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句话的意思是道生万物,万物依道蓄德,万物呈现不同的形态,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所以万物都以道为榜样,以培养德为贵。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所以能成为榜样,德之所以那么重要,并不是因为人为的教化,而是顺应自然规律。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因此,道生万物,万物蓄德。使万物成长育德,德的品质在于定和正,并使万物得到滋养和保护。生养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使万物兴旺发展,却不视为是自己的功劳,推动万物的成长,却不去主宰万物方向,这就是最深邃的德。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本章讲的是万物生长和培养的原则。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是有,一个婴儿诞生了,一棵小草发芽了,一个团队组建了,一个公司注册了,一个国家建立了……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当万物生下来之后,人是人的形态,狗是狗的形态,树是树的形态,细胞是细胞的形态,那么,这些形态各异的事物要怎么长成的呢?遵循道的规律,培养德,而万物无一例外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样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界。万物一发生,虽然它们的外在形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种群的特征,但是一定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自然选择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道金斯做了一个思想实验,现代兔子和古代兔子稍有不同,而古代兔子继续向前回溯,外表可能越来越不像兔子,越来越像鼩鼱的祖先,而“鼩鼱”又走了另一个时间岔路,慢慢变化,最终,我们会看到一只豹子。每一个物种都和其他物种共有一个祖先,从一个物种向后回溯,走到那个共同祖先,然后转过一个发卡弯,向前走向其他物种。这是生物进化的过程,是万物与客观世界中其他事物互动的过程。
比如说,昆虫和花朵。昆虫通过选择光顾最有吸引力的花朵,无意中培育了花朵的美丽。花变得越来越漂亮。同时,花朵培育了昆虫授粉的能力。动物中,雄性雉鸡外表艳丽,而雌性色彩暗淡。这是为什么?是雌性对雄性的选育。鲜艳的色彩可能吸引天敌,同时也吸引雌雉鸡。世世代代的母鸡选择同容光焕发的艳丽公鸡交配,而不是和晦暗的棕色公鸡交配,后者虽然容易生存下来,但是不会被雌性选中来繁育后代。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孔雀、极乐鸟等等动物身上。
自然选择的时间极其漫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几乎看不出变化,而人工选择不一样,我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能看到变化。狗的祖先是狼,而经过人类的培育,现代狗已经进化出无数个品种,任你选择,中华田园犬、哈士奇,比熊,泰迪,吉娃娃,体型各异,智商、性格各不相同,统称为“狗”。
我们人也是自然培育的结果,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的认知升级,大脑有了虚的空间,变成了万物之灵。我们能塑造、培育其他动植物,而我们人与人也是相互塑造的结果。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该受到了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也是一种自证预言,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了解这些心理学知识,你也许可能意识到我们的孩子也是塑造出来的。当然,怎么塑造非常重要。
有一个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叫做华生,他曾经说过一段名言。给我一打孩子,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国家元首、医生、律师,甚至是强盗、窃贼。华生说的话虽然有点大,但是他敢这样说,是有理论支持的。人的行为受思维的支配,人有怎样的思维,就会发生怎样的行为。
我们培养孩子,总不希望自家孩子成为小偷、强盗,而希望孩子是积极向上的,未来是有所成就的吧!前面讲了多次,我们中国人培养人是有通路的,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子在这里讲,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之,一个孩子出生了,道生一,一就是道。然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就是一生二,二生三。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认知客观世界越来越准确。身体健康无非就是吃饱、穿暖,身体强健。然而,除了身体健康,孩子还要有心理健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培养心理健康呢?这个就是德蓄之。就是以大道为榜样,用德来培育孩子。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德?我们看人,有的人看上去就很正,有浩然正气,有的人一看上去就贼眉鼠眼。他们天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你培养出来什么样的德,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要有势,人要有气,一个人的气场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的内在三观的外在表现。物没有势,就会很普通,人没有气就会很呆滞。因此,天下万物都是以道为尊的。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好人有好人的道,恶人有恶人的道。你不尊道,逆道而行就是绝路一条。
天下万物都以道为尊,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道。然而,作为人来说,光尊道还不够,如果只是尊道的话,那就和其他普通动物一样了,所以人得贵德。德是人从道中提取出来的那些正向积极的自然规律,运用在人际关系的准则中,落实在无为而治的实践上。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父亲代表天道,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母亲代表地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交合,阴阳互动,产生新生命。这个新生命也是一个道,这个道诞生后,最重要的就是蓄德。这个德怎么蓄,在老子看来,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培育不同的德。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三岁之前,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因为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思维的反映,大脑里有什么样的思维,才能说出相对应的语言。此外,家长还要有目地的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也就是培养孩子自我约束能力,俗称耐心。用暂缓满足孩子生理或者心理需求的硬方式来培养是不恰当的。孩子饿了,不给他吃,让他饿一会,这是不人道的。家长可以制定家庭公约,只不过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方式,把家庭公约沉浸其中。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要遵守一些规则,既有限制性的,也有鼓励性的。
随着孩子的生长,要不断地进行培育。家长需要无为,但是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无为。有些人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放羊,认为这是解放孩子的天性,等孩子大了,就后悔了。无为是一个过程,家长要从积极有为,到孩子越长越大,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行为越多,而家长也变得越来越无为,这才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过程。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家长的能动性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递次减少。比如说,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或者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小的时候,养不教是父母的过。孩子都长大了,父母还是什么都要教,都要包办,这些父母更是有过。
第二,培育德的重点在于正和定。我们中国人是先做人,后做事。怎么是先做人?就是遵循伦理。无论是三字经中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还是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的都是人要先把伦理学习好,然后再去学习知识。否则的话,一个没有伦理的人,知识越多,越是祸患无穷。三国中的吕布就是典型案例,为了金钱和地位,连义父都杀,而且,杀的不止一个义父。
伦理是人德的重要构成,有伦理,有道德,没有伦理,有道无德。所以,先学伦理,后学知识,是定数,是德善。遵循先做人后做事的定数,父母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启蒙养正了。父母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母没必要跟孩子讲那么多大道理,用不着跟孩子说什么对,什么不对,因为孩子的行为,都是跟父母学习的,父母行得正,孩子就做得直。
有正有定,这个孩子就具备自我学习,快速成长的基础了。
第三,培育德的方法在于滋养和呵护。
就像花草树木需要阳光雨露,孩子的内心也需要滋养和呵护。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以为自己给孩子很多滋养和关怀,细问下来,他们会说,我给孩子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这只是给孩子物质嘛!现在的父母,除了给孩子物质,就是天天盯着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表现消极,有些父母连物质都不愿意给,没有滋养和呵护,孩子如何成长!很多孩子的内心成了一片沙漠。长此以往,孩子跟家长缺乏感情,除了要钱积极,其他的不会主动联系。你前面种下了因,后面就会吃这个苦果。
按照上面德育原则培养出来的孩子,发展的就会很好。按道理说,古人所学,远没有今天的人学的知识多,远没有今天的人对自然世界的了解广泛。可是你会发现,古代人十五六岁就已经很成熟了,可以分家,自立门户,甚至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了。甘罗十二岁称相,刘备十五岁云游四方,寻师访友。现代孩子十二岁还是宝宝,十五岁要是出去,就成盲流了。
用上述德育的原则去培养孩子,家长对自己也有要求。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生养了孩子,家长不把孩子当成是私有的物品。孩子有作为了,家长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尽心尽力帮助孩子成长,却不主宰孩子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最深邃的德。
我这里是抛砖引玉,用培养孩子来举例,其实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包括团队、公司、组织都需要遵循道德的原则,就看你用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