的背景值得跟大家介绍一下,他是出身于东汉时期的顶级豪门弘农杨家。

但是弘农杨家在汉末因为利益立场的问题被简单粗暴的曹操曹老板狠狠地打压了一番,杨家的才俊杨修就是被曹操找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干掉的。然后,弘农杨家在整个曹魏时期都萎靡不振,掉队降档到了二流世家序列。

直到西晋初年,弘农杨家阴差阳错地跟司马炎结姻亲,又开始了慢慢复兴。但是,好景不长,司马炎死后,辅政的外戚杨骏没多久就被贾南风给玩死了,又慢慢消沉下去了。

永嘉之乱时,自感段位不够的杨家觉得南下江东也跟脱胎于司马越圈子的司马睿集团攀不上啥关系,没啥前途,所以便倔强地留在北方,结果被北方胡人来回强暴得极惨。

最后,杨佺期他爹杨亮这一支终于扛不住了,最终还是从北方南逃到了东晋。最终杨亮还慢慢混成了东晋的梁州刺史。

在东晋毫无根基的杨家是怎么混成刺史级别高官家族的呢?主要是因为杨家因时制宜地改变了赛道,他们在圈层固化的文人赛道上看不到阶级跃升的希望,便果断投笔从戎,走上了军阀化之路。杨亮生了几个比较生猛的儿子,杨广、杨佺期、杨思平这哥几个全都强悍粗暴,颇具勇武。

佺期沈勇果劲,而兄广及弟思平等皆强犷粗暴

可是,明明已经没落的杨家人,却总也放不下祖辈的荣光,处处以高门自居,跟现在一些落魄了的富家翁依然看不起周边人是一个德性。举个例子,有些人为了讨好杨佺期,将他们杨家与当时风光无限的琅玡王氏相提并论,但是骄傲倔强的杨佺期却认为人家这是看不起他,很是生气。

期自以其先汉太尉震至父亮,九世皆以才德著名,矜其门地,谓江左莫及。有以比王者,期犹恚恨

杨佺期这种放不下过往辉煌的性格,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在军中的资历其实比桓温还老,但是不管他怎么拼命搏杀,级别一直上去,最高职位也就是桓温第二次北伐成功后封给他的广威将军、河南太守,戍守洛阳。后杨佺期因病改任新野太守,又转任堂邑太守,督石头军事。不愿意调到扬州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年老的杨佺期托病辞职。干了一辈子都在原地打转,这让心高气傲的杨佺期对东晋的组织和社会充满了不满和仇恨。所以,殷仲堪向他发出邀请去攻打朝廷,年老的杨佺期立马感觉到年轻几十岁,满怀热情地入股了。

在得到桓玄和杨佺期的加盟后,殷仲堪才答应了王恭的发兵请求,让王恭的信使回去告诉王恭,立马上奏清君侧,出兵讨伐逆贼王国宝,属于咱们的时代就要来了。

除了殷仲堪之外,王恭还联络吴国内史王廞(王导之孙),让他起兵三吴。王廞跟会稽豪族虞啸父募兵与吴兴、义兴起兵,虞啸父原来是司马曜的侍中,跟司马道子向来势不两立。

以王恭的为核心的清君侧盟军起兵后,每日醉生梦死的司马道子立马就吓傻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三吴地区一直都是充当建康的粮袋子和钱袋子角色,现在起兵勤王了,建康城直接被断奶了。另外,王恭驻军京口,朝发夕至,对司马道子的震慑力也是十分巨大。

顶不住压力的司马道子只好弃卒保车,还没等殷仲堪正式发兵,便主动得杀了王国宝、王绪这帮王恭要讨伐的对象了。兄弟们,你们息怒,你们要杀的人我都帮你们杀了,你们就别吓唬我了,赶紧回家休息吧。如果你们还不满意,就看看还要杀谁,我赶紧落实!

王恭初七起兵,十七日王国宝等已经伏诛,司马道子随后派使者去面见王恭,表达了对前面误会的深深歉意,表示全是王国宝这王八蛋的事,跟我没关系。

甲申,赐国宝死,斩绪于市,遣使诣恭,深谢愆失

司马道子突然之间来了这么一招壁虎断尾,搞得王恭有点始料未及,因为他的讨伐文件上列举的讨伐对象只有王国宝等人,现在被司马道子不讲武德地全部杀了,王恭集团就失去了名正言顺的作战对象了。早知道,把司马道子的名字也写进去就好了。

无奈之下,王恭只能退兵。

东晋朝廷也十分配合地于二十一号大赦天下,相当于变相承认王恭此次逼宫是拨乱反正的正义之举。

纵观东晋这次内部动乱,其实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弄权的王国宝。但他其实也怪不得别人,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王国宝这种人其实就是领导身边的小人、老虎身边的狐狸,玩的就是一个借势上位,这在名利场中其实也是没有啥说不过去的。但是,我们的国宝同志愧为世家子弟,对于当权臣和当小人应有的觉悟根本就没到位。

狐假虎威最大的忌讳是什么?是玩着玩着就真把自己当成老虎了。老虎为什么不怕树敌?因为它自身有一定的战斗力,还有很多为虎作伥者可以帮它挡枪,它是有一定安全保障或者是退路的。但是狐狸不一样,你本身没啥战斗力,一旦有啥冲突,老虎还会率先把你丢出去对抗外围的猎狗,你能保证全身而退吗?所以,小人借势上位可以,但尽量不要去树敌、不要去惹事、不要去主动攻击。

举个例子,某女明明就是靠傍大款而过上好日子的,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虽然心里有点看不起这个女的,但如果跟自己关系不大的情况下,也不会非要跟这个女的去开撕,没啥意思嘛!但是,这个女的如果明明是不光彩地致富了,还每天趾高气扬地去炫耀和得瑟,甚至去欺负、侮辱那些行得正、坐得稳的老实人,放心,这个女的嚣张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公敌,直到她身败名裂为止。

王国宝和王恭都是出身于太原王氏,两人也都攀上了皇室高枝,大方向其实是没有什么矛盾的,顶多也就是两人的阵营不同罢了。司马道子和司马曜两兄弟明争暗斗再怎么说也是人家皇室内部的事情,犯得着你们这些外人、马仔去强出头吗?结果王国宝成为司马道子争权路上的急先锋和猛打手,结党给司马曜施压、打击报复异己势力,这些职场大忌他犯了个遍。因为司马道子再怎么样也是一个亲王,人家是自带保护层的,有些事情人家不好针对司马道子,就只能以针对你们这些走狗为突破口了。

但凡王国宝之前不那么嚣张,王恭也不可能在司马曜去世后就立即把矛头对准他。你王国宝谄媚一点、恶俗一点,这些其实问题不大,别人顶多是人格上鄙视你一下,不会跟你刀兵相见的,因为你没有侵犯和攻击别人的利益蛋糕。但是,王国宝前前后后、时时刻刻都在仗势欺人,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王恭背后的靠山没了,他难道就没有危机感吗?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没办法跟你王国宝相安无事了。

而且王恭虽然劝谏司马道子要控制一下你的发展,但毕竟没有实际动作,结果你立马放狠话要断掉人家的饭碗,甚至要别人的命,王恭能答应吗?

最后,就算你王国宝是一个心眼极小的小人,你容不下王恭这样不愿意逆来顺受的人,那也麻烦做事的时候多动动脑子。王恭可是手握实权的军阀呀,你背后捅刀还不注意保密,这不是逼着他要跟你火拼吗?那你跟王恭武装火拼的准备是啥呢?你这不是熊孩子的做派吗?只管把事挑起来,然后其他啥也不管了?指望司马道子给你兜底?

朋友们,请记住,你所谓的保护伞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去偏袒、维护、照顾、保护你,那就是他的自身利益和自身安全不受到严重伤害和威胁的情况下,否则,他一定会弃卒保车的。炮灰一般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虎和伥是可以共命运的,那就是虎和伥通过一些利益捆绑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共生体。

总而言之,大家做人做事千万不要学王国宝。被包养就不要追求人格独立,当配角就不要以主角自觉,闷声发你的财、当你的金丝雀,不要得瑟、不要去拉仇恨,不要强迫别人认同和接受你。恰如今天很多网络乞丐,你就是靠编故事、立人设、蹭流量来讨生活的嘛,谈什么高尚情怀呢?当什么意见领袖呢?不要逼着别人对自己的反感和仇恨爆发出来,这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和觉悟!

3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