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看!女子在高速公路上就地解手,网友:这算光明正大抗议吗?

绿柏看世界 2024-10-09 02:36:08

高速“方便”之困:从个体尴尬到公共服务反思

“十一”长假最后一天,本该是带着轻松心情踏上返程的日子,朋友圈却被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奇葩”景象刷屏。有人堵在路上十几个小时,崩溃到发朋友圈调侃;有人因为服务区人满为患,直接在路边支起了小马扎……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莫过于一位女士在高速路边“方便”的视频被传上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这也太不文明了吧!”、“素质堪忧!”……视频一经发布,评论区迅速被各种批评和指责的声音淹没。然而,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反思:这位女士的行为固然不妥,但将其简单归咎于个人素质问题是否过于片面?在这起“方便”风波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一、“憋不住”困境:当生理需求遭遇公共服务“堵点”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24年10月6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据红星新闻报道,当天全国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预计车流量将超过6300万辆。受此影响,多条高速路段出现严重拥堵,部分路段甚至堵车超过14个小时。

试想一下,在拥堵的车流中,被困十几个小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饥饿、疲惫、焦躁……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而比这些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恐怕就是生理需求的“折磨”。

据天眼新闻报道,当天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出现了“爆棚”现象,停车场一位难求,餐厅排队要等上几个小时,就连厕所也排起了长龙,尤其女厕,更是人满为患,等候时间动辄半个小时起步。

面对如此情景,那些在高速公路上遭遇“方便”难题的人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或许有人会说,提前规划好行程,尽量避开出行高峰不就行了吗?

然而,对于那些行程安排相对固定,或者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选择在高峰期出行的旅客来说,提前出行或者错峰出行并不现实。

也有人会说,既然知道高速路上容易堵车,那就在出发前少喝水、少吃东西不就好了?

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有效,单就其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而言,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更何况,对于女性、老人、小孩以及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憋尿的风险和危害更大,绝非一句“忍一忍”就能轻松带过。

当“方便”成为一种奢侈,当生理需求遭遇公共服务“堵点”,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选择,是否值得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二、争议背后:隐私与公德的边界探讨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位女士在高速路边“方便”的事件。

支持者认为,在高速公路堵车的情况下,服务区人满为患,厕所排队时间过长,当事人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选择路边“方便”,情有可原。

反对者则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公共场合随地大小便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是对社会公德的践踏,应该受到谴责。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其实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触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在公共场所,个人隐私和公共道德的边界究竟该如何界定?

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隐私权的权利,包括排泄等个人生理行为。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过度曝光和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更不应该将他人隐私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另一方面,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准则,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他人造成困扰和不便。

那么,在高速公路堵车、服务区人满为患的情况下,个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和维护公共秩序之间,该如何做出选择?

从法律角度来看,《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处以罚款。这意味着,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高速公路上随地“方便”都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民法典》也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这意味着,未经他人允许,拍摄和传播他人“方便”的视频,也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在高速公路上随地“方便”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

然而,法律的约束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4-10-06《堵!有人开车14小时还没到家……返程大军已上路,重要提醒……》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