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贺子珍去福州疗养,福州军区召见王美英:交给你一个任务

文史旺旺 2024-12-09 17:49:57

1978年,在福州军区任职的一名叫王美英的女同志接到了上级领导的召见,彼时的她还不清楚她的领导要交给自己怎样一份特殊的任务,也不知道这份任务将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怎样的别样体验。

似乎是某种冥冥中的天意,又好像是红色精神的注定传承。

接到消息的王美英同志很快去面见了军区首长。

但首长只表示她要去福州疗养院照顾一位老同志,却并没有透露她的姓名。

王美英同志很快反应过来,这次她要照顾的人必然有着特殊的身份。领导愿意将这份工作交给自己,自己必不能辜负。

王美英同志很快收拾好行囊,兴奋又有些忐忑地乘坐军车来到了福州疗养院,一路上她的心中不断假象着不久后的景象,是何其神秘又特殊的同志需要这样会见呢?

来到福州疗养院后,王美英随着工作人员登上二楼,正式要面见这位神秘来客。推开房门,房间中坐着和蔼可亲、精神矍铄却已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她冲着王美英露出慈爱的微笑。

王美英眼前的老人虽然身形消瘦却仍旧风骨犹存,革命党员的精神风貌分毫未减。

工作人员向王美英热情地介绍到,这位日后需要她照顾的老妇人正是甘愿将自己的生命都投入伟大革命工作中的、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贺子珍同志。这不由得令王美英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慕之情。

说起贺子珍同志,她出生于1909年,时年69岁,也正是她特殊的身份,这次来福州疗养休息才没有对外透露信息。

而王美英之所以会对贺子珍同志如此敬仰,就不得不提起贺子珍同志的英雄事迹。

作为第一位步入井冈山参加革命的女共产党员,贺子珍同志的人生之路注定是崎岖坎坷的。

但她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困苦,而是无怨无悔地与毛泽东同志投身于革命事业,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咬着牙挺过了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热衷学习,勇于突破】

贺子珍同志出身于书香门第,可她幼年时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机会接触文化知识。

直到“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风潮势如破竹地涌入中华大地,她才有机会插班进入当地福音堂小学的女部,遨游在自己梦寐以求的知识海洋。

自此之后,贺子珍同志便义无反顾地向着解放的道路大跨步前行。

1925年孙中山辞世后,贺子珍同志不惜代价地携女校同学一起参加孙中山先生地追悼大会。同年成为了光荣的共青团团员,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贺子珍同志深知那个年代的女性饱受重重枷锁的禁锢,在无形的囚笼中深受摧残。

彼时的她正担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一职,于是她在永新县积极组织妇女解放运动,剪短头发、摒弃缠足,为妇女自由四处奔走。

1927年中国工农革命军建立后,贺子珍正式成为了这支队伍一名光荣的女战士,并且还是红军旅长何长工手下唯一的妇女队长。

何长工曾这样评价贺子珍同志:“她作战勇敢,机智灵活,骑马打枪都很在行,是一个实实在在地带过兵、打过硬仗地巾帼英雄。”

这番话很生动地概括了贺子珍同志的行为处事,《中国老区报道》评价她为,“既是巾帼英雄,也是领袖夫人”。

作为一名革命英雄,她从来都甘愿为党的任务献出生命;而作为领袖夫人以及红军母亲,她则在饱含深情的同时放下个人感情,一切为了民族大义。

【既是巾帼英雄,也是领袖夫人】

《广东党史》对贺子珍同志在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曾有所记载:

1928年五月,湘赣两省地敌军对井冈山发功了第一次联合“会剿”。

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配合红军主力作战,贺子珍接受了军部交给他的一项特殊任务:秘密潜回用心,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有关情况,回来向军部报告,

出发前,毛泽东嘱咐她说:“你这次到敌占区去,是深入虎穴,既要大胆机智,还要小心谨慎。我等着你胜利归来!”

贺子珍同志果真不负众望,凭借着自己的机敏与智慧,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道理。

在这之后贺子珍同志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而后加入了长征的队伍。

据《长征中的女性》一文记载,长征红一方面军中的女干部有30名,而女护士和女勤务兵更是寥寥无几。但并非其他葛军都是如此,红四方面军就有两千多名,并组织了独立团。

著名女作家丁玲曾言:“参见长征的妇女当然是贤惠的女性,但她们又是一批能吃苦耐劳的女性,不然就不肯你长征二万五千里,从江西到陕北。”而贺子珍同志就是此言中一个很好的体现。

长征路上贺子珍在赤水河渡口附近诞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彼时条件艰苦、情况紧迫,刚刚诞生的婴儿根本无法随她一路参加长征,无奈之下她只好将这个女婴联通一十二快银元一并托付给了一对农村夫妇。

自赤水河渡口一别,母女二人就再未相见。

对于一个红军母亲而言,这样的母子分别并非仅此一次,她的爱子小毛不知所踪,而她彼时还未满月的女儿毛金花后也患病夭折。

如此噩耗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是多么的残忍,如何能不令人哀伤痛。

然而世事无情,贺子珍同志纵然在依依不舍,但为了革命大业她仍旧割舍下了这份情感。

在本就艰辛万分的长征路上贺子珍同志既要承担身体上的痛苦,又要忍受精神上的摧折。

命运就这样无情地将大山压在了贺子珍同志的肩头,但是所谓流血、流汗不流泪,贺子珍同志并没有听天由命。

她清楚漫漫长征路并没有走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咬紧牙关,和其他同志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

然而天不遂人意,在双重压力下她却又一次遭受了新的打击。

生过孩子后,贺子珍同志暂时被安排到修养连恢复身体,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进入云贵边界后,她所在的队伍又遭到了空袭,为了隐蔽伤员、拯救同伴,贺子珍同志在转移伤员的过程中被敌军炸弹所伤。

弹片共造成她身体共17处受伤,甚至包括头部一处重伤。

这些伤口使她昏迷几天才勉强醒过来,即便如此,他仍旧不愿让大部队为她担忧,毅然决定要留在农民的茅棚中,但这遭到了医生的严正拒绝。

【漫漫征程,从未低头】

在革命过程中,贺子珍同志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组织交代的任务她总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尽全力完成,在危难之际她也从来都抱着舍生取义的必死决心。

1937年时,贺子珍同志年值28岁,她前往苏联医治身体,然而她在长征过程中身体遗留的单片已然无法取出,这对于她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在苏联期间,贺子珍同志的生活仍旧十分困苦。据《中国老区建设》记载,贺子珍同志在苏联期间频遭冷遇。

为了维持生计,她只好织毛袜子、浣洗衣物以及砍伐树木。

然而如此她的遭遇了更为悲惨的事情,因为与儿童医院的领导发生争执,她还一度被关进了疯人院。但她非但没有自暴自弃,还将早年被送到苏联的杨开慧烈士留下的两个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接到了身边,并与李敏相识,患难与共。

直到1947年东北解放才得以回国。

回国后,她又辗转多地。1960年时曾在庐山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疗养。

岁月与经历让她的身心都深受摧残,但她身为军人的钢铁般的意志却从未磨灭。

病痛无法使贺子珍同志向命运低下她高傲的头颅,而她的感情生活中也有着旁人无法体会的滋味。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对于贺子珍同志而言,存在着太多的无奈与不得已,她所做出的选择或许也并非全然是遵循本心。

可她心向祖国、心向人民的可贵品质是毋庸置疑的。

1978年转入福州疗养院后,贺子珍同志次年还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二次会议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党和人民贯穿了她人生的始终,1984年,贺子珍同志于上海长辞于世,就这样结束了她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贺子珍同志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何其坎坷。

她面对过多少风浪与高山,多少狂涛与深堑,然而贺子珍同志凭借着她惊人的意志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如此波澜壮阔不甘平凡的一生,如何不叫后辈为之动容。

王美英同志所见证的,正是一名身体垂暮但精神永恒的伟大革命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