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式步兵战车,官方给出的最终统一名称是“ZBD-86步兵战车”,该车是我军第一代主力步兵战车,它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我军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至今仍在服役。然而说起研发这款步战的初衷,还有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我东西两线大军对越北发起进攻。为了快速向前穿插,当时参战的步兵要么搭乘汽车,要么搭乘国产的63式装甲输送车,更有甚者直接将自己绑在坦克上前进。结果在遭遇越军伏击时,汽车的防护力和火力就等于零;63式虽然是装甲车,上边也有机枪,但是面对越军猛烈的火力时,其防护力和反击火力仍显不足;最惨烈悲壮的就是那些把自己绑在坦克上的步兵,枪声一响,不能及时下车隐蔽结果白白的牺牲了。
越军的阻击/伏击不但造成我军大量的车辆被击毁,而且人员伤亡严重。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方对“步兵战车”这种车辆认识不足,认为有装甲输送车搭载步兵作战即可。可是后来发现装甲输送车的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都非常有限,根本不能满足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的要求,再加上当时我军也确实没有合适的能够坦克搭配的步兵战车。血的教训惊醒了中国军队,战后不久研发中国自己的步兵战车的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
BMP-1步兵战车
86步战的原型是苏制BMP-1步兵战车,该型步战79年的时候我们从埃及弄来过一辆,连同ZSU-23-4一起被安住在槐树岭的第201所库房里。在这之后解放军三总部、北京军区、装甲兵领导机关、对越反击战归国部队、国防科委首长和其他有关人员,甚至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将军都前来参观过。
1979年5月14日至16日,兵器科学研究院(简称兵科院,即五机部科研局)坦克处在北京召开“履带式步兵战车研制方向讨论会”。与会者首先参观了从埃及引进的BMP-1战车,然后根据实际国情,提出了三套方案。
BMP-1步兵战车
第一套:完全测绘仿制
能在较短时间内拿出比国内现有履带式车辆先进的新车,但是工艺不确定因素很多,例如对零部件的加工,铝合金构件和若干非金属材料等(如炮塔座圈中的塑料滚珠),这些都对当时国内的原料生产和加工提出了巨大考验。
第二套:测仿基础上改进
该方案难度更大,最大麻烦是动力和武器系统如何解决,有人提出将刚刚从西德引进的8F8L413F风冷柴油机装在测仿的BMP-1战车上,但该发动机底壳偏高,与战车底甲板冲突,放置有困难,而武器方面则没有现成的中小口径车载炮相配套,基于开发稳妥性的考虑,所以该方案被否了。
BMP-1步兵战车
第三套:自行研制方案
预期研制结果不可能比原车(即BMP-1)有大幅度的提升,且研制周期长,投入大,所以被否了。
半个月后的5月29日,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决定采用方案一,对BMP-1原车全面仿制,不做修改,争取1982年前完成仿制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为此专门成立战车会战领导小组和会战办公室,项目代号“WZ-501”,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1979年9月14日,BMP-1原车送抵位于湖南湘潭的627厂,11月18日全车解体,各部件送交全国各承制单位,展开全面的测绘仿制。13个月后的1980年12月19日,两辆BMP-1国产样车诞生,之后先后在黑龙江大庆和南京新塘完成了冬季寒区和夏季暑区的试验。
1982年11月最新的三辆样车下线,该批次车型是根据前两辆样车在实验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改进调整后生产出来的,属于“定型车”,至此“WZ501项目”取得决定性成功。
1984年,我国又引进2辆BMP-1战车及有关使用资料,对正样车的设计定型起到重要的参照作用,最终国产履带步兵战车定型为WZ-501。1986年,该车正式批准定型,这就是86式步兵战车,并于1987年进入小批量生产,到了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
86式步兵战车,长6.74米,宽2.97米,高1.92米,全重13.3吨,由动力舱、战斗舱(炮塔)、乘员座舱三部分组成,其中:
动力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右侧(车体前部左侧为驾驶员,后边是车长),发动机采用纵向安装方式,通过主离合器与安轴式常啮合变速箱紧密相连,安装有一台V型120度夹角的4冲程6V150水冷直喷式高速柴油机,功率293马力。主离合器为单片式摩擦离合器,具备液压和压缩空气两种操纵方式,以应对不同的作战环境。变速箱为定轴式、同步器换档的机械式变速箱,拥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中2到3档和4到5档设有同步器,采用液压伺服助力进行操纵;而1档和倒档则无同步器,通过机械方式进行操纵。
86步战的主动轮在前,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每侧第一、六负重轮装有筒式液压减振器;悬挂装置为扭杆式独立悬挂,限制器采用螺旋弹簧;采用锻造双销式销耳挂胶履带,这种履带噪声低、阻力小、使用寿命长 。
中部为86步战的战斗舱,安装有炮塔一座,其外形非常低矮,炮塔的回转和俯仰均由操作台电控操作(也有手动操作装置),炮塔的最大俯仰速度大于6度/秒,最大回转速度大于20度/秒。
武器装备方面,在炮塔内部安装有一门73毫米短身管的低压滑膛炮,该炮长2.185米,全重110千克,最大俯仰角为-3度30分至+30度30分,采用独特的膛压设计,使得火炮结构更为简单,在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力更小,射击精度更高。同时,由于结构简单、重量轻,这门火炮也使得86式步兵战车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该滑膛炮以自动装填为主,整个装填过程由电操纵,但同时也保留了手工装填的方式。在装填时,火炮需要回复到特定的装填位置,此时的火炮呈3°30′仰角,由角度控制器自动对准目标,可带来每分钟8发的射速。
可发射的炮弹为“73毫米尾翼稳定火箭增程破甲弹”和“尾翼稳定钢珠榴弹”这两种,一般情况下每种炮弹携带20发,一共40发装车,但在实际使用中会根据具体的任务安排做出灵活的调整。“73毫米尾翼稳定火箭增程破甲弹”重3.5千克,发射初速高达每秒410米,直射距离765米,最大射程1300米;“尾翼稳定钢珠榴弹”重3.86千克,最大射程2900米。
在滑膛炮的右侧,还装有一挺并列机枪,口径7.72毫米,备弹2000发。在火炮炮身与防盾上放还安装有一部“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车内备弹4枚,可打击3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红箭”73采用有线制导方式,通过炮塔顶前部的装填窗口装填,装填时炮手需要将火炮抬高至接近最大仰角的位置,大约是28°。这样可确保发射时获得足够的初速度和射程,从而准确命中目标。
在炮塔的底部还有吊篮,顶部右侧装有一个白光探照灯。炮长位于炮塔内,配有四个炮长用潜望镜和一个昼夜合一微光夜视瞄准镜。其中瞄准镜昼间系统视场为15度,放大倍率6倍;夜间系统视场为6度,放大倍率6.7倍,夜视距离约为400~900米。瞄准镜中有破甲弹和榴弹两种分划。
车体后部为乘员舱,可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以背靠背坐在舱内;中间为主油箱及电器支架。
乘员座舱内有四个顶盖,左右各两个,通过铰链与车体顶甲板相连。 步兵下车作战的主要出入口为两扇车后门,这两扇后门同时也作为辅油箱,左后门容积为60升,右后门容积为70升。搭载步兵既可以下车作战,也可以乘车作战。在车体两侧及左后门上都设有射孔并有观察瞄准装置。两侧最前面第一个射孔用于班用机枪,可向车前方30度方向射击。其他6个射孔用于突击步枪或冲锋枪射击,射孔内有球形支座,可使枪上下俯仰正负12度左右,左右转动15度。废弹壳收集在弹壳袋内,火药气体可经抽气风扇排除车外。
此外,86步战还备有1具40火箭筒,10枚手榴弹,每3-4辆步兵战车还配有1枚红缨-5防空导弹,具有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
在防护方面,86式步战针对不同部位、按不同角度和厚度选用了特种合金钢板,局部甚至使用了特种铝合金。全车由77块装甲板焊接而成,车首倾斜装甲的倾斜角度较大,动力舱盖板为带7条横筋的铝合金板。车内还配有可靠的毒剂和r射线警报器、自动关闭机和滤毒通风装置等三防系统;以及热烟幕装置、灭火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生存力。
除了在路上行驶,86步战可以直接浮渡江河、湖泊,水上行驶用履带划水,但前提是浪高不大于25厘米,流速不大于1.2米/秒,水上行驶时速度为7~8千米/小时,水上行驶前要关好门窗,打开防浪板和升起进气筒,驾驶员中间潜望镜应换上高潜望镜,车内安装的陀螺半罗盘方向指示器,便于在水上及沙漠地区判别方向。
86步战研制成功后,虽然对我军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86步战与当时世界先进的步战车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86步战的升级改造及变形研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在之后推出了多个版本。
版本一:NFV-1
该型号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与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FMC)共同研发的,在86步战底盘上安装FMC的单人炮塔。炮塔为楔形,里边安装有M242链式25毫米机关炮,机关炮置于炮塔右部,该机关炮采用双向单路供弹,可单发、短点射(分三连发和五连发)和长连射,最大射速为200发/分。炮塔左侧为7.62毫米并列机枪。
样车于1986年9月完成并于“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上正式亮相,随后在北京南口试验场进行行驶和实弹射击表演。按双方约定,该型号定为“NFV-1”,“N”代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F”代表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V”表示车辆,“1”代表中美合作研制的第一种装甲车辆。 令人遗憾的是,大环境后来出现变化,NFV-1战车开发未能延续下去。
版本二:WZ-505
该型号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向国际市场推出一款步兵战车,于1988年问世,车内装有外置式单人炮塔,采用电驱动,炮塔装有一门25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炮塔两侧装有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每侧各四具。WZ-505所配的25毫米机关炮可首发自动装填,电击发,双向单路弹链供弹,弹种有杀伤破片榴弹和脱壳穿甲弹,弹药基数200发(吊篮内放置),可单发、100发/分、200发/分开火。并列机枪的弹药基数为1000发。烟幕弹发烟时间为5秒,持续时间为2分钟,在100米左右距离上离地面5米左右炸开时形成的烟幕宽为110米。WZ-505战斗全重为13.6吨,乘员为3名,载员8名,炮塔上有炮长用可见光高平潜望瞄准镜,能变倍率,对地射击时为6倍,对空视场大于40度。炮塔内设有余弹计数器,可同时显示两条弹链上的剩余弹数,并能在需要补充弹药时发出信号并终止射击。
版本三:WZ-503
该型号是86步战的简化版,主要零部件均可与86步战通用,通用率达86%。该车战斗全重为12.8吨,乘员为两名,载员13名,车上装有1挺W85型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两侧各有3个射孔,后门开有1个射孔,可让载员乘车战斗。总体上继承了86步战机动性好、越野能力强、操纵轻便、乘坐舒适等特点,于1988年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亮相。
版本四:“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该型号为导弹发射平台,于1985年推出,以86步战为底盘,可携带12枚导弹,发射装置利用步战基型车的炮塔座圈、电传动系统和高低方向机,可360度旋转,俯仰范围为-3度至+33度,发射平台上安装4枚“红箭”73导弹,用昼夜合一瞄准镜进行观察和瞄准。该车战斗全重为13.3吨,乘员为三名,载员四名。
版本五:WZ-504
该型号为内置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于1988年在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上亮相。车重13.6吨,乘员为三名,可搭载四名乘员和12枚导弹,安装新研制的导弹发射塔,可充当坦克机械化部队的火力支援车辆使用。
版本六:86A
该型号采用液压减震装置,能够充分缓和地面对车体的冲击,减轻行驶中的震动,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最大的变化是换装了新型30毫米单人炮塔,机关炮具备高平两用功能,对空有效射程为2500米,对地有效射程为2000米。此外,还安装有技术升级过的“红箭”73C反坦克导弹,可打击3500米以内的目标,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86A步战还配备了卫星定位系统和先进的通信联络系统,可实现明密语转换,具备数字、话音、图像等功能,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适合步兵班山地作战。
86式步战量产后,还曾向国外装备过苏制BMP-1的国家出口过相关部件。截至目前,86及86A仍在军中服役,但是随着中国军队装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留给这位老兵的时间已经不多,老兵不死,只是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