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微生态医学:自身免疫性肝炎解救良方!

营养肠道微生态邓宇虹 2024-06-12 17:07:20

张女士:44岁,2023年10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因反复口腔溃疡、多汗、怕冷、乏力10年,2022年5月经南京鼓楼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药物性肝损伤,使用甲泼尼龙(4mg/片,3片/天)。

上为2022年五月出院记录

来我科就诊时尽管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但已出现体重增加、满月脸和下肢浮肿等副作用,同时还有月经不调和白细胞减少以及皮下出血。

上为2023年9月复诊血检结果

2023年10月15日我们给予患者脆弱拟杆菌BF839及硫磺菌(益美玑)每天一包,并开始逐渐减少激素药用量至每日1粒,12月份复查各项指标在减少激素药的情况下无明显波动和差异。同时口腔溃疡、面部和下肢水肿情况好转。

上为2023年12月复诊血检结果

随后增加肠道微生态制剂至一包半每天,同时逐渐减少激素药使用至一天半粒,后又减少至两天半粒,截止至2024年5月份,激素药已减至每4天半粒。经复查,各项指标都有明显好转,白蛋白由38g/L涨到了45g/L。同时包括水肿、出血在内的症状也有了极大好转。

上为2024年5月检查报告

02

专业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成为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后的第三大类发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的一员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可通过调节免疫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1]。

1998年,“肠-肝轴”学说被提出[2],其形象地描述了肝脏和肠道之间密切的双向交流。大约70%来自肠道的血液经门静脉汇入肝脏,这使肝脏持续暴露在肠道来源的各种抗原物质和毒素中。同时肝脏分泌的炎症因子通过胆汁酸进入肠道后,对肠道菌群种类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肠道环境。

正常情况下,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有害抗原等进入门脉系统。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大量细菌移位,进入肝脏,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加重肝损伤[3]。肠道微生物群作为肠-肝轴的一个重要变量,在AIH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综合作用。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和评估AIH的严重程度[4]。与健康组相比,AIH患者中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增加[5]。肠道菌群的过度生长、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受损是肝损伤向不同阶段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以及免疫功能对 AHI 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益生元、合生元、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相关治疗方法已经在肝脏相关疾病的医学临床中探索应用。我们这例患者的成功,为 AHI 的治疗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