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会重演,压着不同的韵脚。
大A又来到了2700点,这时候既然没有什么行情,读一读历史,对投资者有好处。
而在全球金融史上,《1929年大崩盘》是最值得研究,也是留痕比较多的一次金融大动荡。这本书相对比较长,我尽量简单的聊一聊。
1,1929大崩盘:金融的百科全书
光看上面这张图,你就能够知道,这一轮熊市对美国经济的摧毁力度之强。短短3年之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就从386点下跌到40点的低位,下跌幅度接近90%。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国跌得最惨的一次,应该是2008年的那一次,上证从6124点下跌到1664点,最大跌幅也不过近80%。可不要小看这10%,这是1倍的差距,这是剩下10%和剩下20%的差距。
论惨,还是1929年这一次更惨。不仅仅是股市中更惨,而是经济后果也更加严重。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之后,随即迎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光荣与梦想》一书中这样描述了当年的大萧条:「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1933年,美国的GDP几乎还不到1929年的 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 1941年,以美元表示的产值仍低于1929年。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当中就有1个失业。1938年仍有1/5的劳动力失业,这和现在4%不到的失业率相比,简直就是噩梦。
看到这些数据,再回想一下大A,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的。这就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意义之一,毕竟体验过过蹦极的人,对过山车的颠簸自然是无动于衷,可以更加冷静的去思考当前市场遇到的问题。
当然,1929年大崩盘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借鉴,牛市和熊市中能够出现的所有极端情绪与手段,基本上在这一次大崩盘中,全都出现了。简单来说,1929大崩盘是一本关于牛市和熊市的百科全书,看完了它就很难对市场上其他的牛熊产生惊讶,也就有了应对的手段。
所有的恐慌都来源于未知,当你对所有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并确切的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任何市场波动都无所畏惧。
2,大崩盘是如何发生的?
1929年的股市,绝对是一个投机的热潮。但,所有的投机狂潮背后,都有着非常坚实的经济基础,就像2007年中国的大牛市、1985年的日本大牛市一样,都需要有经济的腾飞作为基础。
实际上,如下图所示,1929年美股顶部阶段的市盈率还没有现在高,跟2008年A股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相比,似乎当时的美股还算保守。如果你处在那个情况下,也许也会和柯立芝总统得出相同的结论:经济状况“绝对健康”,股票“按现行价格来衡量还算是便宜的”。(注:柯立芝美国总统(1923-1929))
正是由于1929年之前美国经济非常好,老百姓才会对领导人十分信任,对他们所描述的美好蓝图,不做任何思考的一概吸收,懒得去思考,才有了如此不理智的投机狂潮。
除了老百姓的乐观之外,杠杆资金和银根放松也是这一顿大牛市的推动力量。看过《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人,应该对里面的杠杆交易印象深刻,而实际上,杠杆交易恰恰是大牛市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20年代初,用于杠杆交易的证券经纪人贷款规模只有10-15亿美元左右。而1928年6月1日,证券经纪人贷款规模达到了40亿美元,11月1日扩大到了50亿美元,到年底一路攀升到了60 亿美元。贷款的利率也持续上涨,到了年底,竟然已经高达12%。
纽约的银行纷纷以5%的利率向美联储借钱,然后以12%的利率把贷款投放到市场中去,这简直就是抢钱。任何时代,一个经济体也无法获得12%的无风险利率(相当于融资融券)。1929年3月26日上午,短期拆借市场的利率竟然可以高达20%。
如此高的利率,就会要求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一旦不能够达到,保证金交易就会被强制平仓,抛售会继续引发更多的抛售,就像连环炸弹一样,在市场上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另外,在每一轮牛市中,抛开杠杆之外,还有一个角色不能回避,那就是机构。因为这些资产管理机构,是以管理费为盈利来源,它们无法拒绝送上门的钱财。所以,有了钱以后,就会疯狂的买入资产,进一步推高股市。现在,这类机构大多是对冲基金、公私募基金,而1929年,信托机构,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据估计,1928年全年有186个投资信托问世,1929年头几个月,投资信托以接近一个交易日成立一个的速度发展。1929年全年总共设立了265 个投资信托。1929年,投资信托通过市场出售了估计价值30亿美元的证券,至少相当于当年新募资金的 1/3。截至 1929年秋季,投资信托总资产估计已经超过 80 亿美元,比1927 年初大约增长了 10 倍。
在这种大背景下,当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1929年8月,联邦储备委员会最终同意把再贴现率提高到6%),市场上的资金变得更加紧张,流动性危机出现,史上最著名的1929大崩盘也随之而来。
1929年10月24日,这个黑色星期四,被历史永远铭记。就在这一天,暴跌开始了,短短一个月,股市暴跌近40%,就当人们以为暴跌结束的时候,没想到这才是刚开始,在后续的2年中,股市从386点跌到了最低40点。
3,大萧条如何发生?
股市的涨跌,大家都有预期,但很多人没有预期到的是美国的大萧条,会以如此广泛的方式传播。
毕竟,当时美股的总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就像2008年的A股一样,其实股市涨跌对经济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投机泡沫破裂而已。
根据证券市场调查委员会披露,1929年总共有1548707个客户在他们那里开立了账户。因此,在接近1.2亿人口和2900万~3 000万个家庭中只有大约150万人与股市保持着某种形式的积极关系而且他们也不都是投机者。根据各经纪公司为该参议院调查委员会所作的估计,上述账户中,只有大约 60万个保证金交易账户,而剩下的不到 95万个账户是现金交易账户。
所以,造成美国大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投机导致的炒作,而是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关于大萧条的原因,业界有一个比较有共识的看法,认为当时的美国政府没有采取行动而导致了事态被放大。因为当时的美国社会信奉自由主义经济,认为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该插手。所以,尽管胡佛总统开了很多会,但却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举措,任由经济走向通缩的恶性循环。
想必最近几年,通缩的恶性循环大家感受应该是比较深的。经济越差,物价下跌,会导致货币被动升值,投资者就越不会消费和投资,只需要等待资本升值即可。这样一来,私人投资和消费就会严重萎缩,员工工资下降,需求下滑,进一步影响到消费。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对此形成了共识,这种时候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用政府投资来填补私人投资的空间,防止经济进入严重的恶性循环。但,当时这种做法还被认为是非常的GC主义。
不过,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缺失,并不是大萧条背后最为主要的原因。我们通过有一组很有趣的数据,获取可以发现一些端倪: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达到了535.8万辆,这个数据与24年之后1953年差不多,因为直到1953年,美国汽车销量才达到了570 万辆。
这个数据说明,当时的美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据《东方杂志》1924年21卷1号刊的统计:全世界共有汽车约1434.7万辆,其中美国占83.8%。福特T型车在20年的生产周期内总共销售了1500万辆,至今仍然是一个单一款型汽车无法逾越的高峰。
但,说到底,汽车还是一个昂贵的消耗品,也属于一个长周期的消费品。如果说房产的周期是20年,那一般汽车的周期也是10年左右。可是,在当时的年份,美国人如何通过汽车来实现购买力的增长呢?
举一个例子,就像90年代,一个农民贷款买了一辆车,他需要多久才能够偿还呢?美国当时也是一样的情况,以汽车为代表的工业产能遭遇了过剩危机。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该法案将20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在美国,有1028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项请愿书抵制该法案;而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美国的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骤降66%至1933年的15亿美元,而出口额则从54亿美元骤降61%至21亿美元。
1915-1929年,是美国的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峰,没有出口,庞大的产能怎么释放出去呢?
这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在过去的房地产时代,建设了大量的产能,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玻璃、木材等等一系列产业,现在突然不要房子了,产能过剩,毛利率下降,收入就会下降,消费就会下降,这就是一个无法扭转的恶性循环。
可能有人要说了,美国为什么这么傻呢?明知道会遭遇反制裁,还要这么做?那是因为,美国本土已经受到了外国商品的冲击,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比如农产品产量越来越高,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增加,怎么支付基于收入乐观增长预期下购买的汽车呢?
那为什么卖不上价钱呢?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美国本土市场的需求,而海外市场又是欧洲人控制的天下,还在混乱之中。亚洲日本在中国大战,欧洲德国与英法大战。简单来说,市场规模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中国的情况,某种程度上也和当时的美国非常相似。产能过剩,国内市场规模收缩,海外市场规模拓展艰难,特别是在中高端产业上,还面临欧美的规模限制,直接不让中国企业入场。但,相对好一点是,现代政府都吸收了大萧条中政府不作为的历史教训,反而都相当积极。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过去几天,为什么中国要给非洲提供3600亿的支援,本质上就是要扩大市场规模,释放产能。
在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我们这一轮下行周期,势必要通过时间来进行消化,不要过于乐观,但也不用过于悲观,中国制造业目前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以及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是产业升级的基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