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与谋士们一起总结了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众人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主弱臣强”。
就拿宋朝来说,尽管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但因为文臣地位过高,也反噬了皇权,南宋的众多奸臣、权臣,也大多都是文臣。
“主弱臣强”这个问题为何会出现?朱元璋和谋士们认为,是因为国家缺少宗藩的屏障。
于是,以前朝作为为鉴,朱元璋决定建藩,实施分封制度,这其实是开历史倒车,因为他想到了分封的好处,却不知道历史上因为分封制而灭亡的朝代更多。
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及一个侄孙分封为藩王,先后一共封了25位亲王。
为了让儿孙们过得好,朱元璋给的待遇很高,比如亲王“岁支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虽然万历时期因国家负担太大而有所削减,但待遇依然很好。
除了待遇好之外,诸王们还享有特权,“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袭罔替”,公侯大臣们见了要跪拜,他们无需缴税,甚至可以从封地获取税收。
藩王的儿子们基本都可以得到爵位,他们的一切开销都由国家负担,朱元璋这种对儿孙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历史上是独一份,以至于明朝人都说: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更厉害的是,藩王们还有自己的军队,少的有三千,多的有九千,在军中任职的情况下,有些藩王甚至有数万兵马。
由于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实在太好,所以藩王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比如庆成王光是儿子就生了一百多位,以至于到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宗室人口竟然超过了一百万。
当然了,这一百多万人当中,被封王的人只是少数,但依然不是个小数目。
据统计,整个明朝(包括南明)一共册封了87位亲王(含追封),924位郡王(含追封),到明朝灭亡的时候,依然有34位亲王,郡王虽未统计,但少说也有几百位。
庞大的宗室人口,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许多地方,藩王的俸禄比当地的税收还高。
明朝末年的时候,藩王的总俸禄远远超过了国家的总税收,这是造成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明朝藩各个富得流油,这当然是制度造成的,我就拿福王朱常洵举例。
朱常洵是万历帝的第三子,母亲是万历帝的宠妃郑贵妃,万历帝本打算立他为太子,但在群臣的反对下,他只得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为了补偿朱常洵,万历帝在册封其为福王的时候,在给他封地的同时,又给了他五项权益:
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朱常洵不但得到了两万顷田,而且得到了张居正被抄没的家产,扬州到太平的杂税,四川盐井的部分收入,以及淮盐盐引1300份。
从1614年就藩,到1641年被杀,朱常洵在封地洛阳待了27年,期间他得到了赏赐无数,而且在封地大肆敛钱,据说他家中钱财堆积如山,他则靠着这些钱财,过上了比皇帝还潇洒的日子,整日吃喝玩乐、沉迷女色。
尽管不是每个藩王都像朱常洵一样,但根据史料文献记载,明朝王爷大多都很有钱,然而他们坐拥万贯家财,却十分吝啬,国家有难,他们非但不出钱,还要求国家拿钱养自己,哪怕是敌人打到家门口了,他们也舍不得拿钱出来充当军饷。
因为要钱不要命,许多藩王死在了农民军之手,农民军痛恨这些腐蚀国家的蛀虫,在打击他们的时候毫不手软。
从1627年开始,明朝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其中以李自成、张献忠最有代表性。
农民们为何造反?
除了国家苛捐杂税太多,土地兼并严重之外,藩王对农民的压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农民眼中,明朝的藩王实在太坏了,相比于国家的腐朽统治而言,他们或许更痛恨藩王们对他们造成的直接伤害。
起初,明朝对农民军采取了严厉打击,一度导致农民军被消灭,但由于清军对明朝的进攻,给了农民军以喘息之机,最终死灰复燃。
1641年,是农民军发展得一个高峰期,这一年李自成开始反扑明朝,对河南发起进攻,而张献忠也出川攻打湖北。
首先遭殃的藩王就是朱常洵,早在李自成大军抵达洛阳之前,就有士兵抱怨说:
洛阳富于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朱常洵,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贼手,何其不公!
当时,退休在洛阳老家养老的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曾拜见朱常洵,劝朱常洵拿出钱财犒赏士兵、救济灾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卫洛阳,但被朱常洵拒绝。
正月十九,李自成大军抵达洛阳城下,朱常洵依然拒绝拿钱出来犒赏守卫洛阳的将士,结果导致将士们怨声四起,洛阳终被李自成攻克。
李自成抓住朱常洵后,将其残忍杀死,同时将福王府的财物洗劫一空,足足用一千多人拉了好几天才拉完、
靠着这批财物,李自成招募了大量士兵,实力因此大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朱常洵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如果能拿出钱来,将士们必定殊死一搏,刚崛起的李自成可能会遭受当头棒喝,农民军也将被遏制,不说挽救明朝,至少可以延缓明朝灭亡的速度。
二月,张献忠对襄阳发起进攻,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军需饷银都聚集在此,并且明朝还有两位藩王在此,即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
张献忠十分狡猾,假装自己是杨嗣昌的使者,顺利骗过朱翊铭,朱翊铭放他入城,他则兵不血刃地拿下襄阳,并抓住了朱翊铭和朱常法。
当时,杨嗣昌正在极力追击张献忠,张献忠对其十分痛恨,于是想到一个损招,他向朱翊铭敬了一杯酒,然后说:
我恨杨嗣昌已久,想砍下嗣昌的首级,但嗣昌远在四川,只好先向大王借首级一用,这只是为了让杨嗣昌因为失陷宗藩,被朝廷处死而已,大王是无罪的。大王死后,杨嗣昌会以命来偿还大王的,大王就努力喝下这杯酒罢!
说完,张献忠就命人杀死朱翊铭,不久后朱常法也被杀死,二人的首级被悬挂在城楼上,暴尸数日后又被一把火烧掉。
张献忠还派人抄掠了朱翊铭的府邸,搜得大量金银及妻妾43人,靠着这笔钱,他招纳了大量农民加入起义军,实力因此大涨。
至于杨嗣昌,在得知二王被杀的消息后,还没等朝廷的处罚结果下达,就被惊吓而死。
1643年,张献忠剑指武昌府,这里是楚王朱华奎的封地。
朱华奎,1571年出生,1580年承袭楚王爵位,他在位一共63年,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曾指使手下将湖广巡抚赵可怀殴打致死,他还横征暴敛,荼毒百姓,聚集的钱财堆积如山。
张献忠攻打武昌的时候,由于明军缺乏军饷和粮食,湖北地方文武官员曾齐聚楚王府,几十人一起跪在地上,请求朱华奎捐资助饷,朱华奎却指着大殿上朱元璋赐给他先祖的一把金交椅说,“此可佐军,他无有!”言外之意是不愿意出钱。
朱华奎的做法让湖北官员大失所望,都不愿意继续为老朱家效力了,因为这一缘故,张献忠很轻松就拿下了武昌府。
张献忠进入武昌后,抓住了要钱不要命的朱华奎,他对朱华奎十分不屑,于是嘲讽说:
有如此赀财而不设守,朱胡子真庸儿!
说完,张献忠就让人将朱华奎及众多明朝宗室成员推入长江淹死。
至于楚王府的钱财,则都被张献忠所得,“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他拿出其中六百万两白银用于招募流民,由此可见朱华奎是多么有钱。
由于朱华奎的吝啬,非但他与家人遭受劫难,武昌的百姓也遭到屠戮,张献忠除了将武昌城中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招募入伍之外,其他人则都被他杀掉,这一惨剧被记载在史书中:
录男子二十以下、十五以上为兵,余皆杀之。由鹦鹉洲至道士洑,浮胔蔽江,逾月人脂厚累寸,鱼鳖不可食。
从这一点来说,朱华奎不但是明朝的蛀虫,而且是国家和人民的罪人。
1644年,张献忠在控制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区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他再次挥师入川,对四川总兵秦良玉镇守的重庆发起进攻。
当时,万历帝第五子瑞王朱常浩就在重庆,他也个富得流油的主,但也很倒霉。
早在1601年,朱常浩就被分封到汉中为王,他为人骄奢婬耻,花钱如流水,户部曾给他18万两白银当结婚的费用,他却说连买冠服的钱都不够。
在汉中,朱常浩横征暴敛,私自加盐税等各种名目的税收,致使百姓负担加重,他则穷凶极欲,花费巨额钱财,用了26年才建成富丽堂皇的王府。
1643年,李自成、张献忠等三路大军进攻汉中,汉中形势危急,朱常浩向崇祯帝求救,崇祯帝自顾不暇,于是置之不理。
无奈之下,朱常浩只得放弃封地和奢华的王府,带着众多妻妾及大量财宝逃出汉中,来到了重庆居住。
然而,朱常浩在重庆只待了不到一年,张献忠就击败秦良玉,占领了重庆城,朱常浩及家人都被俘,财产则被张献忠夺走。
据记载,张献忠破城之后,本打算实施大屠杀,但天空在没有云的情况下,却突然打起了雷,这让他觉得不是好兆头,于是只杀掉了朱常浩及大批明朝宗室、明朝官员。
至于被俘的三万多明军,张献忠让人砍掉他们的右臂,让他们失去战斗力之后释放。
接下来,又有一个舍命不舍财的王爷要登场了,他就是蜀王朱至澍。
朱至澍的先祖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朱椿的名声很好,在位期间稳定四川局势,还在四川大兴文风,教化蜀民,功绩很显著。
但是,朱至澍没有继承先祖的遗风,是个自私自利的守财奴。
据记载,蜀王爵位传到朱至澍手上的时候,非常富有,史载“藩王之中以蜀王最富”,又因其占据天府之国四川,因此在明末藩王中地位很高。
1644年明朝灭亡后,朱至澍被众人拥立为监国,但他非常吝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他非但不愿意拿钱出来招募士兵,而且只拿出五万两银子犒赏重庆、成都两地的数万明军,平均到每个人手上还不到一两银子。
后来,张献忠入川的消息传来,朱至澍非常害怕,准备逃往云南,但在逃跑的时候,遭到了守城士兵的抢掠,因此未能成行。
后来,张献忠攻下重庆,成都也岌岌可危,文武大臣们都跑到蜀王府,请求朱至澍赞助军费,用于招募士兵、加固城防,他却严词拒绝,还说:
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
意思是,他的府库根本没钱,只能把王府的承运殿拆了卖掉,才有钱当军饷。
实际上,朱至澍王府的钱财堆积如山,他本人更是奢靡无比,却不愿意拿钱保命。
当时,负责成都守卫的刘之渤很生气,就怒怼朱至澍说:
殿下,承运殿无人买得起,唯有李自成是受主!
言外之意是,如果朱至澍不愿意拿钱,那成都将被起义军攻克,承运殿的主人只能是李自成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至澍依然没有醒悟,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后来,张献忠打到成都,朱至澍这才知道危险,于是拿钱出来招募士兵,但他吝啬的名声早已众人可知,加之大家都惧怕张献忠,结果她连续张榜三日,应者却寥寥无几。
不久后,成都即被攻克,朱至澍及其嫔妃、子女等都投井自杀,剩下的宗室成员则被张献忠残杀殆尽。
后来,朱至澍的尸体被捞出,张献忠命人补了几刀,然后扔到江中喂鱼。
至于蜀王府的财富,则尽数被张献忠所得,张献忠去世后,这些财产沉入江底,“江口沉银”和“蜀王世子金印”就出自于蜀王府。
朱至澍的结局,同样是自找的,坐拥万贯家产却当守财奴,岂止是不明智,简直是无知!
随着成都的陷落,四川全境很快就落入张献忠之手,他在成都成立大西政权,并对蜀王府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作为自己的王宫,但可惜两年后他就意外中箭去世,朱至澍由此成为他杀掉的最后一个明朝王爷。
与张献忠相比,李自成杀掉的王爷更多,除了前文提到的朱常洵之外,还有秦王朱存极、赵王朱常㳛、庆王朱倬纮、韩王朱韶䐾、肃王朱识鋐、沈王朱迥洪,等等。
这些藩王无一不是富人,比如朱存极,他是末代秦王,封地在西安,李自成攻下西安后,得到了秦王府的巨额财产和众多嫔妃,他则被迫投降,被李自成封为权将军。
后来,朱存极跟随李自成攻入北京,但在山海关大战后,李自成将他斩杀。
这些藩王之中,也有不少人是因为要钱不要命,结果城破之后被杀,可见老朱家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肥自己而瘦天下”,不被灭掉才怪。
据不完全统计,李自成一共杀掉了12位藩王,张献忠杀了7个,其他起义军也杀掉不少,还有不少死在清军手上,比如南明诸王。
我们可以发现,明末藩王的结局大多还是比较惨的,一旦被抓住,大多都被处死,家产抄没。
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藩王太有钱了,又都十分吝啬,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们却在王府里奢侈浪费,完全不顾百姓死活,所以百姓痛恨他们。
所谓“朱门酒臭臭,路有冻死骨”,用在明朝藩王身上,再合适不过。
事实上,明朝藩王们的吝啬,崇祯帝是深有体会的,当时明朝外有后金这个强敌,内有烽烟四起的起义军,面对这一困境,崇祯帝曾试图削减藩王们的俸禄,并让各地藩王出钱助饷。
结果,各地藩王都十分反对,非但不拿钱出来帮助国家,还为了自身利益,要求崇祯帝将自己封到更安全、更富庶的地方就藩。
这些藩王守着金山银山,不帮助国家也就罢了,当自己的封地受到威胁时,依然徘徊、迟疑,不肯拿钱出来守城,这恰恰是起义军希望看到了。
等城破之后,藩王们的财产尽数被起义军拿走,如此一来,起义军与明军的实力此消彼长,胜负的天平也开始向起义军倾斜。
可以说,起义军是踩在藩王们的肩膀上灭掉明朝的,他们的巨额财富,为起义军灭掉明朝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而起义军之所以这么热衷杀戮、抄掠藩王,也正是因为这些藩王有钱,最典型的案例还是前文提到的朱常洵。
在杀朱常洵之前,李自成刚刚从商洛山下山,在李岩的帮助下招募了几万流民,但缺少粮饷。
这个时候,就有人给李自成出了个主意,如果攻下洛阳,得到福王的巨额财富,那粮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李自成便从其计,果然从福王府找到了大量财宝,靠着这笔财富,李自成壮大了队伍,为日后灭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朱常洵身上尝到甜头后,李自成却对藩王们“情有独钟”,所到之处都抢险杀掠藩王,毫无疑问每一次都获利颇丰,张献忠当然也是同样的感受。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与其说是灭于后金与起义军,不如说是灭在自己人手上,是一百多万明朝宗室和一帮腐败官员掏空了明朝,才让崇祯帝没钱打仗,结果四处战败,直至灭亡的,笔者认为这个说法虽然略显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朱和尚不是带着他的百万大军飞出蓝星攻击域外天魔至今未归没来得及封啥王八吧[滑稽笑]