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竟曾出现过两家劳力士制表公司?

钟表最时尚 2024-05-07 16:22:12

不管是不是表迷,我们肯定都有听过劳力士的手表,在奢侈品领域它不但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制表业内的制表技术也堪称同行业的标杆,劳力士无疑是最成功的瑞士制表品牌之一。

然而仔细回顾劳力士表的历史,你可能会发现劳力士在原来早期称为”ROLEX”制表公司的拥有两家,一家是由现今我们熟悉的劳力士创始人汉斯·维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建立的制表公司,他在1919年将“ROLEX”公司由英国伦敦迁往瑞士日内瓦后,次年又以“Montres Rolex S.A.”之名在当地正式注册和落地。而另一家公司则称为“Rolex Bienne”,其最初是由瑞士Aegler机心公司创建。

1905年,劳力士创始人汉斯·维尔斯多夫在英国伦敦创建了自己的制表公司(现劳力士公司的前身),但当时这家刚创建不久的制表企业并没有研发制作机心的能力,于是汉斯·维尔斯多夫开始为其寻找合适的机心,他找到了艾格勒(Jean Aegler SA.),这家Aegler机心制造商以生产小型的手表机心而闻名。此公司后来也为劳力士研发出了第一款自动上链机心。

1919年,汉斯·维尔斯多夫将ROLEX搬到了瑞士日内瓦,并于第二年正式创立了劳力士公司(Montres Rolex S.A),也就是“Rolex Geneva“Montres Rolex S.A.”(劳力士日内瓦公司)。

艾格勒(Jean Aegler SA.)当时除了给劳力士公司大量供应机心以外,Aegler的第二大客户就是美国品牌Gruen高路云。这家1874年创建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制表公司在1919年和劳力士、艾格勒AEGLER三家组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一个全名为:"Aegler, Société Anonyme,Horologies D Excellence Fabrique des Montres Rolex & Gruen Guild A." 的公司。公司所有权为:艾格勒Aegler(机心);劳力士汉斯·威尔斯多夫和高路云(Frederick Gruen and George Gruen) 。艾格勒Aegler为劳力士和高露云两家提供机心,不过劳力士和高路云在双方协议的销售范围地区内销售自己品牌的手表。

劳力士所生产的手表被限制在欧洲、亚洲和英联邦国家出售,而高路云可销售的范围则是在美国大陆。两家协议不可越界销售,各不相扰。这样良好运作一直保持到劳力士蚝式专利的诞生。汉斯是个非常聪明和精明的商人,非常垂涎美国市场,所以想了个办法打了个擦边球,在同样使用蚝式专利的表壳中,舍弃不用Aegler机心,而向另一家FHF (Fontmelon)机心公司采购机心,又使用了另一个注册公司名字OYSTER WATCH CO.印在表盘或后盖内,从而规避了和另外两家的协议,又能达到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等于用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方式)。但后来由于美国193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 ,高路云销量大跌,以至于后来惨淡收场。

▲现今位于日内瓦的劳力士总部。

1936年,汉斯·威尔斯多夫终于到底了搞定了艾格勒Aegler机心公司,获得了其生产机心的独家使用权,此时艾格勒Aegler机心厂改名为“Manufacture des Montres Rolex S.A”,也就是Rolex Bienne。虽然这家机心制造商名称叫做“劳力士机心厂”,名字虽然叫劳力士,但其实并不属于劳力士公司所有,而是Aegler家族全资拥有。

虽然公司名称改得更具一致性,但那时Rolex S.A.和Rolex Bienne仍维持独立运作,并没有互相隶属的关系,后者持续提供扎实的基础机心供应前者制作实用耐用的手表,唯一的例外要属Rolex S.A.在1980年代另外找到了真力时,来采用他们El Primero计时机心作为迪通拿系列计时机心的基础机心。

▲位于瑞士比尔市(Bienne)的劳力士机心厂,在2004年之前其名为“Rolex Bienne”,与Rolex S.A.维持双方平行运作关系。

接下来至1992年,由Patrick Heiniger接任Rolex S.A.的第三任总裁,他接手后的目标非常明确,要把劳力士品牌带往垂直整合、劳力士制表完全自产的规模进化,成为真正的钟表垂直生产企业。所以Rolex S.A.开始一步一步收购表壳、表盘和配件等制造商,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04年12月31日,Rolex S.A.才真正和Rolex Bienne达成协议,此时Aegler公司的拥有者HarryBorer将Aegler SA出售给Montres Rolex SA,劳力士才最终拥有劳力士机心工厂!从此,两家“ROLEX”合并为一家。

2004年劳力士的品牌和机心制造企业双方正式合并后,劳力士制表的复杂化机心研发才正式拉开序幕。从2004年以后,劳力士就陆续新增了Yacht-Master II和 Sky-Dweller等这些蕴含复杂功能的系列表款。如此看来,双方当时决定把两家合而为一是个明智之举,如果这两家要是至今还是各自维持自己独立运作的状态,那么劳力士的发展可能就不会像现今这么顺遂,而有可能被其他竞争对手迎头赶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