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或将成为历史?新的丧葬方式已经开始,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卿文 2024-10-03 15:08:35

落叶归根,归于黄土,是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最终归宿的统一认知。

但是现在的人口密度,还想按照之前的丧葬方式来归拢身后事,好像越来越难了。

时代不断发展,人类丧葬方式也逐步改变,由传统土葬演变成当下广泛使用的火葬。

这几年一种新型的丧葬方式冰葬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冰葬到底是什么?跟火葬和土葬比起来又有什么优势呢?

一、土葬与火葬

作为流传了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国家受“落叶归根”理念影响深远,丧葬文化源远流长,土葬作为传统安葬方式,也已经沿袭了数千年。

土葬能让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逝者的躯体融入大地,这也意味着生命循环的持续呢。

可问题是现在的城市越来越拥挤,连城市发展都已经没有什么空间。

想要在跟以前一样实行土葬变得越来越艰难了,越是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大城市,这个问题反映的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火葬因具备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等多种优势呢,而被广泛推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在各地推行火葬制度。

但火葬的推广不太容易,特别是在农村,各位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大家对火葬这种新颖的方式根本就无法接受。

谁都不愿意让自己亲人葬身火海,这跟下18层烈焰地狱有啥区别?

可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就是心里再不愿意,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情耽误城市的发展。

更何况活人都快没地方住了,又怎么可能还要按照之前的老传统处理身后事呢?

这口子一开,大家慢慢也就接受了。只有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土葬的习俗。

说到底火化的普及程度还是会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看开这个事儿。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我国火化率已经逐年提升达到58.8%。

人死之后不过剩下的是一副皮囊,有趣的灵魂都已经消散,对这副皮囊,就算再过妥善保管又有什么用呢?

而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是一个实打实的问题,就算心中再过不愿,也没有办法逆势而为不是?

随着火葬越来越普遍,可好多人觉得,跟传统的土葬比起来,火葬好像少了点啥情感维系的东西。

火葬中逝者的身体完全化为灰烬,这种彻底的消失对许多保守的家庭来说难以接受。

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人为了逃避火葬,想尽一切办法跑到偏远农村置办一处风水阴宅。

苦就苦了子女后代,清明祭扫的时候甚至要驱车几百公里,不知道这样的折腾能坚持几年呢?

二、新型冰葬的出现

火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之后,人们的心思就更加灵活了,许多殡葬机构都在寻找更绿色环保、能持续发展的丧葬方法。

冰葬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丧葬方式,近些年开始受到大家关注。

冰葬技术的关键在于,拿液氮把遗体迅速冷冻到极低的温度,让它快速脱水变脆,之后再用机器振动,把遗体震成粉末。

这种处理办法不但没有火葬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还减少了土地占用,跟现在的环保理念很符合。

冰葬技术一经推出,便引发了热议,诸多人士对此颇感不适,火葬刚推行开来时受到的阻力,在冰葬的推广时又一次重演。

冰葬技术虽说在环保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问题是他的技术条件太不复杂,而且没有办法很好的降低成本。

所以这项技术到现在为止还十分小众,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殡葬所要用到的液氮的储存起来十分不易,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价格也远远无法承受。

除冰葬的机械化操作让人们感到遗体在技术过程中太过冷冰冰,几乎没有一丝人情味。

虽然冰葬技术在环保领域表现优异,但对于失去亲人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那点在环保上的优势又算得了什么呢?

相较于火葬,冰葬虽无需占据太多土地,亦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人们还是需要有一个墓碑来寄托哀思。

火葬虽然改变了之前的丧葬模式,但至少在墓葬形式上没有进行改变,冰葬如果意识太过超前,我觉得很难取得有效的推广!

到现在为止,部分城市已经成功的开始推广冰葬。

试点虽然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其高昂的费用和繁复的技术流程,暂时无法替代火葬成为主要的丧葬方式。

三、各种各样的新型丧葬方式

放眼全球,在冰葬技术的应用领域方面,韩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体系方面,韩国更为完备。

该技术还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广,毕竟韩国地方太小了,人口密度又高。

如何处理生与死之间的平衡韩国政府一直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殡葬的出现只不过是给韩国政府打开了一扇新通道而已。

在欧洲地区,树葬和海葬等环保的丧葬方式愈发流行开来。

尤其在那些重视生态保护的社会里,这种方式能让逝者的生命以别样的形态,于大自然中得以延续。

与传统的土葬和火葬相比,这些新型丧葬方式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树葬作为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倡导将骨灰与植物相结合,使逝者的生命与自然合而为一,进而化作树木或花草的一部分。

在某些国家,人们更倾向于将逝者的骨灰用于植树造林,既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又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抹绿色的记忆。

海葬就是将逝者的骨灰撒进大海,让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丧葬方式自古就有,很多沿海的渔民在去世之后,家人都会将死者遗体放在独木舟上,任其随波飘摇。

不过现在的海葬变换了一种形式,骨灰洒入大海,更好的从自然融为一体。

在美国火葬目前仍是主要的丧葬方式。

不过美国也研发了一种新的丧葬方式—“烘干火化”。跟传统火化比,它能节省很多用于高温燃烧的能源,更绿色环保。

丧葬文化的多样性,其实也反映了人类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以及科技发展这些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

每种丧葬方式的出现,不光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文化、社会和情感方面需求的体现。

四、文化与技术相互缠绕下的丧葬改革

文化与技术的动态交互,在丧葬习俗的变迁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每当新技术闯入这个领域,它必然与既有的文化框架发生摩擦,同时那些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也会反过来塑造这些新科技的接纳路径。

土葬与火葬,站在丧葬实践的两端,不仅是对传统的坚持与现代变革的象征,更是两种观念的交锋。

就拿之前的火葬来说,从一开始的兴起到现在几乎被大多人所接受,这绝不是与传统决裂的姿态。

而是现代社会面对资源约束时,所采取的一种灵活应对策略,是对现实挑战的一种创新性适应。

中国虽已将火葬定为多数城市居民的首选葬仪方式,但传统土葬在农村地区仍具重要地位。

火葬于节约土地及减少污染确有显著优势,不过其所带来的情感的痛苦也确实是个问题。

到现在为止仍有很多家庭,希望通过土葬以遂逝者“归根”之愿。

冰葬作为一种新型丧葬方式,其技术与环保优势渐被大众接受,不过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跨越文化及经济等多重难关。

冰葬技术的应用代表着我们在丧葬文化方面有了新突破。

这不仅是对资源紧张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有力回应,也是科技在该领域持续发展的真实写照。

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冰葬或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了。

丧葬方式的变化会关联到资源、环境文化感情和技术等许多方面。

在这当中,怎样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采用更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已变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让传统和现代、情感和理性达到平衡,未来的丧葬文化会展现出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走向,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共处。

结语

无论选择土葬、火葬了还是采用冰葬等方式,这些丧葬方式都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敬重,也体现了大家对生态环境的关心。

丧葬虽意味着生命走到尽头,但它同样也代表着人类与大自然深层次的互动。

再者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为将来的丧葬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 阅读:1983
评论列表
  • 2024-10-04 23:18

    什么火葬,冰葬这两种方式最付合城市,对于边远山区农村不太理想,因为火葬冰葬费用太贵了,农村人无法接受高昂的费用,最好火葬或冰葬后把所有死者骨灰或粉一律不准土葬,如果把骨灰被家属接回来土葬,这不是多此一举,费用更多,不管是火葬或冰葬,所有骨灰或粉末,一律不准土葬,不能抓一,放一,全部统一处理。

  • 2024-10-05 05:37

    没看明白,生态葬是咋葬

  • 2024-10-06 00:53

    农村土丧四代人以后坟地就消失了

  • 2024-10-05 04:12

    这是对死的不尊重。扬尘。中国的专家们想尽办法坑人。那些所谓的狗屁专家们。真他妈的无语。

  • 2024-10-06 00:51

    土葬是最合适的

  • 2024-10-04 14:50

    火葬并没有节约土地。

  • File 2
    2024-10-04 05:11

    农村火葬跟本行不通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配套设施火葬吧还是埋在田地里。

  • 2024-10-04 05:28

    锉骨扬灰就是这种吧 一切预言都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