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落地,弹性十足的恒生医药

丫丫匠心 2024-12-10 04:07:50

在港股近期的回调里,恒生指数回落至20000点下方,恒生科技指数也有明显回调,若从10月8日的高点以来计算,恒生指数回调14%,恒生科技指数回调17%,而在这轮行情里关注度不高的恒生医药ETF(159892)反而是10月8号以来,回调幅度最小的一个行业,也是在近两周内最先止跌反弹的行业。

恒生医药回调幅度小,率先企稳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最简单粗暴的逻辑就是现在的估值还足够便宜;即使医药行业在10月初的大涨行情里涨了30%,但现在行业估值依旧处于历史低位。边际变化上,压制医药行业的主要逻辑都在走出拐点,所以接下来的恒生医药ETF(159892)值得重新关注。

医药行业的压制因素逐渐解除

在今年提到医药、创新药行业,其实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比较反感的,因为之前影响的因素太多了,不仅仅是宏观和行业上的,也有个别公司的爆雷影响着医药投资人的情绪和信心。

那么,第一点最重要的肯定是美元降息周期的延后。在今年初时的预期是6-7月份美联储就会首次降息,而上半年的通胀反复使得最后实际降息的事件较预期推迟了2-3个月。由于当时市场是有提前交易降息时间的,在降息时间推迟后,生物医药行业在4月份创了年内新低。

从恒生医药的领先指标美股的IBB生物科技指数ETF来看,在4月份时IBB创了新低,连带港股的创新药也创了新低。

现在后视镜看,其实降息时间落空对创新药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今年降息是迟早的,美股资金不太会纠结着1-2个月的时间差,主要是短期内的预期落空产生的回调。能看到IBB和恒生医药在5月份很快就反弹回去了,抹去了4月底的跌幅。

切换到现在已经在降息周期中的视角来看,接下来还是会继续降息的,所以第一个压制创新药的高利率因素也会持续改善。

那么继续来看第二个影响的因素,但在5月份之后,IBB和恒生医药的相关性开始减弱。

一是因为同期的恒生指数在4-5月份时涨了一波,大盘从16000点涨到20000点附近,之后因为宏观数据走弱,恒生指数再从20000点跌至16000点。

更重要的原因是,3月份美国议员针对药明康德提出的生物医药安全法案,由于法案给医药行业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药明康德在3-7月份跌了40%,整个创新药行业也跟着一起跌。

直到在8月份时,陆续有更多的消息称该法案不会落地,药明康德和创新药板块才开始反弹一些,但涨幅依旧不大,因为该法案一日未落地,创新药就是头上悬着把剑,市场资金也不敢多增配,还是要等利空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12月7日,据美国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最终协议文本公布,该版本兼顾了众议院以及参议院两方的提案。NDAA最新版本显示,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其中。按照流程,该版本要获得美国总统签字之后才能生效。

也就是说,之前美国议员对药明康德的制裁提议不会生效,这对港股创新药行业是个更加实际的利好。因为相比起利率影响来看,在当下估值很低的时候,市场资金对悲观情绪转好的催化更为重要,好比即使估值足够便宜,但确定性一天不落地,大资金也不太敢买。

之前未能确定的利空现在落地了,且比预期中好,那接下来可以说宏观层面的高利率压制在改善,而企业政策利空也解除了,创新药行业会迎来过去2年里最宽松的环境和政策。

在确认海外的政策风险解除后,国内的医药政策环境也在出现明显的改善。其中,医保谈判降价的机制趋于温和。更直接的说,现在的医保谈判更注重药企的生存问题,不会像之前一样砍价尽量往最低价砍,这才有利于医药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例如说,据统计2023年医保谈判价格幅度与2022年相比,平均降低了4.4%,续约产品中七成产品以原价续约,降价续约的品种平均降幅为6.7%。据报道,今年参与谈判/竞价的117种目录外药品中,89种谈判或竞价成功,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往年基本相当。

那么我们回到交易的逻辑上,现在看之前压制医药行业的三个因素都有所改善了,创新药也是港股里最具弹性的标的之一,涨起来可以说并不担心弹性,而是担心拿不拿得住。但想要投资好医药、创新药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看今年港股有几家18A的公司由于产品过盲数据不符合预期,当日暴跌30-50%的例子已经司空见惯。

实际上,即使过去2年多时间里,医疗板块持续下跌,但市场大部分资金对板块的长线逻辑并没有产生丝毫动摇。甚至于,在今年经历着外围因素的打压之下,市场资金是在不断加大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这部分资金不断通过ETF的方式抄底医疗板块,而恒生医药ETF(159892)的基金份额不断创新高。

ETF份额较前两年有超过10倍放大的原因即是医药行业不好投资,即使是专业机构,投资创新药时也会有误读误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单挑重仓选股难度比其他行业更高,持股体验也差,通过恒生医药ETF(159892)的方式投资医疗行业的向好时机,会是更适合个人投资者的选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